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女生离世背后 如何平衡隐私权和急救效率?

2022-06-09 10:15 海报新闻阅读 (71796) 扫描到手机

近日,一段河南大学脑出血学生拨给120的求救电话录音引发热议。在这段电话拨出两个小时后,学生才被救护车接走,最后因脑出血离世。

在这场悲剧背后,是急救工作中关于公民隐私权与救命紧迫性之思。

河南大学女生因脑出血离世 此前曾拨打120求救

近日,微博网友“玖君gg”发文称,5月17日,自己在河南大学郑州龙子湖校区读书的女儿小彭因独自在学校宿舍身体不适,曾拨打120求救。在8分多钟的通话中,小彭告知自己头很疼,但接线员并未派车。舍友返回宿舍发现异样后再次拨打120,救护车来到时,距离小彭拨打“120”电话求救已过去两个小时。

小彭拨打120两个小时后,救护车到达

此后,小彭被送往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根据该院出具的诊断证明书,小彭被初步诊断为“急性脑出血破入脑室”。5月30日,在昏迷13天后,小彭最终离世。

小彭的诊断书

小彭父亲还曝光了一段小彭与“120”接线员沟通的录音。

录音里,小彭呼吸粗重,说话不连贯。接线员询问是否要救护车吗?小彭“嗯”了一声,并说出“河南大学”。接线员询问河南大学在哪?小彭回答“郑州”后又说明了“河南大学郑州校区”。

当接线员询问在什么路时,小彭将校区说错成“明伦校区”,并再次称头很疼,但反复强调在郑州。

接线员曾问她的室友在不在旁边,小彭否定后,接线员让她用鼻子呼吸、平静一点,并让她查看微信定位。电话里的小彭在这时声音模糊,已无法配合了。接线员又说“这都是上大学,也都是20多岁的人了”“我感觉你没什么事啊”。

女生父亲发声:如果她打给父母,父母一定会去救她

录音曝光后引发大量关注,对于录音来源,彭先生告诉海报新闻记者,家人们曾在5月18日来到学校所在的郑州市龙子湖派出所报警。5月19日,警方调来了小彭昏迷前给120打的那通8分多钟的电话录音。在派出所听该录音时,彭家人录下了前3、4分钟女儿和接线员的交流,录音后半部分中,小彭疑似昏迷无法回应。

“录音前半部分我女儿提到了河南大学郑州校区,还清楚地说出了学校旁的地铁站。”彭先生说。小彭的这通电话挂断后,急救中心曾给小彭拨打过9个电话,但此时小彭应该已昏迷,电话无人接听。

对于小彭通话中错报的地点“明伦校区”,她的堂姐表示,小彭大一大二曾在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就读,后搬到郑州校区,“后面可能是被接线员绕晕了,加上头疼不舒服才说出‘明伦校区’”。小彭堂姐说。

5月30日,小彭因病离世,随后便被送回老家安葬。处理完女儿的后事之后,彭先生始终忘不了女儿最后的那通求救电话,他决定回郑州为女儿“讨公道”。

小彭生前照片

彭先生回忆,6月4日,彭家人在校方陪伴下进入郑州某酒店居住。当日下午,4名郑州市卫健委工作人员来到酒店和彭家人见面。“其中一个人是120急救中心的,我问他们能否通过120电话定位找到孩子、接线员的资质等,他们都没有回复。”彭先生说。

小彭是家中的大女儿,在家人心中,她是个多才多艺的女孩。女儿出事后,彭先生不禁懊悔:“是我教错了,我告诉她身体出毛病打120。如果那天她最后打给爸爸妈妈,我们无论如何都会去救她。”

6月5日,彭先生在网络上发文要求当地卫健委公布女儿与120接线员的8分19秒完整通话记录,并发出几点疑问:接线员有没有资质,是否经过正规培训?120急救中心问题出现在哪里?为什么接到急救电话后两个小时内没有派车?120接到求救电话后完整的应急响应的程序流程是什么?

6月3日,郑州市卫健委发布公告,表示对网络反映郑州120延误救治大学生一事,已成立专项调查组,正对该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将予以公布。

6月6日晚,郑州通报“河南大学女生脑出血死亡”事件: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调度员张真颖负直接责任,给予其开除处理;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调度班长代文欣负直接责任,给予其党内严重警告(影响期两年)、政务撤职处分;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调度科科长燕重远负主要领导责任,给予其政务记过处分;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副主任康晓琴负主要领导责任,给予其政务警告处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原学岭负重要领导责任,给予其诫勉谈话。

律师解读:接线员非医疗事故罪的犯罪主体,不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郑州市120急救中心发布的《120调度指挥工作流程及规范》规定,调度员应当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快速的反应能力、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以及丰富的医学、地理及人文知识等。若遇昏迷、心脏病、中毒、溺水等情况,调度员需进行灵活机动急救指导。

小彭与120的通话记录

针对该事件中120接线员是否应对小彭的死负责,河南豫龙律师事务所付建律师表示:根据《郑州市社会急救医疗条例》规定,紧急医疗救援机构受理呼救信息后,应当在一分钟内发出调度指令;急救医疗中心(站)应当在接到紧急医疗救援机构调度指令后四分钟内派出急救医疗车辆和急救人员。

事件中的接线员在小彭意识较清醒时,未及时对地址进行确认,拖延到小彭意识模糊后也未帮助小彭自救或者调度车辆。

急救中心属于特殊的服务机构,接线员仅仅是普通的行政工作人员,不是医务人员,不符合我国《刑法》规定的医疗事故罪的犯罪主体,虽然不承担刑事责任,但对于彭某的死亡需要承担民事侵权责任。且因接线员怠于履行职务内行为导致损害后果发生,郑州120急救中心应当承担民事赔偿和侵权责任,急救中心可以向该接线员追偿。

那么,和“120”相似,“110”、“119”在处理突发情况时应肩负哪些责任?

付建律师表示,如果拨打“110”后公安机关未出警、消防队接到火警不履行救助工作,属于行政不作为,根据违法情节给予不同程度的行政处罚。

“120电话”背后隐私权与救命紧迫性之思

小彭的悲剧曝光后,不少网友对该120接线员的处理方式提出质疑。

有网友认为,小彭提出头疼且说话断续、意识不清,接线员应该意识到其病症严重性,通过手机定位小彭位置并及时派出救护车。又有网友认为,小彭在求救电话中给出的地址“郑州河南大学”、“明伦校区”相互矛盾且范围过大,接线员没法确认其位置,派救护车作用不大。

对此,海报新闻记者查询发现,对于120急救中心能否通过求救电话定位求救人地点并实施救援,我国各城市的情况并不一样,其中涉及的是公民隐私权与救援紧迫性之间的平衡。

在2018年11月四川省宜宾市广播电台的一段节目中,宜宾市紧急救援中心通讯调度科科长宋小玲就曾介绍:由于国家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未经用户同意,通信运营商不能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呼救者的位置不能进行实时定位。因此,在受理120电话时,接警员只能通过询问获得呼救者的地理位置。为了提供更好的院前急救服务,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若求助者无法清楚表述具体位置,且在其自愿的情况下可通过微信向接警员发送地理定位,接警员将及时把该定位发送给调派的急救车辆。

2020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支撑体系开展院前医疗急救呼救定位试点工作的通知》,部署在北京、江苏、湖北、广东等四省市开展试点工作,将“快速共享120呼救者的移动电话位置信息”写进了文件。

其实,在鄂尔多斯、上海、滨州等多个城市,120接线员通过电话定位求助者位置并派车施救已成为现实。

作为2010年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之一,上海市民手机呼救120实时定位系统早在2011年就已正式启用。据了解,120接线员面前的操作系统里都插有一个“定位”对话框,上海区域内所有的本市手机用户拨打120后,在不知道或无法准确描述自己所处位置的情况下,接线员点击“定位”框,电脑屏幕马上会“跳”出电子地图明确来电者位置。

2020年7月,鄂尔多斯市120报警电话被动位置定位开始试运行,被动定位可在报警人描述不清所在位置如报警人在拨通急救电话后昏迷或是报警人是外来人员不知自己所在位置时,120指挥中心可依靠被动位置定位,然后及时下达准确指令,为患者调派急救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