瞒着家人赴沪战疫16天,救援车上完成毕业答辩……26岁青岛小嫚的公益实习路

2022-05-10 20:58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60186)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洪智

从青岛山火扑救现场,转战上海抗击疫情,她的毕业答辩只能在中途的救援车上完成;冒着高温天气,身穿防护服,爬楼串巷消杀,她和队员们坚守上海战疫最前线,经常忙到深夜;面对此前的莱西、城阳疫情,她积极奉献力量,为奔赴一线的队友保障后勤;对公益心怀热爱,她跟随救援队“上山下海”,记录下一个个惊险、温暖的瞬间……她就是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实习生”、青岛莱西小嫚王若琦。王若琦热爱公益事业,她的愿望是“靠近光,成为光,慢慢散发光”。“有大事不会落下”的王若琪,“瞒着”家人,随队援沪战疫16天,对此,她的家人、老师、同学和同事朋友,都纷纷竖起大拇指为她点赞。5月9日,圆满完成抗疫援沪任务后,王若琦和队友们顺利返回青岛,记者对其进行了采访。

热爱公益的莱西小嫚王若琦(本文图片均系受访者供图)

赴沪战疫撞车答辩

她在救援车上完成

“我虽然是青岛人,但是上海算是我的第二故乡,当得知抗疫援沪任务后,我立马向队里领导报名。”说起这次抗疫援沪之行,王若琦给出了自己的理由。1996年出生的王若琦老家在青岛莱西,2015年,她考上了成都文理学院,开始学习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因心中有一个从军梦,2016年9月,正在上大二的王若琦从大学里报名参军,之后入伍到武警上海总队,如愿成了一名武警。“新兵连就在浦东,也就是我们这次抗疫援沪的目的地。”

王若琦曾是一名武警

“在接到赴上海开展抗疫援沪任务时,我们还在城阳扑救山火,在此前的几天内,我负责给一线的救援队员做后勤保障。”王若琦告诉记者,她连续多日奔赴扑救现场,输送物资、协调工作、拍摄资料。按照通知,援沪队伍是4月23日出发,然而不巧的是,这一天正好是王若琦的毕业答辩日。一边是关系着自己能否顺利毕业的答辩,一边是赴沪战疫的重任,这两件事王若琦都不想耽误。22日中午,王若琦联系了所在学院的书记,说明了自己的情况,并讲述了自己的想法和矛盾。

王若琦的线上答辩截图

“我的第二故乡在上海,我想去尽一份力。我和学校领导一说,领导非常支持,可以给我安排线上答辩,并依据我的时间答辩。我们领导说,当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必须选择最重要的,以国家利益为主,学校一定全力保障。”王若琦说。4月23日早上9点多,她随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的救援车辆前往上海,当天中午到达响水服务区,队长李延照通知大家停车。为了不影响答辩,车上其他人员全部下车。身穿青岛市红十字会队服的王若琦,在救援车上用手机进行了答辩。答辩前后持续了一个小时左右,答辩结束后,她和队友又马不停蹄地赶赴战疫目的地。

瞒着家人上火线

最前线鏖战16天

“当时只有我的答辩组长知道我的情况,其他的老师和同学并不知情,当时答辩时,他们看到我穿着红会的衣服,在车里答辩,很好奇。当了解情况后,大家都提醒我注意做好防护,给我鼓励,为我点赞。”王若琦告诉记者,除了来自队友、学校的支持,家人的鼓励也给了她强大的力量。不过,王若琦决定赴沪支援时,并没有告诉父母。

王若琦在上海支援疫情防控

“一开始是瞒着家里去的,后来他们看到了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发的通知,问我是不是去了,我就跟他们说了实话。其实家里人知道我的性格,觉得有这样的大事儿我一定不会落下。他们知道,在之前的城阳莱西疫情防控中我都贡献了一份力量,觉得上海我也会去的。对于援沪一行,家里是十分支持的,他们觉得作为青年人,应该主动去做有意义的事情。 ”王若琦说。

4月23日晚10点多到达上海后,当地的气氛并没有王若琦预想的紧张,一切都尽然有序,但是与之前的热闹喧哗、灯红酒绿相比,此时的上海安静了很多。“我们是负责浦东新区的北蔡镇。当地有一个说法,北蔡胜则浦东胜,浦东胜则上海胜,这是上海疫情最严重的地方,我们组成了中国红十字(山东)防疫消杀志愿服务队。我们住宿在一个幼儿园,我们采用搬家式支援,从青岛带来了被子、睡袋、食物等物资,不给当地政府添麻烦。”王若琦说,当晚规整安排结束后,她和队员们第二天就开始工作。

王若琦在上海参与消杀作业

与青岛相比,上海的温度很高,队员们穿着防护服,爬楼梯、穿街巷,负责阳性病人转运走后的终末消杀,还要做好社区预防性的消杀工作。“一般早上七点半左右出去,干到下午五六点左右。晚上会有临时任务,有时干到半夜才回到住的地方休息。后勤保障人员也非常辛苦,帮我们做饭、洗衣服。”王若琦说。大家克服种种困难,在上海疫情的“最前沿”鏖战16天,最终圆满完成援沪任务,“我们走的时候,保安大叔一直跟我们招手说再会,还用手机拍下了我们离开时的视频。”

放弃大厂实习机会

只为心中公益梦想

今年的五四青年节,对于王若琦来说也格外有意义。为了纪念这特殊的经历,她早上匆匆拍了青年节的视频,然后立即投入防疫消杀工作,而等她回到驻地时已经是晚上了。记者采访得知,在此前的莱西、城阳疫情期间,作为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的一名“实习生”,王若琦也积极发光发热,为一线转运抗疫物资,做好对接工作和后勤保障,曾在莱西坚守5天。“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作为一名青年大学生、退役军人、预备党员,要迅速响应,在出得上力、帮得上忙的情况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王若琦说。

王若琦(左二)与队员合影

记者采访得知,王若琦在武警部队时,积极上进,曾经受过两次“优秀义务兵”嘉奖,获得过“爱警习武好战士”称号。2018年退伍复学,王若琦勤奋好学,在校期间拿过学校奖学金,被评过优秀共青团员,还参加过英语竞赛并获奖。今年6月份毕业的她,本来有机会到上海一家知名互联网大厂实习。去年12月份,热爱公益的王若琦放弃去大厂的机会,来到了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实习,在队里负责公众号、视频制作及新媒体账号运营。

王若琦在训练中

“我自己热爱公益事业,对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和队长心怀崇拜敬佩,我到这里来是为了靠近光,成为光,慢慢散发光。”王若琦说。在实习期间,她跟着队员上山下海进行拍摄,虽然对高山悬崖峭壁心有恐惧,但是每次她都被大家的热情感染,自己克服恐惧完成任务。“我制作的作品被红十字总会和媒体转发过,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王若琦(左二)和队员合影

“王若琦是我们的新成员,目前还处在实习期,她本来是一名武警战士,退役后在学校学习了广播电视编导,会摄影和视频制作,从这几个月的实习情况看,表现非常优秀,我预计将来在救援队会有很大的发挥空间,能够充分地体现她的价值。”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委会成员高玉瑞说。

延伸:

抗疫援沪16天

28名战士凯旋

历经半个多月的抗击疫情特别行动,5月9日上午9时30分,由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13人)、青岛西海岸藏马救援队(5人)、西海岸通达救援队(4人)、莱西市红十字搜救队(3人)、青岛红十字AED救援队(2人)、西海岸红十字方舟救援队(1人)组成的“中国红十字(山东)防疫消杀志愿服务队”一行28人,圆满完成抗疫援沪任务,顺利返回青岛。

此次特别行动,是青岛市红十字会代表山东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驻沪工作组及上海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展开的。作为全国红十字优秀志愿服务团队的代表,青岛力量被赋予最艰巨的任务——挺进浦东新区北蔡镇。北蔡是这波疫情的风暴眼,沪上有“北蔡胜则浦东胜,浦东胜则上海胜”的坊间评论。

在16天的时间里,中国红十字(山东)防疫消杀志愿服务队始终保持旺盛战斗力,严格内部防疫制度、在沪期间工作纪律、突发事件响应预案及二级防护措施的精准落实,科学合理地制定行动计划,共出动52台次车辆323人次对93个区域进行预防性消毒和终末消杀,消杀面积达5710241平米。

山东红十字志愿者的加入,不仅解决了消杀力量不足的难题,也给予当地一线抗疫消杀工作针对性的专业指导。为了民众安康,红十字志愿者们不舍昼夜,背着沉重的装备走街入户,与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及志愿者并肩作战,有的24小时备勤值守,承担起阳性病例封控楼栋的即转即消任务,有的与重点街道通力合作全面消杀,有的深入社区进行技术指导和防控宣传,他们是点亮信心的“志愿红”,是抗击疫情的“结界墙”,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勇毅和担当。

中国红十字(山东)防疫消杀志愿服务队本次入沪遂行任务,是一次“搬家式”支援,4月23日上午9点,他们乘坐8台救援车,3台货运车从青岛红十字搜救队驻地出发,出发时携带了包括消毒液、弥雾机、喷雾器、防护服、睡袋、帐篷、食品及辅料、药品、行军锅、通信装备等价值30万元的应急物资和装备。

一起守“沪”,风雨同舟,无数个平凡的身影,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凯旋归来后,又悄然隐于市井,融入山海,只留下一抹温润心田的中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