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观察 | 乡村振兴成效如何?现场见!刚刚召开的这场观摩会 透露出青岛农业的底气

2022-05-23 22:07 大众报业·风口财经阅读 (57813) 扫描到手机

       风口财经记者 王好

  占地210亩的玻璃温室内,分布着200多个传感器,取代传统人工管护,光、温、水、气、肥等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指标全部由计算机自动收集分析,只需一个后台指令,就可以实时调控温室环境。由此,“看天吃饭”的传统农业生产弊端迎刃而解,日产番茄达37.5吨,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更较传统大棚提升5.5倍。

  这是位于青岛莱西市龙水社区凯盛浩丰智慧农业产业园内的农业生产日常,它不仅代表了眼下国内数字农业的“天花板”级别,更是青岛乡村振兴实干现场的一个典型缩影。

  23日,距离5月15日召开的青岛市委农业农村委员会全体会议暨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推进会议不到十天,全市乡村振兴现场观摩推进会议在莱西市召开。当天,包括凯盛浩丰智慧农业产业园在内的乡村振兴“实战现场”成为瞩目焦点,接受了全市七个涉农区市以及近20个青岛市政府部门相关负责人的“集体检阅”。

  “今后,我们将定期进行乡村振兴片区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现场观摩,使这项工作常态化并形成评价机制,现场督导、现场评价、现场推进,让乡村一线成为‘三农’工作的‘主阵地’和‘擂台’,形成全市农业农村系统比学赶超、竞相发展的浓厚氛围。”青岛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袁瑞先表示。

       亮点 大数据“种地” 大棚增产农民增收

  面对乡村振兴这一时代命题,作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的青岛,正在用一次次创新不断为“三农”工作注入活力。

  “通过农业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手机变成新农具,数据变成新农资,不仅改变了周边村民对数字农业的认知,更带动了村民致富增收。”谈到玻璃智慧温室在当地的发展,莱西市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主任,龙水社区党委书记徐兆华感触颇深。

  据介绍,凯盛浩丰智慧农业产业园位于莱西市龙水社区东北部,项目总投资20亿元,一、二期共建设28万平方米荷兰文洛式玻璃智慧温室,该温室是目前省内规模最大的单体温室,一期2020年8月建成投产。

  基地引进国际前沿的种植运营技术和育苗、蔬菜生产设施(智能温室),依托阿里云,运用大数据让传统温室大棚变身为可持续生产、符合全球优质农产品标准的“蔬菜工厂”,实现全年329天种植,253天可采摘,番茄单位产量可达85kg/㎡,是传统大棚产量的4-5倍,年产番茄9000吨,产值达1.35亿元。

  现代化农业技术加持下,不仅为企业带来可观收益,更为当地村民们打开了“致富之门”。“目前直接带动周边村民新建高标准大棚100多个,单棚年收入超10万元。”

  不止一个园区、一个项目,在青岛,像凯盛浩丰智慧农业产业园这样自带乡村振兴“创新基因”的企业正在加速成长。还是以莱西为例,据介绍,依托中国奶山羊优良品种之一的崂山奶山羊种质资源,乳制品及高端营养品制造商宜品乳业项目即将投产,预计达产后即可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带动周边农户通过奶山羊养殖每户年增收6万元;近日刚刚入选第2批青岛市创新应用实验室名单的金妈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则拥有蔬菜砧木品种权、专利成果50余项,蔬菜砧木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超过500万亩,今年又投资5亿元,整合土地1000余亩,打造“示范、种植”双基地,年内投入使用后,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50万元,为村民增收500万元。

       目标 三年打造10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乡村振兴成效如何,农村人居环境面貌既是突破口,更是工作是否真抓实干的直观体现。

  “好的产业和项目带动村民和集体致富的同时,也让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徐兆华坦言,当地胡家疃和左家泊两个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软弱涣散”村和环境“脏乱差”村,依托玻璃智慧温室项目,两个村庄的300余名农民被吸纳成为产业工人,近两年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户,思想意识方面也日渐充实开阔,农民的各种观念意识、规矩意识都提升了,两个村庄也相继获评组织建设示范村和人居环境示范村,可以说,项目的落户有效助推了乡村面貌的焕然一新,从而又反过来促进了乡村振兴步伐的提速。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胡家疃和左家泊两个村庄的转变,再次印证了这一点。事实上,近日青岛相继下发多个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文件,以产业兴旺带动农村繁荣的打法和招数日渐丰富。

  例如,青岛市委农委印发《青岛市“种业强农、数字强农”行动方案》明确,现代种业、数字农业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风口,要求各区市要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统筹涉农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支持“双强”行动,确保三年内争占全国现代种业和数字农业制高点。

  又如,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印发《青岛市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提升行动”(2022-2025年)》,瞄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着力推动畜禽种业、产能等实现新提升,形成畜牧业千亿级全产业链。

  路径明确的同时,农业大项目招引落地迅速推进。据了解,截至目前,青岛全市年初确定的48个重点项目开工44个,完成投资2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24%。4月份又集中签约过亿元农业项目26个。与此同时,部署抓紧启动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在全市遴选资源特色突出、基础设施完善、产业优势明显、组织坚强有力的片区,每个片区覆盖6个左右的自然村,采取青岛市和各区(市)分级分类、梯次打造、同步推进的打法,坚持“一年打基础、两年见形象、三年出样板”,集聚资源要素,用3年时间,集中打造10个左右的青岛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培育30个左右的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推出一批在全国全省有较大影响力的乡村振兴示范典型。

  “下一步,市里将以市场为导向,谋划建设‘五个一’,即建好一个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金,一个农产品线上展销平台,一个农业产业化发展联盟,一个全市数字农业农村大脑,一个乡村振兴专家顾问团,赋能各类经营主体,加快推动产业升级。”袁瑞先表示。

       保障 常态化“揭短”倒逼乡村振兴落实推进

  作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走在前列的青岛,不止要加压奋进,更要直面问题、解决问题。

  观摩活动当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暗访情况同步通报。据介绍,此次暗访深入村镇街道,重点从村容村貌、卫生改厕、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农业生产、废弃物利用等5个方面进行了现场评估,共抽查20个镇街100个村庄,入户查看改厕使用情况500户。

  针对暗访过程中暴露出的线路杂乱、设施破损、垃圾积存、黑臭水体等突出问题,青岛通过《青岛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从现在起到11月底,将开展“清脏治乱”集中整治攻坚行动。同时明确,青岛市到2025年,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能力显著提高,农民环境卫生观念显著增强,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水平显著提升,初步形成与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干净整洁有序美丽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全面建立,农村改厕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55%以上村庄完成生活污水治理,省市县三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覆盖率30%以上,国家卫生镇(含进入评审程序的)比例达到55%以上。

  值得关注的是,以“清脏治乱”集中整治攻坚行动为切入点,青岛将建立健全涉农区市全覆盖的倒逼落实推进机制,为乡村振兴工作长效推进保驾护航。

  完善观摩评比工作机制。从这个月到12月底,实现涉农区市全覆盖,观摩评比重点看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产业项目等情况,结合人居环境暗访抽查、示范片区创建评估等情况,安排排名靠后的镇街作表态发言,持续拧紧螺丝,督促工作落实。同时,完善乡村振兴督查考核机制。市委农办将会同五个振兴专班,对乡村振兴年度重点任务,开展“月调度、季总结、半年督查、全年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