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澜亭|小清河游来中华鳑鲏,从中看到了什么

2022-05-22 12:08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阅读 (1860727) 扫描到手机

□于新悦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就在两天前,5月20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济南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小清河济南段发现了大量中华鳑鲏种群。

中华鳑鲏是什么?这是一种原生观赏淡水鱼。瞧瞧它,身体侧扁而高,头小,眼大,体色鲜艳。它栖息于淡水湖泊、水库和河流等浅水区的底层,喜欢在水流缓慢、水草茂盛的水体中群游,对水质要求比较高,是自然水域中清洁水体的指示鱼种之一。

这是有历史统计数据以来,时隔60多年再次发现中华鳑鲏这一种群,意味着小清河正在形成健康的水生态系统。

不仅是小清河有了中华鳑鲏,一些珍稀野生动物在山东湖泊、湿地等频频“亮相”,越来越多的珍稀动物在山东“落户安家”。今年3月,东平湖记录到了1500多只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去年8月,黄河三角洲首次发现国际极危物种勺嘴鹬,全球仅剩下不到200对;2022年4月,桓台县马踏湖发现中国特有珍稀鸟类、“鸟中大熊猫”震旦鸦雀定居……

珍稀野生动物安家,背后是生态治理的努力。

小清河作是一条防洪除涝、灌溉等综合利用河道。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小清河两岸聚集起诸多工业企业,由于缺乏污水处理设施,不少污水直排进小清河,于是小清河生态状况恶化,变成了小臭河。“运无驳,鱼不泽,北园莲藕梦中奢,沿岸民声责。”1996年,济南曾投入大量资金对小清河进行拓宽改造。然而,治河治污是综合工程,局部改造和治理,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污染和防洪问题。

2007年起,山东省地方环境标准《山东省小清河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正式实施,将小清河流域划分为重点保护区域与一般保护区域,不同的区域实施不同的污染物排放浓度控制标准,分3个阶段执行,排污标准逐步加严。这是“治、用、保”并举的小流域综合治理策略的具体举措。

一段段治理,一步步推进,小清河越来越清。据统计,“十三五”以来,已全面完成66家涉水工业企业关停搬迁,8家小清河流域涉水企业转型为绿色工厂。新建成污水处理项目26个,新增处理能力85.39万吨/日,总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09.83万吨/日,生活污水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针对“小清河不清”的突出问题,整体谋划布局,实施小清河全流域综合治理,投资3.7亿元,对小清河城区段30公里河道进行生态清淤,减少了底泥污染物释放对河道水质的影响。

经过数年综合治理,小清河济南段水质持续向好,水生生物多样性水平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2019年,小清河改变了连续40多年的劣Ⅴ类水质现状,创造了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2021年,小清河水生生物种类达230种,生物多样性种类近5年增长3.15倍,总生物物种丰富度显著提高,成为名副其实的小“清”河。

今天,小清河已经实现了“水清、岸绿、河畅、景美、宜游”的目标。这一蜕变背后,是刮骨疗毒的治水决心和雷霆万钧的治污手段,凝聚着无数的辛劳汗水。

变清的,不仅是小清河。山东以持续改善水环境为抓手,高质量、高标准修复生态环境,加快构建人水和谐的美丽家园。在“十三五”历史性消除劣五类水体的基础上,又历史性全面消除了五类水体;黄河干流国控断面水质全部达到地表水二类水体标准。今年一季度全省153个国控考核断面中,110个水质优良,占比71.9%,同比改善1.3个百分点。

今年山东将在继续抓好河湖断面水质保障、严防污染反弹的同时,贯彻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统筹”的思路,坚持“保水质、增颜值”并举,让更多群众切身感受到河湖水质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