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聚焦 | 心之所向,星辰大海!揭秘中国航天的“山东力量”

2022-06-05 14:45 大众报业·风口财经综合阅读 (290058) 扫描到手机

  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7秒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3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第3次载人飞行任务。

  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续,航天员将进驻天和核心舱,开启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空间站平台维护与照料、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舱段转移等工作以及空间科学实验、技术试验。

  目前,空间站组合体已进入对接轨道,状态良好,满足与神舟十四号交会对接的任务要求和航天员进驻条件。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写下了对宇宙的浪漫想象,当“宇宙之无穷”映入眼帘,当“手可摘星辰”不再夸张,当“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成为现实,浩瀚宇宙见证着中国人的浪漫。

  心之所向,星辰大海,虽难以至,一往无前。中国的航天事业,少不了“山东力量”。

       中国最东部的航天测控站

  说到山东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不得不说到青岛,因为中国最东部的固定测控站就在青岛。

  青岛航天测控站隶属于中国西安卫星控制中心,担负着日常卫星测控和载人飞船测控、命令发布等重要使命,是“神舟”载人飞船发射主动段里面最关键的一部分。

  为了满足神舟系列飞船主动段跟踪测控需求,1996年4月1日,按照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整体规划,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青岛测控站应运而生,并一直担负飞船入轨前关键跟踪弧段以及在轨运行阶段的测控工作。

  青岛航天测控站是我国本土综合型陆基测控站,是我国大陆最东部的固定测控站。青岛航天测控站曾经出色地完成了多次“神舟”系列飞船的测控,其中“船箭分离”动作就位于这个测控站的测控范围。载人航天任务中,该站担负着飞船上升段、运行段、留轨段的实时测控任务,接收记录飞船遥测、外测数据及其他下行数据,并实时传送给东风中心、北京中心、西安中心,同时接收东风中心、北京中心的遥控指令和注入数据并发送给飞船。

       东方航天港完成3次火箭发射

  今年4月30日,在黄海南部海域11时30分,伴随着一声轰鸣,长十一火箭以“一箭五星”的方式腾空而起,直上九天,奔向遥远的太空。至此,海阳已光荣完成了三次海上火箭发射保障任务,肩负起了我国唯一一个海上发射技术服务港的重要使命。与前两次海上发射任务相比,此次海上发射实现了本土化总装总测和星箭对接等发射准备,大大缩短了任务周期、简化了作业流程,东方航天港的优越性愈加凸显。

  此前,我国共有四个航天发射中心,位于酒泉、西昌、太原和文昌,分别承担不同轨道和类型航天器的发射任务。其中,前三个发射中心位于内陆。“中国东方航天港”项目正是以此为契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山东省在海阳打造我国首个海上发射母港,推动海上发射高频化、常态化、系统化。

  经过几年快速发展,东方航天港已具备年产20发固体运载火箭总装测试能力和海上发射支持保障能力,为高密度商业化发射提供了必要条件。

       海尔航天冰箱已“七入太空”

  说到保障航天员一日三餐,就不得不提来自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航天冰箱了。他们研发的食品冷藏箱能为空间食品、调味品等食材冷链储存提供安全保障,航天员储存保鲜食品;航天医用冷储箱为空间生物医学、生物实验样本提供存储保障。

  从神舟八号到神舟十三号,海尔航天冰箱已“七入太空”,成为中国载人航天项目的“标配”。这打破了国外长达30年的技术垄断,中国也由此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掌握航天冰箱核心技术的国家。

  此前,跟随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升空的还有海尔航天医用冷储箱,为空间医学样本提供存储保障。

  据了解,海尔生物的航天医用冷储箱项目从2006年启动,经过5年研制,到2011年交付第1台航天医用冷储箱产品并于2011年11月1日随神舟八号飞船入轨。

       “天问一号”上的青岛元素

  2020年,“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成功,这是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在这一国家重大科研工程中,青岛海丽雅集团有限公司为“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提供着陆伞绳连接技术,并提供特种弹性绳索,用于着陆器耐冲击试验。而海丽雅集团参与的两项工作都是服务和应用于探测器进入火星大气后着陆过程中最为核心和关键环节。

  据了解,本次火星探测任务中,最核心、最难的地方,就是探测器进入火星大气活动后气动外形和降落伞降落减速过程。而海丽雅参与的这两项的工作都是服务于探测器进入火星大气后着陆过程。海丽雅在天文一号项目上,组建团队,经过上万次实验最终攻克难点。

       返回舱防热材料“山东造”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返回舱上使用了济南圣泉集团酚醛空心微球。自神舟八号开始,圣泉集团酚醛空心微球持续为神舟飞船“保驾护航”。

  酚醛空心微球是一种内核为空气或其它气体、外层为酚醛树脂的具有特殊中空结构的新材料,具有粒径小、密度低等特点,可发挥耐烧蚀、保温隔热、吸收电磁波等作用。返回舱与大气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能达到上千度高温,将酚醛空心微球应用到返回舱外层之后,可使返回舱内温度保持在安全范围内,为返回舱元器件正常工作、航天员安全保驾护航。该产品已经成功应用于神舟系列飞船返回舱、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助力我国航天事业。

  济南圣泉集团还是A股上市公司,其主导产品呋喃树脂和酚醛树脂产销规模位居全球首位,芯片光刻胶用树脂、5G通讯PCB用电子树脂、圣泉轻芯钢等多种产品打破国外垄断。

       大名鼎鼎的513研究所

  在山东烟台,513研究所可谓大名鼎鼎。

  据中国航天报报道,作为我国空间电子骨干研究所,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3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66年。513所前身为549厂。1966年,正值我国三线建设如火如荼之际,原中国科学院新技术局下属天津华北电子仪器研究所(整体)、沈阳科学实验装备厂、中国科学院科学仪器厂(北京)、上海科学仪器厂及中国科学院兰州物理研究所等单位抽调科技人员,内迁山西太谷组建549厂。

  随着三线建设的结束与改革开放的到来,太谷在交通、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劣势逐渐显现,搬迁被摆上了案头。在经过考察以后,1986年,经航天工业部批准,549厂主要技术力量由山西太谷搬迁至山东烟台,1992年更名为513所。

  “十五”以来,513所抓住我国载人航天和北斗导航卫星等重大航天卫星型号发展机遇,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大力拓展技术领域,在交付产品数量大幅攀升的同时,在航天员出舱通信子系统、S频段中继终端、综合电子系统、等领域取得了技术优势,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

  513所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中承担了仪表控制器、控制器产品、宽波束中继S终端、断接器、环控检测装置、调理电路、接口装置等相关产品的研制工作。事实上,513所先后参与了我国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三号、天舟一号、天宫一号、天宫二号和新一代载人飞船、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等全部载人航天工程型号的研制任务,均圆满完成任务。

       积极布局航空航天产业

  事实上,山东正在积极部署自己的航空航天产业,山东各地市也因地制宜加快步伐,不断贡献着中国航天事业中的“山东力量”。

  在山东省发布的“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将编制空天信息等未来产业发展方案,还将实施低轨卫星导航增强项目、低空监视服务网、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项目、烟台卫星互联网应用产业园、山东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基地、潍坊北斗科技创新产业园等重大数字基础设施工程。

  早在2018年2月,《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中就提到,青岛、烟台、东营、临沂、德州、滨州等多地发布了关于发展“航空航天”服务或材料的布局,加快部署航空航天产业。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未来,山东也将不断着眼产业发展趋势,加快打造航天产业发展新高地,迈步新征程,乘势再出发。新产业加速隆起,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必将迸发出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大活力。

  作为工业大省,山东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产品山东有145家,其中单项冠军示范企业109家,数量稳居全国第一。山东制造业可以说,好品种类繁多、门类齐全、品质过硬。

  此外,一批新经济体的快速崛起,也令人对山东经济的未来充满想象。山东2021年累计培育有效期内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424家,“瞪羚企业”1140家,独角兽企业20家;362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位居全国第三。到2025年,山东将累计培育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左右,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750家左右。


       风口财经综合整理,素材来源:新华社、中国航天报、齐鲁壹点、航天513所微信公众号、半岛新闻、半岛都市报、中新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