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政前方丨创新生态:品牌之力,做强产业链条

2022-07-17 10:26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87732)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高书华

37年前,海尔冰箱卖得比进口冰箱都贵,且坚持不降价。通过现身说法告诉用户冰箱的质量,并承诺有问题可以向海尔索赔,赢得了无数用户。

如今,青岛软控研发的智能乘用胎一次法成型机,是行业内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最高的半钢成型机之一,38秒就可以做一条轮胎,整体水平比肩德国、荷兰的顶级供应商。

时至今日,品牌就是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命力。而品牌的力量来自于创新,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赋予品牌的先进性,由此产生的品牌之力,可以带来颠覆性的力量。

青岛正在奋力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以创新之力孕育知名品牌,以品牌之力创新产业链条,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科学布局产业结构,让城市能级从容跃迁。

1

一个特斯拉可以冲击整个传统汽车行业,一个京东方可以重构芯屏格局。在技术和革新占主导的当下,品牌的力量已经大到让人瞩目,可以对行业重新洗牌,更可以建立一个新产业链条。

有“品牌之都”之称的青岛,以海尔、海信、青啤和中车等企业为代表的千亿级知名品牌产业链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75%,新老品牌正在接续衍生庞大的力量。

“20多年前让海尔代工的某海外企业,现已被海尔收购。”这是海尔坚持自主创牌带来的成就,也是品牌之力的最佳例证。从传统家电制造商进化为引领物联网时代的生态系统,海尔打造了高端品牌、场景品牌、生态品牌的三级品牌体系。2021年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榜上,海尔再次以物联网生态品牌上榜,全球排名提升至65位,品牌价值比2020年提升41%,这已经是其连续三年蝉联全球唯一物联网生态品牌。

海信推出了国内第一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实现产业化的数字视频处理芯片,填补了画质处理芯片领域的多项空白,形成了覆盖电视、显示器、笔记本电脑等领域的芯片矩阵,产品荣获“中国芯”优秀产品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CES创新奖等,拥有专利百余项,让“中国芯”点亮了世界。

每一滴青岛啤酒在出厂前,都要经历1800多道关键质量控制点的“考验”。行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1年世界品牌500强中,青岛啤酒的品牌价值为1985.66亿元,连续18年位居中国内地啤酒行业首位。

即发集团90%的面料系自主研发生产,虾壳、大豆都可以被用来提取成分做面料穿在身上。目前即发集团正在研发人体感应面料做成的服装,能实时测定人体心率、呼吸频率、疲劳度、睡眠状态等信息。

凭借350人的研发团队,62岁的青特从“城阳人民公社修配制造厂”升级成为专业生产汽车车桥、专用车制造、房地产开发、国际贸易等跨地区、跨行业、多元化的大型企业集团,在车桥领域堪称全国单项冠军。

……

这些品牌的故事之所以能够打动人,是因为无数人在背后为彰显品牌之力倾注了心血。

“国信1号”养殖船

2

每一个品牌的诞生背后,都涌动着创新之力。每一座城市的能级跃迁,同样需要磅礴的创新之力。

由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研发的世界首套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由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的“液体黄金”绿色高性能新材料EVE胶,实现由0到1重大突破的全球首艘10万吨级深远海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一系列开拓性的进展,无不体现了青岛科技创新策源能力的提升,背后是青岛渴望更多更有潜力品牌出现的初心,这也是设立品牌日的初心——在科技创新的氛围里,涌现更多知名品牌、成长一批知名企业、打造更多产业生态。

在此背景下,青岛市愈发重视以科技资金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2021年底,《青岛市实施“沃土计划”加快培育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出台,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实施8项举措,鼓励以高企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头部梯队”提速发展;实施高企育苗工程,对有成长性的入库企业,市、区(市)两级给予最高10万元奖补。每年遴选不超过300家认定为市技术创新中心,并根据运营绩效每年遴选不超过100家,每家给予最高30万元奖补。

2021年底,印发《实施“海创计划”加快推进涉海科技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举措》,力争经过3年时间,在海洋高端装备、海洋信息、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海洋新材料、现代海洋渔业、海水利用与海洋新能源等六大领域,新增200家以上涉海高新技术企业,培育6家上市高企,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2022年5月,发布《青岛市实施“硕果计划”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若干政策措施》。从科技成果转化供给、需求、服务、保障四个方面入手,提出16项举措,助推科技成果从论文里的“纸果果”变成真正受市场认可的“金果果”。根据计划,到2024年,全市要力争实现“四个倍增”,即全市输出和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200亿元、专业技术转移人才超过2000名、高校院所本地转化科技成果数量超过2000项、孵化器在孵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4000家以上。

2021年,青岛市新建省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8家、企业技术中心17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58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31家。目前,青岛市已有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7家,位居全国第八、副省级城市第四。

每10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青岛造”

3

每一项成果转化,就有可能会培育一个品牌。那些代表新动能方向的品牌,则有可能是旧产业链的颠覆者,也有可能是新产业链的引领者。但孕育一个知名品牌,也并非易事,要有足够多的创业企业,要分布在每个产业链上。

青岛正在聚焦24条产业链,打造链条完整的创业创新生态,对中小企业和创业者开放创业场景,形成了以海尔海创汇为代表、大企业带动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有根创业”孵化模式,并在全国推广。

日前,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日前发布了2022年度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项目榜单,青岛共7家企业成功“揭榜”承担9项技术难题的攻关任务,涉及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医养健康等领域。

其中,青岛德先新能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共承担3项课题:高环境、高效率重型燃料电池商用车整车集成技术开发;高环境大功率燃料电池商用车智能热管理系统开发;高效、长寿命多能量源耦合系统控制与能量管理技术研究。揭榜金额为2250万元,均属新能源领域。该公司是本次榜单上揭榜技术难题项目最多的企业。

青岛海尔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揭榜项目为应用于智慧疫苗无人接种的无针注射技术,属于医养健康领域,揭榜金额为1098万元。

可以看出,如攻关成功,这些项目将填补空白、重构产业链,加速企业的品牌塑造。

“揭榜挂帅”已经成为突破制约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手段,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高手”参与,让城市的科创氛围更加浓厚。

今年4月,青岛市上线推出“揭榜挂帅”数智对接平台,所有市场主体和各类机构都可以通过平台,随时发布榜单内容,发榜方借助平台资源,自主开展揭榜方遴选、过程管理以及成果验收。截至目前,平台发布榜单165个,榜单累计金额8.55亿元;已有76个人才团队揭榜竞争61个项目,揭榜金额2.38亿元;共有20个项目进入到实质性签约阶段,签约金额7115万元。

品牌创建非朝夕可成,青岛正在通过鼓励科技创新,科学布局品牌,让品牌成为创新产业链的重要推手,让城市成为众多知名品牌的重要载体,让“品牌之都”美誉度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