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我们的成长史:作家张小武“成长三部曲”终曲《别人家的孩子和我》正式推出

2022-07-28 21:15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78738)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孟秀丽

这不仅是一部小说,也是一本时代年表,是一册社会影集,是我们的成长史。她不是关于一代人的,她是关于每个人的,但凡有过“成长”经历的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日前,继长篇小说《少年初长成》《春去阑珊》后,作家张小武历时7年创作的“成长三部曲”终曲《别人家的孩子和我》正式推出,受到关注。至此,“成长三部曲”全部面市,给广大读者完整呈现了一代人的成长史。据悉,该书目前已在各大电商平台及部分渠道书店上架,电子版图书上线以及IP孵化也在同步进行中。

《别人家的孩子和我》的主要内容是:以主人公“我”和文一梦“如果30岁之前没结婚就在一起”的约定为悬念开篇,通过我和文一梦五次恋爱又五次分手的情感波折主线,我自身的成长遭遇、“别人家的孩子和我”的同学关系两条辅线,以顺叙、倒叙、插叙多种叙述手法推进,呈现一群80后在计划生育、香港回归、古惑仔现象、流星花园潮流、非典疫情、高考改革、大学扩招、高房价与理想、逃离北上广与逃回北上广等大时代风潮下,不得不面对的与大人们、恋人们、兄弟们、社会及自我的小时代遭遇:恋爱与背叛、友情与反目、管教与挣脱、性启蒙与束缚、成长与烦恼、选择与舍弃、农村与城市、理想与现实……既是一部当代青年的自传,亦是改革开放至今这个时代的“史记”切面。

尽管这是“成长三部曲”终曲,但张小武在序言中写道:

计划中这是我的第一部小说,但在此之前,2012年出版了《春去阑珊》,2014年出版了《少年初长成》,那时这本书还没落一字,我想那就再少年几年。

无论少年还是青年还是中年,我一直相信这本书会写完,会出版,会以一个特殊的方式面世。我在出版前两部小说时,均对这部小说做了预告,且《别人家的孩子和我》也是在前两部的基础上构思的,这三部是一个整体,在我心里,她早已是完整的存在,现在呈现出来,就是“成长三部曲”。

这是一个变化的时代,就像这个小说本来叫《1984》,现在变成了《别人家的孩子和我》。在这个时代写出“时代在变”已非常不易,但我更感兴趣的是“时代在变中的不变”。说起来有点拗口,其实就是千帆过后,无论我们或这世界变成什么样子,那些想起来依然让人心生荡漾的东西。至于这些东西是什么,我相信小说里会有答案。

张小武还说到,“别人家的孩子”是一个长盛不衰、越聊越新的话题,我们几乎从小就生活在“别人家的孩子”的坐标中,但越长大越发现,我们也是“别人家的孩子”,父母们都在参照、比较,概莫能外,一代代人被束缚其中,苦不堪言。如何挣脱这一坐标系?除了勇敢做自己,我们要主动发现、汲取“别人家的孩子”的独特之处,化为自己成长的养分。我们既是“别人家的孩子”,同时也是我们自己,成长就是互相影响,就像教育就是一颗树摇动另一颗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别人家的孩子和我》由孙云晓、石一枫、杨筱艳、李云雷等知名研究者和作家联袂推荐: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作家孙云晓:《别人家的孩子和我》是一部浸透着真情实感的青春小说,写出了80后独特的经历,成长中的酸甜苦辣中尤为感人。

作家、《当代》副主编石一枫:张小武的小说充满生动而犀利的现实感,对当下青年的成长历程与内心世界有着精到的描述。选取的角度独辟蹊径,也许别人家的孩子才是认识自己的必经之路。

作家、编剧(代表作《山海情》《乔家的儿女》等)杨筱艳:别人家的孩子,这可以说是年轻人童年的阴影和内心终身的伤痛。作家张小武,敏锐抓住了这个问题,写出了大社会背景下,年轻人生活中的矛盾与挣扎。阴影或可消除,伤痛也许治愈,然而这一过程又何等漫长。

作家、评论家,《小说选刊》副主编李云雷:成长是永恒的话题,别人家的孩子是永远的坐标。作者以幽默带冷的语言,精巧的构思,发自内心的情感,以大时代大事件为背景,从个人成长经历入手,写出了当代青年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以及由此引发的变故和重构。本书既有成长小说的特点,也有社会小说的内核,无论哪个年龄段,都值得一读。

“成长三部曲”不仅延续了文学传统,而且凸显当代年轻人对自身的关照和成长的反思。在文学界,三部曲的概念早已有之。“三部曲”最初指古希腊情节有联系的3部悲剧。例如,《阿伽门农》《奠酒人》《复仇女神》是三部曲。后来的如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国内的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以及格非的“江南三部曲”、王小波的“时代三部曲”,还有冯唐的“北京三部曲”等。张小武的“成长三部曲”以成长为主题并命名,但除了时间上的衔接,内容又各不相同:

成长三部曲第一部《少年初长成》,通过对主人公“我”从高三到大二这个阶段成长经历戏剧性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当下青少年一代的成长困境,即在各方压力下被现实羁绊,总期待解脱牢笼追逐未来,可不知道未来所在何方。于是,只能在看似镜花水月般的未来的诱惑下,无可奈何、跌跌撞撞地走向成年,走向社会。评论界认为,本书在语言、结构、写法上运用意识流、闪回等方式,向读者营造了一群少年混沌但不失希望的世界。

而成长三部曲第二部《春去阑珊》,被媒体称为“一曲悲伤的青春恋歌,一曲哀怨的现实挽歌,一曲入心的理想悲歌,一曲共鸣的人生离歌”,以及中国版《麦田里的守望者》。

对于成长,作家张小武认为,成长就是一个追逐理想而又不断被现实碰撞并反复的过程,这个过程有悲伤、有痛苦、有无奈,但总体是向上的,是有希望的。从这点来说,“成长三部曲”不仅是成长文学,而且还是社会文学,甚至是励志文学。

张小武的经历也验证了这一点。作为80后作家,张小武在工作之余坚持写作,至今已经出版作品除“成长三部曲”,还有人物传记、教育随笔《霍懋征传》《每一个孩子都是我的骄傲》等,参与编著《把爱献给教育的人——霍懋征》,以及《名师讲语文》系列等多部热点图书策划与编辑,发表作品五百余万字。其新著《北京姑娘》也预计在今年下半年出版。

此外,他从2015年开始跑步,全程参加2015北京国际田联世界田径锦标赛大众跑、2017北京马拉松、2018三门峡黄河国际马拉松、2019成都马拉松、2020西安马拉松等,迄今户外跑步里程逾万公里。他说写作和跑步是相辅相成的,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他在《别人家的孩子和我》后记提到:于我而言,生活即写作。归纳生活的经历,感悟日常的体验,通过读书和跑步充实思想、荡涤灵感,再琢磨好名字和开篇,找一段安静的日子,一篇小说便如流水般呈现出来。至于成长,进入社会至今的十五年,经历让我认识到,真正的成长,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