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邮电博物馆:双子塔下,120年的时光

2022-05-18 11:57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48902)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张文艳

在青岛老城区广西路与安徽路口,栈桥北侧,有一座红瓦屋顶,清水砖墙,哥特式双子塔楼高耸的老建筑,它就是安徽路5号的原胶澳德意志帝国邮局旧址,现在的青岛邮电博物馆。

沧桑经历:城市历史的见证

这座由德国F.H施密特公司始建于1901年的老邮局,以暗红色砖墙为主色调,整体建筑为三层。三个沿街设置的外墙是清水砖白线沟边,两个面向路口的转角之上,分别是两个哥特式塔楼,而侧面是两处对称的装饰性山墙,顶尖高耸的塔楼使得整座建筑具有了浓郁的欧式古典色彩。老邮局临街的斜坡屋顶覆盖着红瓦,内侧用铁皮覆盖。二楼、三楼最初设计明廊,适合于通风遮阳,但青岛的气候因为冬季湿冷,所以在上世纪20年代就把二楼、三楼的明廊全部封闭起来,不仅保暖,也增加了使用空间;一楼大厅空间宽敞,适合商业用途。

看过了老邮局的外观建筑特色,再来回溯一下它所经历的历史,1901年5月这座原属于罗达利洋行的商业大厦建成,德国皇家邮局以每年2万马克的租金租下了大部分房间做邮局使用,称为“胶澳德国皇家邮局”。直到1910年才出资25万马克买下了全部产权。从1901年至1914年一战爆发前,这里一直是德国的邮电机构总部。

1914年8月日本对青岛德军宣战后,德国邮局把部分资料、机械设备和邮票运往上海和济南,11月德军投降前这个邮局所有业务停止,部分邮票和设备被毁。

1914年11月日据青岛后,原“胶澳德国皇家邮局”改称为“野战邮便局”,也成为日本强占青岛并掠夺富饶资源的见证。

1922年底鲁案善后谈判结束后,中国接收青岛主权,把位于堂邑路的邮局设立胶澳邮务总局,这个老邮局又改称为“广西路第一邮务支局”,也是二等邮局。二战时期,日本侵占青岛时,它又成为伪青岛电话电报总局。二战后直到建国前,它一直属交通部青岛电信局。

1949年建国后,老邮局一直作为青岛邮电的办公和生产场所,在改革开放前许多老青岛人都曾经在这里寄过包裹、拍过电报。改革开放后,邮电通信行业适应岛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对通信技术手段的迫切需求,采用引进技术、扩大投资、内部挖潜等多措并举,电话用户从1978年的8000余户,到2002年的200万户;移动通信从1992年的1700户,到2020年的1200万户;岛城的网络业务是1994年从这个邮局开设数据通信演示厅开始,至今全市宽带用户400余万。

2010年这座历经百年沧桑的邮局,完成了它作为邮电生产经营场所的历史使命,改建成邮电博物馆,把百余年青岛城市发展与邮电通信的密切关联浓缩在千余件老物件、图片中,每年迎来送往数十万海内外游客和市民,大中小学生们结队走进百年老邮局参观研学,这里已经成为探寻青岛近代历史文化的窗口。

人物故事:首任局长孔祥熙

在青岛邮电博物馆历史文物主展厅的东北角,有一间面积约10余平方的展室,摆着老电话和文具的双人办公桌占去了大半,墙上一幅“聲應氣求”大字的横幅,展柜中一本纸质泛黄,边缘破损的电报密码本静静躺在里面。这里就是复原1922年收回青岛后,原胶澳商埠电话局首任局长孔祥熙的办公室,这位富商是如何与青岛邮电结缘并走上从政之路的呢?

孔祥熙(1880年-1967年),山西省太谷县人,年少时随父读书,后进入教会所办小学,在“潞河书院”毕业后,受洗成为教徒,他在教会的表现受到推崇被送到美国留学。1907年在耶鲁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学成归来后孔祥熙回到老家开始了办学、经商的历程。

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孔祥熙东渡日本担任中华留日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还帮助孙中山处理文书函电,并结识了孙中山的秘书宋蔼龄,双方情投意合,后在横滨结婚。婚后孔氏夫妇从日本回到太谷,继续办学和经商卓有成效。

1922年春,英美两国主导中日在华盛顿会议上就山东悬案进行谈判,签署了《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为了落实从日本手中收回青岛及山东权益的条约,成立了鲁案善后委员会。时任鲁案善后督办的王正廷想到了耶鲁校友精明能干的孔祥熙,力邀他担任督办公署的实业处长和邮电委员会主任,参加鲁案善后的谈判和交接事宜。

在谈判中日方就青佐海底电缆归属问题发难,百般阻挠,拒不归还。为此,孔祥熙等谈判成员坚持按国际惯例据理力争,海底电缆登陆方即为主权所有方,经与日方多达50余次谈判交锋最终达成协议:“将青岛佐世保间海底电线之一半无偿交与中国,该线在青岛一端由中国政府运用,在佐世保一端由日本政府运用。”这段经历让孔祥熙的政治外交能力展露头角,为此,收回青岛后王正廷又举荐他成为胶澳商埠电话局首任局长,从此开启了孔祥熙辉煌的仕途生涯。

电话局作为青岛城市经济发展和生活信息传递沟通的公用部门经历20多年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当时有电话用户2500余个,员工175人。孔祥熙上任后发挥经营管理才能,在短短的9个月任期中,先后主持制定出台了《胶澳商埠电话局办事细则》、《胶澳商埠电话局暂行简章》、《胶澳商埠电话局司机生服务规则》等一系列基础制度,这些措施的出台为民国时期青岛电信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1923年秋天,王正廷筹办中俄交涉事宜时,又邀请孔祥熙担任驻奉天的代表,从此他离开青岛,步入仕途。后来官至国民党行政院院长的显赫位置。

这座建成120年的老邮局,始终与青岛邮电有着不解之缘,它既承载了青岛近代邮电坎坷历史,又见证了邮电通信行业的发展变迁。(图片和资料由青岛邮电博物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