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基层来|王倩:放弃留学返乡创业,带领村民把小草莓种成大产业

2022-05-28 10:43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阅读 (234260) 扫描到手机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毛道光 张珈玮 报道

在青岛城阳的夏庄街道,曹村草莓凭借优质的口感每年都会吸引大批游客前来采摘、订购,成为当地一张靓丽的名片。种植草莓的地方不少,为啥曹村草莓能如此畅销?这其中少不了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曹村草莓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倩的坚持和努力。如今,在王倩的带动下,曹村草莓专业合作社的社员规模从原先的七八户发展到如今的156户,收入也从每亩地3万元左右增长到现在每亩地10多万元。凭借先进技术和科学种植方法,王倩不仅带领村民们打响了曹村草莓的品牌,还把草莓种到了国外……

王倩带领村民们打响了曹村草莓的品牌,还把草莓种到了国外

放弃留学深造返乡务农,她贷款建起试验田

王倩是位80后,从小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白衣天使。2009年,从山东医专毕业的王倩获得了赴新加坡留学深造的机会。就在王倩对未来满怀憧憬的时候,父亲突然被查出胃癌晚期。突如其来的变故让王倩犹豫了。王倩的父亲王哲德是一名老党员,也是村里的种植能手。王倩在照顾父亲期间,被父亲对草莓种植的热爱深深感染。最终,王倩决定放弃出国深造的机会,返乡从事农业生产,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扛起父亲无法继续下去的事业。

2010年8月,王倩用家里的房子做抵押,向银行贷款并租下了一块土地,建起了占地80多亩的新品种试验基地。这是她在草莓种植上正式迈出的第一步。“父亲病重那段时间,合作社很多社员都退社了,到我接手的时候,原本30多户种植户只剩下七八户。”摆在王倩面前的,是没经验、没资金、社员不信任等重重困难。面对这一切,这位20岁出头的姑娘表现出异常的坚毅,她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全身心扑在草莓地里,边看、边学、边种、边研究,从垄地、搭架子到浇水、施肥,还有观察草莓生长、学习病虫害防治知识……王倩几乎没白没黑地在地里工作,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那会儿连睡觉做梦都在搭架子、做记录。”王倩笑着说。

在王倩的带头示范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曹村草莓合作社逐渐步入正轨。合作社草莓种植面积从50亩扩展到1500多亩,社员种植草莓的收入从每亩3万元左右增长到每亩10多万元,越来越多的村民申请加入合作社,成员从她接手时的七八户增长到了156户。

经过多年努力,如今,当地的水果蔬菜种植早已告别了传统的模式。在去年投建的青岛乡缦草莓乐园内,种植大棚基本上实现了自动化管理,遇到雨雪天气,大棚内的智能调节系统还能调整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确保作物有更好的生长环境。

苦心钻研换来喜人成果,“曹村草莓”享誉全国

为了破解草莓生产过程中“采收断档”的行业难题,王倩专门请来有“中国草莓之父”之称的姜卓俊教授做指导,通过低温控制促进花芽分化的方法, 研究开发了超早熟无公害草莓栽培新技术。通过这一技术,能实现草莓在10-11月份上市,比现有栽培技术提前了两个月。“单是这一项科研成果,就能为合作社社员带来每亩地2万元左右的增收。”王倩自豪地说。

依托技术创新和品种引育,曹村草莓打响了品牌,更让人欣喜的是,曹村草莓还逐渐走出国门。2018年5月,王倩带领团队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成立了金陆农业产业园。以前,那里的草莓只在每年5月份收获,且成熟期只有20天左右,但在金陆农业产业园里,草莓实现了从每年12月下旬就开始成熟,且整个成熟和收获期长达6个月,大大扩展了草莓销路和种植收益。

小草莓做成大产业,特色产业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只要是农户种植上有需要,王倩总是毫无保留地将农业技术传授给他们。她觉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这些都是应该的。有了科学种植技术的加持,农户们的种植收益逐年增长。如今,曹村草莓合作社固定社员有156户,辐射带动的二级社员达到四五百户,种植面积达到五六千亩地。“现在你和我们社员聊天,一定能感受到他们的自信,那种自豪感、幸福感是油然而生的,发自内心的。下一步,我们希望能打造一个涉及多业态、涵盖全产业链的平台型企业,在现有的草莓合作社的基础上打造田园综合体。”王倩说。

如今,曹村草莓合作社不仅拥有自己的技术团队,还在这些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业务形态,实现了稳定的技术输出。“每年都有全国各地的农业合作社团队邀请我们的社员,去给他们提供专业的农作物种植和管理技术指导,还有一些现代农业产业园邀请我们做顾问,为他们制订科学的产业园发展规划。”小草莓做成大产业,王倩带领村民们蹚出的这条特色产业振兴之路正越走越宽,越走越亮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