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七十载 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借绿生金

2022-06-26 09:33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阅读 (281132) 扫描到手机

夏至刚过,齐鲁大地热浪翻滚。在日照市区以北15公里的海岸边,海阔林深,万物丰茂,笔直成排的水杉直插云霄,带来难得的清凉。

“这棵黑松王是最早一批迁到这片盐碱地上来的,树龄近60年了;那棵水杉王也有近50年的树龄,树高已经超过30米。”穿行林间,日照市国有大沙洼林场高级工程师葛文华对森林公园中的树木如数家珍。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统筹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植树造林,是一段与不良自然条件斗争的过程。在盐碱沙地上种树,更像是一场天方夜谭。从20世纪50年代在盐碱荒滩上开荒种树,100多种知名植物在这里安家,如今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已经长成万亩绿洲,坐拥江北最大的水杉林。

葛文华说,70年前,植树造林的初衷很朴素——保饭碗,“一旦有风,沙随风动,风吹沙压,庄稼难收。”为了护田,当地在光秃秃的海岸线上,大力植树造林、发展沿海林业。经过几年的努力,日照从南到北近100公里的沿海沙岭都栽上了绿树,唯独最北端的大沙洼还荒着。

大沙洼,顾名思义就是地势低洼的沙窝窝。“今天我们所在的森林公园,前身是成立于1960年的大沙洼林场,当年就是一片地势低洼、盐碱严重的不毛之地。”走在林间,日照市副市长张佃虎介绍。

这里的沙子中淤泥少,盐碱含量却高。什么样的树种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大沙洼林场的工作人员试验了20多种树种。“一开始因为树种不合适,再加上种植方法不得当,造林失败了。直到后来摸索出‘台田造林法’,几轮下来,黑松、刺槐、紫穗槐这一松两槐在这片沙地上扎下了根。”葛文华说。如今,扎根最早的黑松凭借抗盐碱和抗海雾的突出特性,已经成为森林公园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优势树种。

20世纪70年代末,林场的技术人员从江苏南京带回36棵水杉苗。这种高大的乔木不但能适应在沙质土地上生长,而且病虫害少,干形好,观赏性强。2001年,更多的水杉在这片沿海沙地上安家落户。

年复一年,当初种下的树苗变成了万亩绿洲。日照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统计数据显示,大沙洼造林后较造林前降水量增加13.6%,当地小气候得到有效改善。风力减弱41.3%—61%,保护农田和村庄少受风暴潮侵袭,农业稳产增收。这道生态屏障,使日照沿海远离风沙尘埃,更为城市增添了一道绿色风景。

1992年,在大沙洼林场的基础上设立国家森林公园。良好的森林和沙滩资源让森林公园产生了“借绿生金”的想法。1994年森林公园正式挂牌营业;1995年海水浴场改造扩建,当年实现旅游收入4万多元;1997年招商引资,第一笔200万元的投资,建设了部分旅游服务设施……近年来,森林公园先后打造了“江北最大水杉林”“国际马拉松赛道”“海滨森林氧吧”等多张旅游名片,知名度也逐年提升。森林公园的辐射拉动能力持续增强,带动周边的渔村发展起了民俗旅游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辐射效应。

走在森林公园东北片区,日照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四级调研员宋年荣向记者介绍,去年森林公园在这里进行了树种综合抚育与更新改造,“造林初期栽植的黑松纯林,容易受到病虫害影响,生长速度变缓。现在通过与小叶朴树、水杉、池杉等混交,把树种丰富起来,让森林更茂密,让绿意更浓郁,使森林的综合效益更高一些。”

如今,这片绵延7.8公里的海岸绿洲,森林覆盖率78%,负氧离子平均值超过6000个/立方厘米,森林公园已经成为人们休闲观光、避暑度假、运动康养的理想胜地。2021年以来,森林公园累计接待游客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00万元。

目前,日照森林面积达到223.34万亩,森林覆盖率27.7%;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8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从2018年的46%提升到92%。张佃虎说,下一步将做好以林促游、以游养林,继续推进森林+、文化+、产业+、旅游+等深度融合,保护好每一寸绿色。

(大众日报记者 陈晓婉 通讯员 赵坤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