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袁老!五月春耕忙,满田插稻秧!海水稻插秧节在青岛等七地开启

2022-05-22 23:54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03838)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朱佳鑫 毛梓权 吕晓平

五月春耕忙,满田插稻秧,2022年5月22日,海水稻插秧节在山东青岛、内蒙古鄂尔多斯、新疆喀什地区、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二师、黑龙江铁力、浙江台州五省七地陆续开启。

为表达对袁隆平院士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传承海水稻中华拓荒人精神,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将每年5月22日定为海水稻插秧节暨袁隆平院士周年祭。2012年,袁隆平院士在发起成立青岛海水稻团队,开展耐盐碱水稻的研发、示范与推广。团队以袁隆平院士提出的“为中国改良一亿亩盐碱地,在世界推广十亿亩杂交水稻”为使命,以“选育抗盐碱的杂交水稻,增加我国粮食耕地面积”为研发路线,以“海水稻十百千工程”为产业发展路线,以争做“中华拓荒人”为责任,矢志不移地发展海水稻事业,把种子芯片牢牢攥在自己手中,把盐碱地变粮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如今海水稻发展捷报频传,盐碱地综合利用面积不断扩大,智慧农业赋能产业效应逐渐扩大。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水稻品种与配套技术在国际上遥遥领先

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执行主任刘佳音介绍说:“海水稻品种研发方面,建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全国最大、种类最全的耐盐碱水稻种质资源库;种质资源创新不断加强,耐盐标准不断提高,目前已筛选出耐8‰盐水条件的新材料;牵头组织的国家耐盐碱水稻品种区试进展顺利,现已有8个耐盐碱水稻品种通过国审;自主研发的耐盐碱水稻、优质稻、多穗型高产杂交稻和旱稻已在全国10个核心示范基地及近百个品种测试点开展测试与示范;通过审定的7个自有品种,已在全国布设450个点进行品种展示与推广。”

在盐碱地综合利用方面,首创了盐碱地土壤改良技术——“四维改良法”,已在新疆、内蒙古自治区等10多个土壤改良项目中使用,平均亩产在400公斤以上,最高亩产超800公斤。经成果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得“青岛市十大创新产品”荣誉称号。

稻田里插秧机工作

在智慧农业领域,已形成核心的“九天芯”、“后土云”智慧农业软硬件的服务体系,实现了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和全过程追溯等,实现水肥药用量节约20%,亩均经济收益提升潜力大,该技术体系已获得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巴塞罗那智慧城市创新奖等多个国内外奖项。

海水稻“十百千工程”全国落地,产业化发展换挡提速

刘佳音说,袁隆平院士在2020年提出海水稻“十百千工程”计划,即在全国开展海水稻推广种植,当年完成10万亩海水稻种植,完成100万亩盐碱地综合利用,完成1000万亩可供利用的盐碱地储备。该工程旨在加速海水稻的产业化推广,扩大全国市场布局,利用8-10年改良一亿亩盐碱地,实现盐碱地变粮仓。截至2021年底,海水稻推广种植面积已达60万亩,2022年,袁隆平海水稻团队计划推广种植面积超100万亩,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山东、江苏、新疆、内蒙古、浙江等地,品种覆盖全国主要典型盐碱地类型。

小朋友体验插秧

为配合“十百千工程”的开展,青岛海水稻团队除研发耐盐碱水稻外,还自主研发优质稻,以黑龙江为主战场,替代东北地区传统粳稻品种;研发旱稻,以西北为主战场,替代北方干旱少雨地区的玉米-小麦耕作模式,发展稻-麦轮作模式;研发多穗型的杂交稻,以轻简栽培为路线,替代南方籼稻区品种。

为推进“十百千工程”的进展,加速盐碱地综合利用,在内蒙古、新疆等地创新性地利用灌排盐碱水及边际用水,扩展粮食种植空间;以智慧农业提升盐碱地综合利用效率,“九天芯”、“后土云”产品体系已在青岛、内蒙古、新疆、浙江等多地进行推广应用,技术普适性广,性价比高,已形成发源青岛、服务全国的格局。2021年海水稻智慧农业参展迪拜世博会,是国内唯一受邀参展的农业品牌,与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高铁、无人驾驶新能源概念车和优必选机器人等一同成为中国馆展示亮点。

体验插秧

国家级平台启动,袁隆平海水稻事业薪火相传

刘佳音带领参观者来到稻田旁说:“袁隆平院士生前发起的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已由科技部批复建设,其盐碱地改良中心及产业化推广平台建设由青岛海水稻团队承接,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有限公司牵头建设盐碱地改良研究中心,主要开展耐盐碱水稻选育及盐碱地化学、物理、生物和工程等改良技术研究,提供耐盐碱性鉴定、资源筛选、品种选育、产业示范应用和盐碱地土壤改良(修复)等关键共性技术支撑;青岛九天智慧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牵头建设耐盐碱水稻产业化推广平台,承担为各专业研究中心、区域中心、实验站、基地提供技术集成、示范推广、相关品种和产品的商业化平台搭建、耐盐碱全产业链产业化开发等职能。”

未来,青岛海水稻团队将继续传承袁隆平院士遗志,引领海水稻技术创新和发展,在国内外大范围推进海水稻产业化发展,把种子攥在自己手里,以智慧农业赋能“亿亩荒滩变良田”,突破“藏粮于地”空间、拓展“藏粮于技”储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秧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