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图说 | 2022,我们大学毕业了……
半岛全媒体记者 葛梦杰
大学毕业季,是万千学子在成人后第一次放飞自我,这是最美好的青春。
似乎每个毕业季都被称为“史上最难毕业季”,今年尤甚。据教育部公布的相关数据,2022届高校毕业生预计1076万人,比2021年增加167万人,首次突破千万大关,规模和增幅均创新高。受疫情的叠加影响,今年广大毕业生的就业及考研前景被社会广泛关注,对他们来说,经受着更为严峻的人生发展考验。
在这里,我们选了青岛农业大学三个即将踏出校园的学子,与他们面对面交流,听听他们的心里话。
离校前一天,王馨和舍友一起将学校逛了个遍,这是她最后一次好好地欣赏校园风景,她特别珍惜,在每个值得纪念的地方都留下了照片。“弹指一挥间,四年就这样过来了,还没谈一场校园恋爱,还没和朋友们完成一次约定好的旅行,但大学生活就这样结束了,很不舍,但回不了头了。”王馨说。
王馨是风景园林专业的一名毕业生。学习,几乎占据了她大学生活的所有时间。大学这几年,她仿佛一直被时间和身边的同学们推着向前走,考研亦是如此。“我从大一的时候就确定要考研了,并不是自己想要考,而是我们专业的同学都准备考,在这个氛围烘托下,不考研好像就变成了‘无所事事’,其实我内心里还是挺想去工作的。”
在决定考研之前,王馨有着自己的规划,她和舍友约定每年寒暑假一起结伴旅行,她还为此提前做好了旅行攻略,但这样的憧憬和期待,最终却成了她大学里最大的遗憾。由于风景园林专业考研要考快题(在限定时间内绘制完成题目要求的方案设计),需要自己报班学习,所以从大二一开学,她的寒暑假便安排得满满当当,她还专门到北京学习,旅行计划一拖再拖,直到2020年疫情来临。“原想等疫情结束,没想到这一等,就等来了毕业。”王馨带着些落寞说道。
对考研结果,王馨并不纠结,她早早地做好了心理准备,考上就继续学业,考不上就找工作。她所学的专业技术性强,相较而言更容易找工作,再加上她是青岛本地姑娘,没有毕业租房这样的压力,所以大四一年她过得相对从容。大四考完研后的那个寒假,王馨到一家园林规划设计院实习了两个月,她觉得这个工作也挺适合自己。
考研成绩出来以后,看到与理想院校无缘,王馨没有选择调剂,也不想“二战”。用她的话来说,一届比一届“卷”,她不想与学弟学妹再争抢了,万一再来一次还是考不上,就白白浪费了一年时间。她与实习的设计院签订了就业协议,毕了业可以直接工作。设计院给出的实习期薪资在五千元左右,她很知足。“有个工作先干着,给自己涨涨经验。工作之余,我还会再学一些喜欢的东西,比如想学但一直没时间学的原画,让自己多掌握一门技能,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工作机会。”王馨说。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陈文昊也是众多考研大军中的一员,他成功“上了岸”。与王馨不同的是,他是一个坚定的考研人。“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导演,但是本科毕业得到的拍摄机会很少,考研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学历,更想在专业方面有更深的造诣,能够得到外界的认可。”陈文昊说。
陈文昊考研的想法是大二下学期产生的,那时候的他,因为独立导演拍摄的记录片《海,今日之后》获得了很多奖项。“我家住在青岛崂山,从小在海边长大,能体会到渔民生活的不容易。从上大学开始,我就一直想要拍一个记录渔民真实生活的片子,但课业太重了,所以一直没有机会。”
疫情发生后,因无法返校,除了上网课,陈文昊的其他时间基本都是空闲的。那段时间,他一直在思考自己想要干什么。“何不利用这个时间把纪录片拍了呢?”这个想法冒出来后,陈文昊立即行动了起来。拍摄视频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成本,还不一定会有等比例的收获,但好在陈文昊的父母非常支持他。在得知他要拍纪录片后,父母出资、出力,利用人脉关系帮他找被拍摄对象,这才使得他的纪录片脚本创作以及拍摄能够顺利进行。
疫情在家的那段时间,陈文昊反而更忙碌了,每天披星戴月,拍出了最真实动人的渔民生活。在成片后,他尝试着将作品投到国内外多个比赛中,令他没想到的是,纪录片获得了“中国·澳大利亚”杯微电影大赛二等奖、中国大学生DV文化艺术节优秀导演奖、山东省大学生微电影大赛纪实类作品优秀奖等6项全国赛事荣誉、3项省级荣誉以及多项市级荣誉。这些荣誉,让他特别有成就感,也坚定了他在这条道路上一路向前的信心。
从那之后,他更专心投入到视频的创作和拍摄中,但他也在与外界接触中认识到学历会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很多人一听我是农业类大学的编导专业,第一印象就会觉得我不够专业。那时候身边关系比较好的学姐学长们也都考研成功了,这给了我很大的激励,所以我决定考研,站上更高的平台。”陈文昊说。
大学四年,陈文昊不是在学习,就是在视频创作,原本专业设置的几次省外实习也因疫情换到了市内,这几年与同学们集体外出的活动也不多,直到临近毕业陈文昊才发现还有很多同学没来得及深入了解,这也成了他最大的遗憾。现在,已经考上研究生的他没有就业压力,他提前与青岛东方影都的几个剧组有了沟通,准备利用这个暑假到剧组里历练历练。“我很期待自己的研究生生活。虽然导演路很难走,但在这个敢拼敢闯的年纪就要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初生牛犊不怕虎嘛。”陈文昊笑呵呵地说。
对于考研,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张倩有着不同的看法。“其实有的同学是为了逃避找工作而考研,我不认同这种做法。虽然找工作不容易,但考研‘内卷’更重,我怕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能还不会有理想的结果。我毕业后一定是要工作的,我希望自己能够独立生活,不给家里添太多麻烦。”张倩的这种想法是务实的。她来自临沂郯城的农村,父母务农,家里姐弟四人,家庭并不富裕,所以她从小就比较要强。尽早独立,也是她一直以来的期盼。
张倩高挑、漂亮,大一军训时,便被学校的模特队选中,参与学校组织举办的各种演出活动。忙碌着训练、演出,那时她还没来得及对未来做一些规划,直到受疫情影响,居家学习时,她有了深深的思考,才发现自己离开学校的舞台,并没有一技之长。“当时马上就升大三了,同学们都已经确定要考研了,但是我自己什么目标也没有。我也关注过一些企业的管培生,但发现他们的要求好高,需要的都是特别优秀的学生,所以我非常焦虑,压力特别大,不知道未来该何去何从。”张倩说。
大三开学后,返回学校的张倩又开始忙着组织模特队参加活动,带新人训练,顾不得再想自己的未来规划。“我以前利用假期到亲戚家在上海的外贸公司实习,觉得那份工作还可以,那时候就想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的话,还可以到亲戚这里来实习,所以我不再给自己定太大的目标,全心去忙模特队的工作,在忙碌中自己也没有那么焦虑了。”
再后来,张倩谈了恋爱。这时的她考虑得多了,开始细细规划自己的未来。原本两人想在青岛市区买房子成家,但是一毕业就要背房贷,她觉得会被压得喘不过气来,而且影响自己的事业规划。她认为现在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家人的团聚和幸福,所以她计划回男朋友的老家平度,考出教师资格证到学校当老师,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我打算先找临时性的工作干着,边干边考,但这样在别人看来就是工作不稳定,我怕他们会觉得我上了四年大学,好像也就这样,还是有点在意别人的眼光。”张倩说。
对于大学生活,张倩觉得没有什么遗憾了。模特队里的训练让她变得更加坚韧,舞台上大放光彩,让她从拘谨变得自信,她还收获了一群非常好的朋友。“我最美好的青春都在大学这四年里了,我会用一生来回忆这段时光,这也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张倩说。
6月17日离校最后一天,青岛农业大学的毕业生们背起了行囊陆续离开,校园里充满了不舍的氛围。拥抱过后,即是离别,但毕业不是结束,却是另一段人生的开始。虽然遭遇了“史上最难毕业季”,但他们并没有像社会上说的那样“躺平”,反而他们的思想和想法是如此的成熟。是的,无论是学海泛舟还是职场破浪,奋斗,才是对青春最好的注解。
- 蓝谷两家企业入选青岛市2022年度小微企业创新转型项目拟扶持企业名单
- 我是中职生·图说 | 王堃元——人生是场马拉松,走好脚下每一步
- 科技扬帆 “驶”向纵深 |《中国海洋新兴产业指数报告2022》重磅发布!
- 2022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超3万亿元,12省份过千亿
- 烟台芝罘区等10个县(市、区)为2022年度山东省对外开放强县
- 【一图读懂】关于青岛市2022年市级财政决算草案的报告
- 赶在“大限”前披露2022年年报 交大昂立商誉减值等多个问题待解
- 2022年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同比增长近三成 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再创新高
- 青岛蓝谷6项目获2022年度青岛市科学技术奖
- 青岛120个项目(人选)获2022年度青岛市科学技术奖 45岁及以下人员占比超过四分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