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政前方丨从全国百强园区排名看山东的“厚积薄发”

2022-08-13 09:24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74692)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崔璞 高书华

高质量发展赛道上国家级高新区正在发挥标杆引领作用。

8月10日,赛迪顾问发布2022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单,山东共有七大园区上榜,分别是: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而在前30名内,江苏省占6席,广东省、山东省和浙江省分别占4席、4席、3席,与江苏省共同组成园区发展的“头部阵营”。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的前30强里,山东只有两个园区,今年一举出现四席,直接把山东送进“头部阵营”。名次的变化背后是经济实力、产业结构、科创能力等一系列指标的综合反映,是多年来山东省坚持新旧动能转换的真实反馈。

1

8月10日,赛迪顾问发布了2022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单。

本次评价主要面向国家级高新区和国家级经开区两类园区。统筹开展园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旨在推动地市级政府加快园区整合优化,促进园区有序健康发展。本次评价指标体系共设置5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

山东共有7个园区入列百强榜单,它们是——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18位,较2021年上升1位)、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19位,较2021年上升4位)、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第25位,较2021年上升17位)、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29位,较2021年上升5位)、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46位,较2021年上升1位)、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第52位,与2021年位次持平)、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71位,较2021年上升3位),青岛是山东省唯一实现两类园区同时上榜的城市。

从城市分布来看,百强园区共分布在59个城市,共有26个城市实现国家级高新区和国家级经开区同时入榜,其中在前30名园区中,仅有北京、广州、杭州、合肥、南京、青岛、长沙7个城市实现两类园区同时入榜。

从百强榜单前30名来看,“头部阵营”江苏省、广东省、山东省和浙江省共分得17席,占去了一大半的名额,分别占去6席、4席、4席和3席。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的头部阵营,山东省是凭实力硬挤进去的。

综合来看,山东在百强园区上榜数目上和2021年并无差别,仍是7家园区。但今年的重要变化排名:除了一家园区保持原有排名外,另外6家园区都出现了排名前进的可喜现象。

尤其是在第一梯队前30名的争夺中,2021年山东省只有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入这个梯队,今年则新增了两家园区,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前进5名,以第29名晋级前30强,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前进速度让人侧目,直接跃升了17个位次,以第25名跻身前30名。

2

由百强区评分体系来看,五个一级指标分别为:科技创新(30%)、产业跃升(25%)、开放协同(15%)、三化(低碳化、数字化、集约化)转型(20%)和投资环境(10%)。

榜单认为,新发展阶段下,园区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解决五个基本矛盾,做好产业能级跃升、科技创新驱动、主动探索转型、投资环境引领。

一是产业规模与产业结构之间的矛盾,尤其是要解决好主导产业财政贡献不足,税源产业附加值不高的问题,做好产业能级跃升。二是投资驱动与科技创新之间的矛盾,做到既要“移大树”,又要“育新苗”,不能顾此失彼,做好科技创新驱动。其他还有资源投入与产出效益之间的矛盾、园区发展与区域发展之间的矛盾和产人集聚成效与公共服务能力之间的矛盾。

这与山东省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不谋而合。

首先是产业能级跃迁。近年来,山东以新旧动能转换为总抓手,同步推进“存量变革”与“增量崛起”,发展动能实现战略性转换,高质量发展积厚成势。

8月12日,山东省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确定的主要指标基本完成,119项重点任务全面落地,综合试验区建设成效凸显。“四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年提高10个百分点、达到31.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11.8个百分点、达到46.8%,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分别达到2.3万家和2.9万家。培育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5个,入选国家级战略性产业集群7个、数量居全国首位。

其次是科技创新驱动。省党代会将“十大创新”写入党代会报告,“科技创新”则排在十大创新之首。山东已经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关乎山东高质量发展全局,是山东实现由大到强的战略性转变的关键变量和第一动力。

目前,山东2项大科学装置纳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21家、省实验室9家、省重点实验室261家。累计争取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98家,培育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57家,数量均居全国首位。有效发明专利数量比2017年末增长102.1%。

一个健康的经济体,其各项指标也大都是向好的。在刚刚公布的上半年GDP中,山东省以2.1%的增速,超过广东和江苏,以“黑马之姿”位居全国第一。

而这次百强园区排名,山东省入选园区的位次几乎都在前进,这是山东省坚持新旧动能转换的一个生动缩影,是多年积累动能“厚积薄发”的有力例证。

3

以济南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此次入选开放协同发展优秀园区,先进经验之一是建设国家级开放平台,包括先后获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和中欧(济南)绿色产业园,前者构建了中小文化企业抱团出海“全链条”服务体系,吸引黄河流域9省(自治区)500多家文化企业集聚。具体到青岛,是山东省唯一的两类园区同时上榜的城市,且排名都在前进。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排第18位,较2021年上升1位;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排第29位,较2021年上升5位。山东入选前30强名单的4个席位中,青岛占了一半。

这是青岛综合实力的良好体现,因为本次评价设置了入围门槛。其中,国家级高新区类入围门槛为2020年企业营业收入不低于900亿元或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不低于160家;国家级经开区类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不低于420亿元,或进出口总额不低于180亿元。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84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1985年3月动工兴建,是全国首批14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区域内已布局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青岛前湾保税港区、西海岸综合保税区、国际经济合作区(中德生态园)等国家级园区;家电电子、石化、汽车、船舶海工等四大集群产值均占全市的“半壁江山”,家电电子产业基地成为青岛市首个千亿级产业集聚区。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占青岛市不足3%的陆域面积,创造了青岛市约1/5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202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20 亿元。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2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区。2000年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2001年被评为国家级先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2年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和大学科技园区。青岛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规划面积66平方公里,位于青岛市红岛经济区。2016年,青岛高新区获批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以较小的面积创造更大的产出,作为区域经济的最小单元,园区经济紧跟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走出了一条强产业、强科技、强协同的示范引领之路,成为了我国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探路者”和“顶梁柱”。从GDP来看,2021年,两类园区GDP总量达到29万亿元,占全国GDP比重达25.3%,比2012年高近五个百分点。

两大国家级高新园区之外,青岛正在按全市“一盘棋”的思路,统筹布局、高水平布局建设一批新兴产业专业园区,将其作为新兴产业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主战场”,以实现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十大新兴产业的突破发展。

各专业园区将坚持定位专业化、发展集约化、招商集群化、服务精准化,搭建“1个工作专班、1个发展规划、1支产业基金、1个专业招商团队、1个综合政策”的“5个1”工作机制,推动各专业园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