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好人丨央媒纷纷点赞,温暖全国网友!青岛这俩姑娘,凭的是啥?

2022-05-27 06:30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52434) 扫描到手机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鑫 刘玉凡 王洪智 孙雅琴

她是一名博士研究生,路遇倒地呼吸心跳骤停老人,急伸援手把老人从鬼门关拉回;她是一名退役复学的大四学生,刚扑救完山火就瞒着家人援沪战疫,坚守最前线16天,毕业答辩只能在中途的救援车上完成。她们的事迹充满了正能量,展现了青岛乃至山东儿女的良好形象,更体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经半岛报道,青岛嫚儿张晓斐和王若琦迅速火遍全网,多家央媒转发稿件并带头为她们点赞,广大网友和媒体称她们为“最美天使”、“最美女孩儿”,两人均获天天正能量特别奖。对此,专家表示,两人的举动体现了青岛这座“文明之城”、“好人之城”榜样力量,撑起青岛高质量发展的文明脊梁。

人物1

“张晓斐,你真是天使下凡!”

新华社、人民日报转发半岛报道,千万网友点赞“最美天使”

5月26日,《人民日报》官微转发半岛报道,“最美天使”张晓斐的事迹引发全国网友关注,获得点赞无数。5月23日,半岛新闻报道了青岛大学医学部博士研究生张晓斐的英勇举动后,不仅感动了万千网友,也引起了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的关注。24日,半岛都市报联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点赞并奖励这位医学博士,为她颁发天天正能量特别奖及5000元正能量奖金。青岛大学医学部党委副书记刘学表示,张晓斐博士是学部优秀学生的典型代表,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医学生的救死扶伤医学情怀和责任担当。

千万网友点赞“最美天使”

“张晓斐,你真是天使下凡!”《人民日报》在官微中写道,“张晓斐,你的善良和担当会被所有人记得,为你点赞!”据不完全统计,半岛报道“最美天使”张晓斐的事迹后,引发全网千万网友的关注,全国数十家媒体转发报道,网友纷纷为她点赞,“这是优秀的医学博士!”“动作标准、临危不惧,真天使下凡!”“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挺身而出,为你点一个大大的赞!”

时间回到5月18日早上,青岛西海岸新区香江路与五台山路交叉口发生揪心一幕,一位老人突然昏倒在地,呼吸心跳骤停。危急时刻,路过此处的青岛大学医学部博士研究生张晓斐及时伸出援手,凭借专业的急救操作为老人赢得了宝贵的急救时间,由于施救及时,老人成功脱险。张晓斐“教科书”式救援获得网友点赞,她跪地救人的感人瞬间也感动了无数网友,网友称她为“最美天使”。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张晓斐说道,“当时不知道老人晕倒多长时间了,我们几个人把老人翻过来,平躺在地上,经过判断发现老人呼吸心跳已经停了,查看瞳孔还是正常大小,于是抓紧实施心肺复苏。”张晓斐告诉记者,“按了不到一个循环,大概二十几下,老人就有自主呼吸了,感觉挺幸运的。”后来张晓斐一直观察老人心跳、呼吸的情况,并持续进行心脏按压,一直到救护车赶到现场。

“最美天使”获评天天正能量特别奖

5月24日,半岛都市报联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点赞并奖励这位医学博士,为她颁发天天正能量特别奖及5000元正能量奖金。“这个奖励受之有愧,我是一名医学生,也是一名临床医生,治病救人本来就是医务工作者的职责所在,换做任何一位医护人员,一定也会和我做出一样的举动。”张晓斐谦虚地说道,获得5000元奖金后,她打算将这笔钱捐赠出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在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给张晓斐的颁奖词中这样写道:十字路口,老人倒在街头,恰逢她行车路过,施以援手。她是网友们口中的“最美天使”,带去了一份萍水相逢的感动。呼吸已停,心跳静止,老人迟迟未醒。她没有放弃出手,更没有因为体征的变化,停止急救。她让人群中少了一位旁观者,也给陌生的生命,带来了苏醒的把握。“这一跪,她的善良和担当,会被所有人记得。我们也报以期待,祝福她早日圆梦,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公益开放平台相关负责人说。

为人低调,一心扑在科研上

5月26日,得知自己的事迹得到《人民日报》官微的转发,她告诉记者,自己做的只是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任何人在当时的情况下都会伸出援手。记者了解到,张晓斐的父母都是医务工作者,从小耳濡目染让她坚定了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决心。像这样的善举并不是个例,据了解,早在2018年10月16日,张晓斐就参与了青岛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一位突发心跳骤停同学的急救工作,为其后续抢救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采访中记者也发现,张晓斐为人低调,虽然网友对她赞誉有加,但她一直保持着平和的心态,一心扑在科研上,她希望更多人能学习急救知识,在危急时刻能派上用场。“建议老人定期体检,平时多多注意有没有胸闷胸痛的情况,同时,我们还可以学习掌握心肺复苏和海姆立克急救法,关键时刻能救命。”张晓斐说道。据了解,心脏骤停是常见的急危重症,但由于人们缺乏急救知识,往往容易错过最初4分钟的“急救黄金时间”。而一旦发生心源性猝死,几乎不可能自主逆转,因此心脏骤停的早期识别和心肺复苏的尽快实施,为患者自主循环和呼吸功能的重建打下坚实基础。

“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一起为‘最美天使’张晓斐点赞!” 青岛大学官方微博为张晓斐点赞, “这一跪,她的善良和担当,会被所有人记得善良有担当!最美的天使!”“哪有什么超级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平凡人!”“向我们的学姐学习,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一位青岛大学学生留言道。

在同师弟师妹的交流中张晓斐表示,“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困难,所以当自己有能力帮助他人的时候我们要勇于出手相助,其实大家都是乐于助人的,只是有时候不够勇敢。”张晓斐说道,“作为医学生,最首要的还是扎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当我们有能力的时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希望大家能勇敢一点,去帮助那些需要我们的人,不做让自己后悔的决定。”

青岛大学医学部党委副书记刘学表示,张晓斐博士是学部优秀学生的典型代表,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医学生救死扶伤的医学情怀和责任担当。近年来,青岛大学医学部涌现了庞磊、张薛、李清、刘淦、刘浩然等一大批见义勇为学生。学部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重视职业价值观教育。青医学子们不仅活跃在医院中,同时也奔波在社区和任何需要他们的地方。学部也常态化开展医诚志愿者服务,广泛开展义诊、导医、科普宣讲、爱心献血、急救知识培训等医疗保障活动和医学特色活动,“守护生命救在身边”急救专题活动、南丁格尔志愿服务活动,暖冬行动、敬老爱老等。在这些活动中,青医学子展现了无私奉献的社会担当。

“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代,他们积极传承发扬老一辈的奉献精神和精湛技术,将平凡的力量化成一股股暖流,感知社会、服务社会。相信广大青大学子会以张晓斐为榜样,德艺双修,砥砺奋进,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跑出这代年轻人的风采。”刘学表示,下一步,学部将以适当的方式表彰张晓斐同学,并结合主题教育开展向张晓斐学习活动,聚焦生命健康教育,配合落地做好“健康青大”工作。将整合校内外资源,发挥医学学科优势,面向校内外开展生命健康专题讲座、沉浸式体验、急救培训、专业化志愿服务、高质量专业宣讲等一系列活动,让更多人掌握急救知识。

人物2

美丽女孩儿:世间最雄辩的答辩

青岛小嫚瞒着家人赴沪战疫16天,救援车上完成毕业答辩,半岛独家首发后成全网热点

从青岛山火扑救现场,转战上海抗击疫情,她的毕业答辩只能在中途的救援车上完成;冒着高温天气,身穿防护服,爬楼串巷消杀,坚守上海战疫最前线16天;面对此前的莱西、城阳疫情,她积极奉献力量,为奔赴一线的队友保障后勤;对公益心怀热爱,她跟随救援队“上山下海”,记录下一个个惊险、温暖的瞬间……5月10日,半岛新闻以《瞒着家人赴沪战疫16天,救援车上完成毕业答辩……26岁青岛小嫚的公益实习路》为题,报道了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实习生”、青岛莱西小嫚王若琦 “瞒着”家人随队援沪战疫及其背后的事迹。半岛新闻独家首发后,多家央媒转发稿件内容并点赞,迅速制造全网热点,引来无数点赞。


赴沪战疫“撞车”答辩,她在救援车上完成

“我虽然是青岛人,但是上海算是我的第二故乡,当得知抗疫援沪任务后,我立马向队里领导报名。”说起这次抗疫援沪之行,王若琦给出了自己的理由。1996年出生的王若琦老家在青岛莱西,2015年,她考上了成都文理学院,开始学习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因心中有一个从军梦,2016年9月,正在上大二的王若琦从大学里报名参军,之后入伍到武警上海总队,如愿成了一名武警。“新兵连就在浦东,也就是我们这次抗疫援沪的目的地。”

“在接到赴上海开展抗疫援沪任务时,我们还在城阳扑救山火,在此前的几天内,我负责给一线的救援队员做后勤保障。”王若琦告诉记者,她连续多日奔赴扑救现场,输送物资、协调工作、拍摄资料。按照通知,援沪队伍是4月23日出发,然而不巧的是,这一天正好是王若琦的毕业答辩日。一边是关系着自己能否顺利毕业的答辩,一边是赴沪战疫的重任,这两件事王若琦都不想耽误。22日中午,王若琦联系了所在学院的书记,说明了自己的情况,并讲述了自己的想法和矛盾。

“我的第二故乡在上海,我想去尽一份力。我和学校领导一说,领导非常支持,可以给我安排线上答辩,并依据我的时间答辩。我们领导说,当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必须选择最重要的,以国家利益为主,学校一定全力保障。”王若琦说。4月23日早上9点多,她随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的救援车辆前往上海,当天中午到达响水服务区,队长李延照通知大家停车。为了不影响答辩,车上其他人员全部下车。身穿青岛市红十字会队服的王若琦,在救援车上用手机进行了答辩。答辩前后持续了一个小时左右,答辩结束后,她和队友又马不停蹄地赶赴战疫目的地。

瞒着家人上火线,最前线鏖战16天

“当时只有我的答辩组长知道我的情况,其他的老师和同学并不知情,当时答辩时,他们看到我穿着红会的衣服,在车里答辩,很好奇。当了解情况后,大家都提醒我注意做好防护,给我鼓励,为我点赞。”王若琦告诉记者,除了来自队友、学校的支持,家人的鼓励也给了她强大的力量。不过,王若琦决定赴沪支援时,并没有告诉父母。

“一开始是瞒着家里去的,后来他们看到了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发的通知,问我是不是去了,我就跟他们说了实话。其实家里人知道我的性格,觉得有这样的大事儿我一定不会落下。他们知道,在之前的城阳莱西疫情防控中我都贡献了一份力量,觉得上海我也会去的。对于援沪一行,家里是十分支持的,他们觉得作为青年人,应该主动去做有意义的事情。 ”王若琦说。

王若琦在上海参与防疫工作。

4月23日晚10点多到达上海后,当地的气氛并没有王若琦预想的紧张,一切都尽然有序,但是与之前的热闹喧哗、灯红酒绿相比,此时的上海安静了很多。“我们是负责浦东新区的北蔡镇。当地有一个说法,北蔡胜则浦东胜,浦东胜则上海胜,这是上海疫情最严重的地方,我们组成了中国红十字(山东)防疫消杀志愿服务队。我们住宿在一个幼儿园,我们采用搬家式支援,从青岛带来了被子、睡袋、食物等物资,不给当地政府添麻烦。”王若琦说,当晚规整安排结束后,她和队员们第二天就开始工作。

与青岛相比,上海的温度很高,队员们穿着防护服,爬楼梯、穿街巷,负责阳性病人转运走后的终末消杀,还要做好社区预防性的消杀工作。“一般早上七点半左右出去,干到下午五六点左右。晚上会有临时任务,有时干到半夜才回到住的地方休息。后勤保障人员也非常辛苦,帮我们做饭、洗衣服。”王若琦说。大家克服种种困难,在上海疫情的“最前沿”鏖战16天,最终圆满完成援沪任务,“我们走的时候,保安大叔一直跟我们招手说再会,还用手机拍下了我们离开时的视频。”

王若琦(上)在训练。

放弃大厂实习机会,只为心中公益梦想

今年的五四青年节,对于王若琦来说也格外有意义。为了纪念这特殊的经历,她早上匆匆拍了青年节的视频,然后立即投入防疫消杀工作,而等她回到驻地时已经是晚上了。记者采访得知,在此前的莱西、城阳疫情期间,作为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的一名“实习生”,王若琦也积极发光发热,为一线转运抗疫物资,做好对接工作和后勤保障,曾在莱西坚守5天。“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作为一名青年大学生、退役军人、预备党员,要迅速响应,在出得上力、帮得上忙的情况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王若琦说。

记者采访得知,王若琦在武警部队时,积极上进,曾经受过两次“优秀义务兵”嘉奖,获得过“爱警习武好战士”称号。2018年退伍复学,王若琦勤奋好学,在校期间拿过学校奖学金,被评过优秀共青团员,还参加过英语竞赛并获奖。今年6月份毕业的她,本来有机会到上海一家知名互联网大厂实习。去年12月份,热爱公益的王若琦放弃去大厂的机会,来到了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实习,在队里负责公众号、视频制作及新媒体账号运营。

“我自己热爱公益事业,对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和队长心怀崇拜敬佩,我到这里来是为了靠近光,成为光,慢慢散发光。”王若琦说。在实习期间,她跟着队员上山下海进行拍摄,虽然对高山悬崖峭壁心有恐惧,但是每次她都被大家的热情感染,自己克服恐惧完成任务。“我制作的作品被红十字总会和媒体转发过,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王若琦是我们的新成员,目前还处在实习期,她本来是一名武警战士,退役后在学校学习了广播电视编导,会摄影和视频制作,从这几个月的实习情况看,表现非常优秀,我预计将来在救援队会有很大的发挥空间,能够充分地体现她的价值。”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委会成员高玉瑞说。

多家央媒带头点赞,青岛小嫚火遍全网

半岛新闻独家首发后,稿件内容被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APP、新华社官方微信公众号头条转发,还被光明网、环球网、新华网、大众日报、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国应急管理等主流权威媒体转发。青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第一时间联系记者,为半岛新闻和王若琪点赞。在记者的牵线搭桥下,该局工作人员与王若琦进行对接并发布报道,中国退役军人事务部和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转发。成为网络热点后,山东省网信办、中国新闻周刊、北京青年报、山东广播电视台等媒体等纷纷跟进报道。

5月10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该报道在此时机发布,立即引发全网关注,无数网友纷纷点赞。仅在新浪微博上,“女生援沪救援车上完成毕业答辩”相关话题的阅读量就超过2287万。“美丽女孩儿:世间最雄辩的答辩。”“真正践行了‘青春有我,祖国放心’的青春誓言。不负韶华,不负青春!”

对于自己的“爆红”,王若琦告诉记者:“确实是没有想到的,我只是做了一个青年人、一个党员、一个退役军人应该做的事情,也是代表了我们团队、千千万万个志愿者,感谢大家给予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声音<<

绽放青春风采,凝聚青春力量

城市因好人而文明

“危急关头,方显英雄本色,责任面前看担当!”  5月26日下午,中共青岛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主任、青岛市委党校刘文俭教授看到半岛报道后表示,这两个青岛姑娘是新时代雷锋,她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无私的奉献”。

“青岛好人”缘何如此之多?在刘文俭看来, 这是这座城市的基因,应该说也是一种优秀的传统,更可以说是一种文化或者说城市的符号。“青岛人像大海一样包容,天生爱乐于助人,我们有城市精神,他们给城市精神注入新内涵!注入新的正能量。”刘文俭说道。

“两人行为传递着人间温暖和善行的力量,绽放青春风采,凝聚青春力量。 ”刘文俭说道,“青岛好人” 是青岛的一张名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她们的事迹形成一股强大的正能量,引导和鼓舞着更多市民加入到争做好人的行列中,好人精神、榜样力量也推动着青岛这座全国文明城市不断发展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