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青岛人 1个是老板!青岛市市场主体突破200万户 5年半翻了一番

2022-05-25 06:31 大众报业·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101048) 扫描到手机

本报5月24日讯(半岛全媒体记者王媛) 5月24日,记者从青岛市政府召开的市场主体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2022年5月23日,青岛市市场主体总量超过了200万户,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数字。200万户市场主体的磅礴力量推动了青岛市经济总量、城市财力和社会财富稳定增长,承载了数百万人就业的基本盘,成为支撑青岛市经济长期向好的重要基础。

  截至2022年5月23日,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2001023户,同比增长6.25%;实有注册资本83508.95亿元,同比增长6.44%。其中,企业748474户,同比增长7.55%,占市场主体总量的37.40%;实有注册资本80914.5亿元,同比增长6.38%。包括内资企业20653户,同比增长0.85%,占市场主体总量的1.03%;实有注册资本14987.62亿元,同比增长9.20%。私营企业713887户,同比增长7.9%,占市场主体总量的35.68%;实有注册资本58291.29亿元,同比增长5.43%。外资企业13934户,同比增长1.18%,占市场主体总量的0.70%;实有注册资本1495.56亿美元,同比增长10.67%。

  个体工商户1234854户,同比增长5.64%,占市场主体总量的61.71%。农民专业合作社17695户,同比减少3.96%,占市场主体总量的0.89%。

  市场主体总量突破200万户,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从2016年12月突破100万,再到今年5月突破200万,5年半的时间,青岛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翻了一番,反映出青岛市场经济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青岛市市场主体总量排名第5位,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量为193户,排名第3位,意味着5个青岛人里就有一个“老板”。

  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和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全市新增市场主体数量同比有所下降,但增长的质量仍然保持良好势头。一季度新登记市场主体中,企业占比40.87%,超出全省12个百分点;新登记企业数量为2.47万户,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2倍。

  今年以来,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06326户,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总量增速放缓。新登记数量排名前五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建筑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分别新登记39426户、17041户、7827户、7361户和7324户,共计78979户,占全市新登记量的74.28%。增长率排名前三的行业分别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64.7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54.61%),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49.3%)。

局长解读

超98%是民营市场主体,成拉动经济重要力量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媛

  “全市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局长郭振栋介绍,全市市场主体突破200万户,其中民营市场主体占比超98%,民营企业占全市实有企业总量超95%。2019年、2020年、2021年全市民间投资分别增长20.9%、13%、8.3%,高于全国16.2、12、1.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市投资比重分别为52.5%、57.5%、59.8%,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郭振栋详细介绍了扶持民营和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举措。

构建民企发展政策体系

  构建政策供给体系。出台《青岛市民营和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办法》《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编制《青岛市“十四五”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为民营和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政策保障。印发实施“保经营稳发展”18条,“我帮企业渡难关”20条和“复工稳企”行动计划22条,分类引导、区市联动,助力民营中小企业抗击疫情,稳定发展。

  完善政策宣贯体系。连续三年编制《青岛市民营和中小企业政策一本通》,发布《青岛市民营和中小企业服务导航》,创新“政策速递”形式,以短视频的方式进行政策精解,提高了政策可看性、传播率和时效性。组织选聘了290名青岛市企业政策服务专员,涵盖各涉企政府部门和企业服务机构,构建起政策服务重心下移、区域覆盖、延伸触角、精准辅导的新体系。

  搭建政策兑现体系。针对企业反映的“政策不易找、申报靠腿跑、进度看不到”等难题,开发建设“青岛政策通”一站式政策服务平台,打造了“一口发布、一口解读、一口兑现、一口服务、一口评价”政策惠企机制。平台浏览量累计突破340万次,汇集惠民惠企政策文件、资讯近2万条。

聘民企老板当政府顾问

  强化制度规范。推动出台构建新型政商关系“17条”和《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创意创新创业的若干规定》,建立市政府经济顾问制度,聘请了27位民营企业家为首批市政府经济顾问,让民营企业家在政府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的确定上有发言权。

  完善机制支持。出台《青岛市推进民营企业创意创新工作实施方案》,鼓励企业提出发展的创意和想法,给予“一业一策”“一企一策”扶持。目前已召开18场民营经济创意会和项目落地会,创意项目总投资金额超400亿元。

  搞好活动促进。开展“青岛企业家日”活动,通过立法确定每年11月1日为青岛企业家日,11月第1周为青岛企业家宣传周,采取多种形式营造亲商爱商氛围。市委主要领导主持召开弘扬企业家精神座谈会,举行“青岛企业家日”图片展,推出“百朵金花耀岛城”“了不起的创业者”“同心青岛”等专题宣传。2021年度全国“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中,青岛成为营商环境最好的十个城市之一。

破解融资难融资贵

  支持企业扩投资上项目。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的若干措施》,全面促进民间资本真正“敢投、能投、愿投”。印发“项目落地年”实施方案,组织开展“抓项目落地、促企业扎根”系列活动,先后组织32场专题宣讲,超百万人次在线观看。

  帮助企业破解融资难融资贵。引导融资担保机构降低担保费率,创新担保模式,2022年一季度为488家(次)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28.18亿元。创新开展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转贷,累积服务企业3175家(次),提供转贷资金476.92亿元,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2.28亿元。

  赋能企业提升发展水平。设立全国首家民营中小企业大学,实施百千万中小企业培训计划,上线青岛民营中小企业大学线上商学院,开展线下专题研修班和高质量发展讲堂,线上线下服务企业超20万人次。

  畅通企业诉求解决渠道。开通“市委书记信箱”,累计督办专办民营企业来件611件,办结率100%。建立清欠长效工作机制、事前摸排机制、投诉线索受理机制和协同工作机制,累计帮助民营和中小企业追回逾期欠款31亿余元,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不敢欠、不能欠、不想欠的社会氛围。

培育“十强”领军民企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实施“十强”领军民营企业培育行动,精准培育龙头企业。2021年5家企业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3家企业入围山东民营企业100强,56家企业入选省民营创新百强和创新潜力百强;17家民营企业年营业收入超100亿元。

  做专做精“专精特新”企业。打造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金字塔式成长赛道,2021年新培育认定市级“专精特新”企业2417家,同比增长58.9%,近年来共培育认定市级“专精特新”企业5099家,获评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达97家,数量位居副省级城市第四位,开展“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工作,2家“专精特新”企业首批登陆北交所。

  做新做优“四新经济”企业。突出新模式、新业态产业链条,打造雏鹰—瞪羚—独角兽阶梯式培育成长赛道,开通绿色服务通道,精准施策,4家加速器被认定为首批“青岛市瞪羚独角兽企业加速器”。连续三年举办全球独角兽500强大会和新经济高成长企业发展论坛,13家企业入选“2021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榜单,入选企业数量位居中国城市第五。

  融通融合大中小企业。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小企业三年行动,联合大企业平台重点赋能中小企业发展,通过培训提升、上平台用平台、产融对接等,全面开放产业应用场景,新增3.3万家中小企业在卡奥斯上平台、用平台。五是融汇融生青深沪企业。成立“青深”“青沪”企业家联谊会,举办深圳、上海企业家走进青岛专题活动。启动“胶州湾对接深圳湾青岛民营中小企业行动计划”,成立民营中小企业驻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中心和长三角协同创新中心,线上线下入驻企业已达200余家。

  今年以来受疫情和国际环境影响,经济运行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严峻,给部分企业带来了困难,在这种形势下,青岛市出台了助企纾困42条和“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有效应对疫情冲击、提振市场信心。下步,要更加坚定地贯彻落实市党代会、市“两会”的部署要求,以创建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为主线,以实施民营经济壮大计划为抓手,以培育实体经济和四新经济领域企业为重点,以开展“我与企业共成长”活动为载体,推动实现全市场资源要素配置、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培育、全体系全门类政策服务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