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总书记的足迹⑤ | 一粒稻种济天下,亿亩荒滩变良田!青岛研发“海水稻”最高亩产超700公斤,今年推广种植100万亩

2022-06-14 06:39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48299) 扫描到手机

牢记嘱托

农业大省的责任首先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要把粮食生产抓紧抓好,把农业结构调活调优,把农民增收夯实夯牢,把脱贫攻坚战打好打赢,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习近平2018年6月12日至14日在山东考察时的讲话

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习近平2021年10月20日至21日在山东东营考察时的讲话

半岛全媒体记者 高丽 王涛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在全国各地的示范种植基地,耐盐碱水稻秧苗长势正旺。今年全国预计推广“海水稻”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覆盖全国主要典型盐碱地类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种子安全”“粮食安全”“中国饭碗”,这些沉甸甸的词语背后,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期盼,也是“海水稻”研发人员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一棵“海水稻”,打开粮食增产巨大想象空间,从2012年袁隆平院士青岛“海水稻”团队成立开始,将亿亩荒滩变良田就成为科研人员的美好愿景。在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科研人员将加倍努力的工作,化作对袁老最好的思念。

插秧节的缅怀

5月22日,在位于青岛城阳区的上马种植基地,来自社会各界的市民正体验“海水稻”插秧。他们挽起裤腿,手持青绿的秧苗,小心翼翼地插进大田。一行行绿油油的秧苗在水田里扎根,舒展开叶片,在阳光下彰显无限的生命力。

市民于先生说:“今天参加插秧活动,是为了教育我们下一代人,继续发扬袁隆平院士的遗志,继续前行。”

“袁爷爷,感恩中华有您,吾辈需自强不息。”市民王女士和儿子一起,将写有这句缅怀话语的便签纸贴到了纪念墙上。

为表达对袁隆平院士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传承海水稻中华拓荒人精神,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将每年5月22日定为海水稻插秧节。当天,海水稻插秧节在山东青岛、内蒙古鄂尔多斯、新疆喀什、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二师、黑龙江铁力、浙江台州五省区七地陆续开启。

截至2021年底,我国海水稻推广种植面积已达60万亩。今年,袁隆平海水稻团队计划在山东、黑龙江、辽宁、江苏、新疆、内蒙古、浙江等地推广种植海水稻100万亩。

成就青岛名片

青岛是袁隆平院士海水稻梦想生根发芽之地,经过10年耕耘,“海水稻”已成为青岛乃至中国一张享誉全球的新名片。

2012年,袁隆平院士青岛海水稻团队成立,建立耐盐碱水稻种植资源库,储备700多个品种材料。

2016年海水稻研发中心成立。“2017年白泥地基地建成,我们当年就开展了品种筛选的实验,这一年我们筛选了四个品种,亩产超过500公斤,其中有一个品种表现非常好,亩产620.95公斤。‘海水稻进行测产’也写入了总书记2018年的新年贺词里面,这对我们来说是巨大的鼓舞!”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技术研发部负责人、智慧农业创新联合体常务副秘书长万吉丽说道。

2017年,袁隆平院士提出“改造一亿亩盐碱地”的宏伟愿望。2018年,海水稻开启智慧化发展,袁隆平院士启动全球拓荒人计划,开启“5+1”项目布局全球。2019年,海水稻产业化全面启动,获批山东省5G智慧农业试点示范基地。

万吉丽介绍,有了好的品种之后,接下来就要到全国各地去示范种植。中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复杂,因此,他们在全国布设了示范基地,目前国内基地有十个,国外有四个。不仅仅是山东青岛、东营等五个国内基地取得了好成绩,他们还成功在迪拜种出了海水稻,这是人类首次在热带沙漠成功种植出水稻。“迪拜基地的一个品种,亩产达到500多公斤。迪拜沙漠昼夜温差达30℃,湿度在20%以下,且沙漠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地下7.5米处就是海水,几乎不能满足水稻的生长条件。在这样恶劣的环境条件下种植成功,非常不容易。”

2020年,袁隆平院士启动“十百千”工程,就是在全国开展海水稻推广种植,当年完成10万亩海水稻种植,完成100万亩盐碱地综合利用,完成1000万亩可利用的盐碱地储备。该工程旨在加速“海水稻”的产业化推广,扩大全国市场布局,利用8到10年改造一亿亩盐碱地,实现盐碱地变粮仓。

“这是我们的一个工作路线,我们每年都会跟着这个计划去做相应的增量的海水稻种植和盐碱地的改良。”万吉丽告诉记者,截至目前,盐碱地改良面积已经突破100万亩。

耐盐能力翻番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粮食安全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时刻关心的问题。万吉丽说:“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海水稻的研发非常符合总书记指示的战略方向。袁老一开始就提出来选育耐盐碱作物,增加我国粮食耕地面积,我们就是沿着这个研发路线去做的。”

端牢中国人自己的饭碗,种子是关键。盐碱滩涂变身鱼米之乡,产量怎么稳?良种是基础。在选育耐盐碱品种背后,“海水稻”研发人员要做大量工作,比如种质资源的创新,“一开始是袁老从国内外收集的种质资源,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一直在不断地扩充,目前我们的种质资源已经增长到近2000份,这是育种的基础。”万吉丽说,同时,耐盐能力也不断提高,“从一开始的3‰,到5‰,我们现在已经提高到8‰了。”

但是,在选育耐盐碱品种的过程当中,因为盐碱地生态非常复杂,具有一些“先天”缺陷,比如它的肥力条件、盐碱程度,“所以仅仅是种植耐盐碱水稻还不够,我们又研发了盐碱地改良的四维改良法”。

为了让水稻适应恶劣的自然条件,袁隆平团队通过“四维改良法”将种植环境进行改造,而这也正是海水稻能够对盐碱地土壤进行改良的核心技术。据悉,四维改良法以耐盐碱水稻为核心,整合了物联网系统、土壤定向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素及抗逆性水稻四大要素技术进行自由组合配套,从海水稻品种、营养搭配、水盐管理系统等方面出发,因地制宜,量身定做针对目标土壤的最优解决方案,让土壤和作物“活”起来。

在青岛桃源河有一万多亩盐碱地,通过“四维改良法”已经改造5000多亩,“我们已经种了一季小麦!”万吉丽说。

八品种过国审

2022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强调,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种源要做到自主可控,种业科技就要自立自强。这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要弘扬袁隆平等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十年磨一剑,久久为功,把这件大事抓好。

“总书记一直在强调种子安全的问题,我想这个安全就是指我们自己把控种源,我们自己把控育种的核心技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其实就是保障种子安全的工作。”万吉丽说,“我们国家水稻相关的技术和品种在国际上是领先的,海水稻领域更是遥遥领先,而且经历过产业化的转化和试验,可以说我们掌握了核心技术,保障了种子安全。其实,在盐碱地综合治理方面,种子是最核心的,种子是芯片,土地是它的一个载体,土地是基础,在这两方面我们都有核心的技术。”

目前,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已筛选出耐8‰盐水条件的新材料,已有8个耐盐碱水稻品种通过国审,耐盐碱水稻、优质稻、多穗型高产杂交稻和旱稻已在全国10个核心示范基地及近百个品种测试点开展测试与示范,通过审定的7个自有品种,已在全国布设450个点进行品种展示与推广。“我们牵头的国家耐盐碱水稻区试协作组,2020年有4个品种通过了国审。2021年又有4个品种通过审定。今年我们又报了8个品种。”

每年10月,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海水稻示范推广基地陆续开始秋收工作。测产工作人员在专家的监督下进行收割,现场脱粒及水分测定,最后折算成亩产。历经十年耕耘,海水稻亩产节节攀高,成绩喜人。

“在城阳上马,去年我们测了一个品种是亩产700多公斤,是一个杂交水稻品种,产量比去年提升5%。产量提升一是靠品种,再就是盐碱地改良治理效果的提升。”万吉丽介绍,“黑龙江铁力地处高寒地区第三、第四积温带,寒地水稻育种优势明显,食味值8.7以上的一个优质品种,亩产达到662公斤,这个也是很难得的。再就是迪拜的一个品种亩产500多公斤,应该说成绩也非常好。”

海水稻研发,关系到老百姓的饭碗,关系到粮食安全,作为研发人员,万吉丽等人的身上有着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会围绕着这个使命和袁老提出来的改造一亿亩盐碱地的目标去做大量的工作,一点一滴地去做。古人有一句话叫‘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我想,总书记对粮食安全的期望以及袁院士的梦想,我们终将会实现。”

盐碱地里稻花飘香,我们又离袁隆平院士的梦想更近了一步,中国人的饭碗也会端得更稳。

关注

海水稻不咸

好吃是目标

目前,海水稻米已经走上了普通老百姓的餐桌。口感如何?跟我们吃的普通大米有何区别?

海水稻虽然生长在盐碱地,但稻米不是咸的,和普通大米一样也是香喷喷的。其实,科研人员一直在努力研发“好吃的稻米”。

按照国家质量标准,大米分为标准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特级,共四个等级,而通过测试,如果能够达到一级、二级,那就是非常好的米了。

万吉丽介绍,海水稻米加工好之后,想知道好不好吃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个是品鉴,就是组织人员进行试吃打分。另一个就是稻米食味测试,“稻米食味测定仪会根据稻米里的蛋白质、水分、直链淀粉含量等指标,对稻米进行打分。食味值越高,说明这个稻米更好吃”。

一批特种稻

正在培育中

袁隆平院士有两个广为人知的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一生都在向着这两个梦想奔跑。而亿亩荒滩变良田,是他的又一个心愿。我国约有1亿公顷、即15亿亩盐碱地,其中2.8亿亩可以开发利用。按照保守估计,未来亩产200公斤~300公斤计算,可年增产粮食数百亿公斤,多养活约两亿人。

除了耐盐碱水稻,其他领域的研发也在进行中。万吉丽说:“耐盐碱水稻主要服务于以盐碱地为主的新生耕地。除了耐盐碱水稻,像北方传统的粳稻区,我们也在研发更优质的粳稻品种,去替代现有的一些粳稻品种。再一个研发方向是多穗型的高产杂交水稻,它是一种轻简栽培的水稻品种,能够替代现有南方的一些品质差、栽培成本较高的杂交水稻品种。除此之外,我们也在研发一些特种稻,比如旱稻。在北方很多地方是缺水的,种水稻没有条件。旱稻像小麦一样去种植的话,是可以替代玉米和小麦的。”

据了解,在位于青岛城阳区的上马种植基地,科研人员已经种植出多个高世代品种。(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