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观察丨涓流入海!从省内首个、国家级新区唯一“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 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黄岛实践”

2022-08-05 14:04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34922)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晓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

8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黄岛基层立法联系点活动中心和法治文化广场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正式启用,“导航进站、智链万家”代表与群众互动系统同步上线,市民群众参与国家立法实现“零距离”。

这是黄岛基层立法联系点启动建设一年来的重要成果。

2021年7月21日,黄岛区人大常委会获批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第三批基层立法联系点,成为全国22个“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之一,这也是全省第一家、国家级新区唯一一家全国人大立法联系点。

涓流不息,可补沧溟。基层立法联系点作为国家立法民意“直通车”,在设立和发展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是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肩负着先行先试任务的西海岸新区,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同样走在前,积极拓展立法联系工作的内涵和形式,为国家立法贡献力量。

国家立法“直通车”开到家门口

“没想到我的建议还被采纳了!”新区居民薛霞说起自己参加法律草案意见征询的过程,显得很是兴奋。她怎么也没想到,咱一个普通老百姓,能为全国立法工作出一份力。

2021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开展《噪声污染防治法(草案)》的意见征询,黄岛基层立法联系点创新实施八步工作法,深入社区、企业、学校,收集社情民意,原汁原味呈报意见建议36条,其中有6条被采纳。

这6条被采纳的建议中,就包括薛霞的建议。

“针对广场舞扰民,我当时的建议是开辟专门的场地,杜绝扰民情况的发生。当然最好能设有检测噪音设备,把检测到的情况公示出来。”薛霞说。

广场舞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百姓业余生活,但同时广场舞音乐播放时扰民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样是社会治理中的一个难题。

薛霞的建议以百姓的视角切入,直面噪声领域里新的矛盾点,提出合情合理的建议,被采纳也是在常理之中。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这辆开到家门口的国家立法民意“直通车”,薛霞们的建议反映市民心声,最终通过立法的形式解决更多的问题、影响更多的人。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的设立,有比较广泛的覆盖面,为基层群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搭建平台,确保立法过程中能够全面把握各方诉求,兼顾各方利益,关注回应各方关切,形成社情民意“最大公约数”,凝聚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向心力”。

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黄岛实践

获批一年来,黄岛基层立法联系点坚持高站位、高标准、高要求,成立领导小组,配齐机构人员,建成“两中心、两广场”,构建三级网络体系,全力推进立法联系点建设。

此次活动中心和法治文化广场正式启用,为西海岸新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翻开崭新一页。

为建设好立法联系点,区人大常委会在东西城区的人群密集区各打造了一处区级立法联系点活动中心和法治文化广场,全年向市民开放。“两中心”各自配备“小法”机器人、“民意直通车”“法治说吧”、法治直播间等设施,市民群众可通过说、写、电脑录入等多种方式表达意愿,“零距离”参与国家立法。

“环境很舒适,在这里可以通过现场设备和工作人员了解国家立法工作、提出意见建议,也可以在这儿休息、交流、学习,国家立法的神秘感一下子被打破了,人人可参与,这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市民袁铭说。

“两广场”分别设有《宪法》主题雕塑、“法治之光”六面体、“法源流长”浮雕墙等内容,为市民群众提供立法意见收集、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培训开展等服务,打通人民群众参与立法“最后一公里”。

可以说,活动中心和法治文化广场的启用,是西海岸新区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法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又一重要举措,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区实践。

发挥国家级新区综合优势

青岛西海岸新区肩负着经略海洋、融合创新、自贸试验区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四大国家战略,经济实力雄厚,法治环境良好。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之所以选择这里作为基层立法联系点,正是寄希望于西海岸新区发挥本土优势,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在立法联系工作上继续走在前、开新局。

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在“切实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工作中提出,强省建设,要以民主凝聚力量、用法治护航发展。必须坚定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更大力度汇聚发展合力。提出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作为未来五年的重点工作进行部署,提出要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强化法治引领保障作用,统筹发展和安全,打造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

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西海岸新区始终把民主法治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这是新区责任的使然,是实力的体现,更是民生的呼唤。

青岛西海岸新区作为我国第九个国家级新区,综合实力位列19个国家级新区前三强、全国百强区第四位,贡献了青岛市三分之一的地区生产总值、海洋生产总值、规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和货物进出口额,今年一、二季度青岛市“摘星夺旗”考核综合成绩蝉联首位。

创新一直是新区植入基因的关键词。

新区获批省级综合改革试点,实现全市改革创新考核五连冠。哈工程青岛创新基地等10所高校建成,获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还集聚国字号科技创新平台37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882家,跻身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

在这里,青岛自贸片区形成176项制度创新成果,获评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园区。新区获批全省唯一的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

还有,新区“四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33%。京东方全球最大移动显示模组单体工厂完成封顶,投资160亿元的光电显示新材料产业园年内竣工投产,“芯屏”全产业链加速形成。卡奥斯、橡链云赋能企业百万余家……

有良法才能善治。新区丰富的民主法治实践、良好的群众基础为基层立法联系工作提供了厚植沃土。

2018年1月1日,《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条例》颁布实施。这是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制定出台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条例,对提升助推新区全面发展的新动能,为新区更好地担当国家使命、辐射带动全省全市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法治支撑。

近年来,新区不断推动法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法治新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连年获评全国创新社会治理优秀城市,入选首批“山东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目前,黄岛基层立法联系点已完成5部法律草案意见征询,梳理上报114条建议,顺利完成了全国人大和省市人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两中心、两广场”的启用和“导航进站、智链万家”系统的上线,为深化法治建设搭建了层次更高、程度更深、范围更广的实践平台,真正打破了基层立法联系的时空局限,创造了更加高效便捷的代表联系群众新模式。

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新区智慧

黄岛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工作实践,也在助推治理效能的提升。

一年来,黄岛基层立法联系点牢记使命担当,积极主动作为,大胆探索创新,构建了“多点布局、突出主线、全区统筹”的组织体系,形成了“点上出彩、线上成景、全面开花”的工作格局,特别是创新开发“导航进站、智链万家”代表与群众互动系统,实现了群众与代表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交流,拓展了立法联系工作的内涵和形式,着力打造基层立法联系点“黄岛模式”。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2022年首期《法制工作简报》,充分肯定了黄岛基层立法联系点相关经验做法。

以此次同步上线的“导航进站、智链万家”为例。这一代表与群众互动系统,进一步拉近了群众参与立法的时空距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市民群众甚至可通过一部手机实现“零距离”参与国家立法、提出意见建议。

它整合了全区76个人大代表工作站和23个立法联系活动站、75个社区信息采集点,市民群众可线上实时搜索站点信息、公告动态、相关法律法规修正草案等具体内容,进行学习、咨询、互动和意见反馈,也可就近导航至线下站点,进行反馈交流。

创建良好法治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黄岛区人大常委会积极围绕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根据西海岸新区工委(区委)安排,围绕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专题调研,形成《关于推动西海岸新区引领区域市场一体化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报告》,就事关新区长远发展、又具备推进条件的6项重要工作,提出对策建议。

此外,在助推新区高质量发展中,专题调研中小企业融资难情况,从企业自身、金融机构、政府管理服务三个层面分析短板,提出3大类13条具体建议;在围绕民生福祉改善担当作为上,针对养老服务、大气污染防治、健共体建设、医保总额付费、职业教育、红色文化保护传承等方面,组织开展了专项监督,提出审议意见和视察意见,让老百姓共建共享美好生活。

当前,西海岸新区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改革开放新高地、城市建设新标杆、宜居幸福新典范,奋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引领区,更加需要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相信新区也一定会不负重托,扎实推进相关工作落实到位,切实发挥好国家级新区的独特优势,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拓展先行先试领域,放大辐射带动作用,把黄岛基层立法联系点建成开门立法的“前哨站”、民主立法的“直通车”,努力打造全国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标杆,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新区样本”、贡献新区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