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前方丨多生一个娃多一张房票、出租后不计入套数…5月份以来,超40城“花式松绑”楼市限购
半岛全媒体记者 赵永宝
5月17日,杭州;5月16日,成都;5月15日,海口……
随着4月底以来稳楼市信号的释放,以及央行对首套房贷利率下限的调整,各地优化楼市调控政策的节奏再次加快。
特别是进入5月份以来,已有超40城出台楼市支持政策,其中不乏杭州、成都、苏州等热点城市。各地围绕房产套数认定、多孩家庭政策倾斜等推出各种“花式”新政,其中不乏创意之举。
高层会议定调,央行放大招
明天(5月18日),国家统计局将发布4月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月度报告。从3月份的数据看,房地产市场仍在低迷中徘徊。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城市分别有38个和45个。但从4月底以来,在一系列稳楼市信号刺激下,已有超40城出台楼市支持政策,其中不乏杭州、成都、苏州等热点二线城市,楼市回暖的意味已经相当浓厚。可以预见,放宽楼市政策的城市数量还会继续增加。
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其中明确:
1、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
2、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3、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5月15日,央行和银保监会一起出手,为楼市带来重大利好:
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减20个基点,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按现行规定执行。
也就是说,当前5年期以上LPR为4.6%,现在首套房利率可以降到不低于4.4%,二套房利率不低于5.2%。
接下来,几乎可以预见,各地的房贷利率会加速迎来下调。
多生一个娃,多一张房票
记者盘点各地楼市新政发现,今年来的楼市调控精细化特点愈发突出,各种超常规创意举措频出。
5月17日,杭州出台楼市新政,其中第三条提到“更好满足三孩家庭购房需求”。简单概括就是,三孩家庭送多一张房票,在新房摇号时,参照“无房家庭”优先摇号。
此前,已有多个城市出台政策,对二孩、三孩家庭购房予以政策倾斜。
4月25日,无锡宣布生育二胎及以上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可以在限购区域新增购买一套商品住房。
5月13日,南京官宣,二孩及以上家庭可购买第三套房。据报道,这已经是南京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第6次“松绑”。
5月14日凌晨,东莞出台楼市新政,继续加大松绑力度。其中,二孩以上的家庭,可以新增购买一套商品住房,同时取证2年之后,就可以售卖。
南京、东莞、无锡、杭州都是2021年GDP超过万亿元的城市。而作为一个GDP只有2000多亿元的城市,四川达州直接表示,二孩以上家庭购买第二套房,可视为首套。
部分地区还出台了针对多孩家庭购房补贴的政策。5月6日,四川乐山出台政策,对购买新房首套补贴8000元/套、二套补贴12000元/套;同时,符合国家二孩及以上家庭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享受购房补贴5000元/套,且此项政策可与前两项叠加享受。
房屋出租后不计入家庭住房
5月11日,作为“楼市调控标兵”的长沙出台政策,其中,“房屋出租后不计入家庭住房”成为最大亮点。
简单来说,就是只要你把你空置的房子挂到政府推出的租赁中介平台上,长租10年,那么这套房子将不计入家庭住房套数,你便多了一张房票。同时,既打击了只买不住的炒房行为,又增加了租赁房的供应量,平抑了打工人的租房成本,还释放了购房需求。
郊区房不纳入总套数
5月16日,成都出台新政,其中提到,近郊区(市)县已购或新购住房不纳入中心城区购房时家庭名下住房总套数计算。
另外,无锡也出台新政,非限购区域房产,不计入家庭限购套数。
据中原地产统计,5月以来截至17日,累积已经有超过40个城市发布了稳楼市政策,政策围绕降低购房者入市难度,包括降低房贷利率、降低首付比例、提高购房补贴、降低购房税费等。据中指研究院监测,2022年至今,全国已有超百城优化调整房地产政策200余次。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央行、银保监会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以及地方政策密集出台,楼市将逐步企稳回暖。
- 开春第一鲜“开凌梭”上岸,澳柯玛40℃冷柜锁住原鲜
- 刷新纪录!“哪吒”进入全球影史票房前40
- 用好“房票”、促进换新……山东发布高“含金量”措施振消费稳楼市
- “一天卖一万元左右,除夕价格下浮15%~20%!”40多天的春节花卉销售季圆满收官,情人节再战!
- 助力40万吨级超大型“海上油气工厂”模块起运出境
- 我国成功发射云遥一号37-40星等5颗卫星
- 青岛故事|从下岗女工变“送岗顶流”!她用29年帮40万人找到“生命光华”
- 半岛V视|青岛制造!40万吨级超大型“海上油气工厂”上部模块完工交付
- 半岛聚焦丨19.9元的电影票回来了!观众苦高票价久矣,电影平均票价连续4年超过40元
- 【视频】战海盗、抗台风、做调查……一位老船长的探海科考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