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青岛解法”:政府担保、风险补偿、应急转贷……五招连发破五关

2022-05-17 06:31 大众报业·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107836)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好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民营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要奋战主战场,融资保障就必须跟上。面对当前经济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扭住民企融资难这个痛点、堵点谋划工作,创新打法强冲猛攻,五招连发破解企业融资的五大难关。以一系列让广大民企看得见、摸得着、用得起、用得好的服务企业新渠道、新方式和新方法,确保民企实现了速度、效益、质量同步发展。 

■招数一

力推“融资担保”

破解融资增信关

  缺少有效抵押物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突出难题。目前,银行贷款基本是以房产、土地等不动产抵押为主,由于中小企业普遍缺乏有效抵押物,仅有的机器设备又得不到银行认可,致使其很难获得银行贷款。

  针对这一问题,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借鉴南方先进城市经验,以建立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为契机,加快补短板强弱项,今年初印发了《关于落实政府性融资担保政策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发展的通知》,按照不同代偿率,分别给予企业再担保代偿额的100%、80%、60%、50%补偿,有效建立起市级再担保机构资本金补充机制。

  同时,针对企业反映的担保费率偏高问题,对市场化担保机构开展的单户担保金额1000万元及以下且年化担保费率不超过1.5%的业务,给予年化担保费率0.5%的补贴;对单户担保金额500万元及以下且年化担保费率不超过1%的业务,给予年化担保费率1%的补贴,积极引导融资担保机构开展低费率担保增信。

  今年一季度,全市纳入项目管理的担保机构新发生贷款担保业务额30.52亿元,其中为488家(次)中小企业担保贷款业务总额28.18亿元,使更多中小企业开始享受到政府担保增信和降低融资成本的红利。

■招数二

完善“风险补偿”

破解信贷投放关

  中小企业融资本身是一个风险较大的领域,特别是在疫情背景下,许多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境,金融机构“惜贷”“慎贷”情绪愈发浓厚。

  为打消银行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控制的各种顾虑,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以银行供给端为切入点,不断放大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政策工具优势,设立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同时,调整优化贷款风险补偿金核算方式,按照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净增量的1.5%为银行机构计提风险补偿金,用于不良贷款置换或财政补助,并将补偿金数量与银行业务量实现紧密挂钩,进一步强化正向激励,有效提高了银行放贷意愿,大大突出了财政资金的激励作用。

  今年一季度末,全市银行机构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900.1亿元,同比增长28.5%。此外,为突出对首贷、信用贷款和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的支持,将不良贷款置换期限前置至60天,并大幅提高财政奖补力度,进一步激励银行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今年一季度,新增首贷户1760家,全市银行机构普惠小微信用贷款余额359.2亿元,同比增长50.5%,初步构建形成了支持金融机构“敢贷”“愿贷”的长效机制。

■招数三

鼓励“融资租赁”

破解设备采购关

  企业采购机器设备普遍资金需求大,迫切希望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针对这一需求,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借鉴先进城市经验,出台了融资租赁业务奖补政策,帮助企业破解银行贷款额度限制,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的设备分期融资支持和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

  具体操作中,注重鼓励融资租赁公司创新融资产品,不断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业务,按照不超过租赁额的1%给予奖补,单家机构一次最多可获300万元财政奖补,有力调动了融资租赁机构面向中小企业开展业务的积极性。

  据悉,该政策实施以来,累计为14家(次)融资租赁公司实施奖补777.15万元,撬动融资租赁额7.8亿元,为中小企业设备购置提供了有力资金保障。

■招数四

加大“股权融资奖补”

拓宽融资渠道关

  一直以来,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渠道,能够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的寥寥无几。为有效拓宽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印发《关于做好区域性股权交易支持政策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鼓励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实现快速发展。

  建立股权融资奖励机制,对在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年度累计直接融资额100(含)万元以上不满500万元的、500(含)万元以上不满2000万元的、2000(含)万元以上的企业,分别给予20万、30万、50万的奖励,同时降低企业挂牌融资费用,大大提高了企业挂牌融资的积极性。

  今年以来,已有34家中小企业在蓝海等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实现融资,测算可以获得财政奖补870万元,带动企业直接融资4.97元。

■招数五

灵活“应急转贷”

破解资金周转流动关

  企业应急周转资金需求较大,尤其是续贷“手续繁琐、周期较长、成本较高”,普遍让中小企业头痛。特别是疫情之下,中小企业为了顺利转贷,想方设法拆解“过桥”资金,有的甚至借取高利贷。

  对此,民营经济发展局会同市财政、人民银行、银保监等部门专题研究施策,由市财政出资2亿元设立转贷引导基金,转贷引导基金与转贷合作机构按照不低于1:2的比例进行配资,为中小企业提供单笔转贷资金不超过3000万元,转贷费率不高于0.04%/日,使用期限一般不超过10个工作日的低费率过桥转贷服务,有效帮助企业解决应急周转资金需求。

  去年以来,累计为314家(次)中小企业提供转贷资金57.36亿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今年,为帮助中小企业应对疫情影响,民营经济发展局又与国开行等几家银行合力推出30亿元的防疫物资生产专项应急贷款和中小企业转贷款政策,均取得了积极效果。

  目前,青岛市政策性转贷工作经验已被国家发改委作为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典型做法在全国进行宣传推广。

评论 实干是最好的担当、最大的作为

惟其实干,始得玉成。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青岛市“两会”明确城市发展蓝图,“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实干者的今天决定着城市的明天。

  当下经济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让民营经济战线上的实干家感受着“今天”的格外不同。这种不同考验着他们的能力和品质,激发出他们的勇气和斗志。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的党员干部把“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为企业纾困解难的大擂台上提升作风能力,在优化营商环境的大赛场上知重负重攻坚闯关。

  ——换位思考,主动靠前,盘活融资渠道,是各级党委政府抓项目、抓发展的重要基础。今年疫情期间,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坚持平均每天走访调研多家企业,对企业生产经营遇到的困难问题进行深度摸排,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主动靠上为企业纾困解难,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为企业融资提供支持,让中小企业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红利。事实证明,主动出击,担当作为,就会取得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

  ——精准施策,连续发力,焊牢资金链条,是确保疫情下企业迎难而上的关键一招。中央对全力做好稳增长工作再动员、再部署,对受疫情严重冲击的行业和中小微企业实施一揽子纾困帮扶政策,多措并举稳住市场主体。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瞄准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综合运用融资担保、风险补偿、股权融资、应急过桥等多种政策手段,有效覆盖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实实在在帮助企业提振信心渡难关。 

  ——同舟共济,营造生态,优化发展环境,是实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所在。民营经济就是“环境经济”。对于民营企业和企业家而言,关键就是要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和营商环境,形成鼓励干事、支持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从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入手,创新工作举措,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营造了有利于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良好生态。

  实干是最好的担当、最大的作为。头拱地的日子久了,蹚出去的步子越发有力;向前冲的次数多了,再遥远的距离也能到达。一盘棋做谋划,一股劲干到底,实干家们在攻坚克难、久久为功中,一定会创造青岛民营经济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竞争力更强、影响力更大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