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市立医院:“针尖内的手术”巧解“天下第一痛”

2022-07-22 17:20 大众报业·半岛网阅读 (35972) 扫描到手机

半岛网7月22日讯(记者 李京媛 通讯员 谢小真)三叉神经痛号称“天下第一痛”,此痛虽不致命,但非常顽固、频繁发作,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和痛苦。日前,青岛市市立医院本部神经外科为六位患者成功实施神经导航下“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PBC)”,以微创、精准、高效的“针尖内的手术”为患者巧妙解除“天下第一痛”。

旧疾复发,疼痛堪比生娃

65岁的市民徐先生(化名)罹患左侧三叉神经痛多年,疼痛以左侧额部、上颌部较明显,呈发作性电击样疼痛,疼痛时不敢吃饭,不敢大声说话,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患者曾于外院行“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疼痛缓解,但术后半年三叉神经痛再次复发。因饱受疼痛之苦,徐先生慕名来到本部神经外科求诊。

住院后,青岛市市立医院副院长、本部神经外科王伟民主任专家团队综合考虑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及治疗意愿,决定为其实施神经导航下“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手术由管勇副主任医师主刀,在全麻下进行,术中仅有一个位于口角外侧的面部穿刺点,穿刺针精准穿刺患者左侧卵圆孔,针芯内植入球囊导管,施行球囊压迫半月神经节。手术仅用时30分钟,术后患者疼痛立即消失,效果满意,第二天即出院。

除患者徐先生外,近日,管勇副主任医师还为五位患者成功完成“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这些患者中,包括两位8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分别为88岁和84岁)、一位经皮射频热凝术后复发的患者、一位神经血管减压术和两次经皮射频热凝术后均复发的患者、一位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和一位拒绝开颅手术的患者。

无须开颅,微创手术一招制敌

三叉神经痛又被称为“天下第一痛”,疼痛发作时表现为颜面部闪电式骤然反复发作的剧烈性疼痛,性质犹如刀割、烧灼、针刺或电击样,历时10秒~2分钟后骤停。半数以上患者有“扳机点”,多位于上唇、口角、门犬齿、上腭、颊粘膜等处,常因刷牙、漱口、说话、洗脸、饮食等诱发,以致患者对自己的行动极为小心,甚至产生畏惧心理。

据王伟民主任介绍,“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也称“针尖内的手术”,整个创口仅一个针眼大小,在透视下确认穿刺方向和位置正确,然后在半月节位置导入球囊导管,压迫三叉神经特定位置,从而使三叉神经痛觉纤维失活,达到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目的。该术式时间短、效果明显、复发率低、术后恢复快,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有严重系统疾病或拒绝开颅手术的患者。

动态跟踪,给手术刀安“导航”

神经导航系统利用CT、MRI、MRA、MRV等的影像学数据,实现影像融合重建,可在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中提供动态跟踪、实时导航,确定患者个体化的最佳手术入路,术中精准定位卵圆孔位置。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在神经导航的辅助下更加精准有效,大大提高了一次性穿刺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为更多患者解除病痛的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王伟民主任提醒患者,三叉神经痛很难自愈,如果诊断、治疗有误,将经久不愈。所以当脸部明显感觉到剧烈疼痛时,应立即到医院进行诊治,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和造成不必要的身体损害。

量体裁衣,对症施治抚平伤痛

早在上世纪90年代,青岛市市立医院就对如何治疗三叉神经痛进行了系列研究,并在国内较早开展了血管减压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方式。神经血管减压术(MVD)、经皮射频热凝术(RFT)、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PBC)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三种手术方法,三者各有所长,分别适合不同的患者群,在三叉神经痛治疗上可互为补充。

经过不断发展,青岛市市立医院神经外科继承传统优势,不断提高新技术水平,现已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能够独立完成上述三种手术方式的单中心科室,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诸如三叉神经痛类型、年龄、心肺肝肾功能以及有无血液系统疾病等因素“量体裁衣”,制定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更好地为三叉神经痛患者解除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