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造型引争议,如何保护未成年消费者

2022-08-17 21:21 光明网阅读 (147608) 扫描到手机

近年来,盲盒潮玩类产品越发火热,但随之而来的题材、造型等问题也频频引发质疑。据媒体报道,一些盲盒产品带有明显的恐怖、色情元素。“这样的造型和服饰大人看了都会脸红,更别说孩子了。”此类盲盒产品引来一些家长质疑,他们担心孩子接触以后健康成长受到妨碍。

毋庸置疑,盲盒潮玩类产品走红,未成年人消费者是重要的推动力量。一方面,未成年人对新鲜事物具有好奇心,而盲盒恰好满足了他们寻求未知感的心理;另一方面,少年儿童本来就处于“玩”的年龄,未成年人的家长也愿意为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娱乐埋单。从市场现实看,盲盒潮玩类产品也发生“向下传播”的倾向,有更多未成年人成为消费主体。

以往,盲盒生产商更多是从安全角度考虑未成年人保护。比如,出于对幼童误吞食小零件的担心,在盒子后面标注“适合3岁以上”等。但是,除了最基本的安全提醒,影响更大的还是盲盒产品的题材和内容。如果手办角色具有暴力倾向,那么沉浸其中的孩子可能受到暴力价值的误导;如果角色形象裸露身体,也可能导致孩子形成错误的性观念,甚至诱导未成年人走上违背道德、违反法律的错误道路。

加强对盲盒潮玩类产品的管理,在设计、营销、传播等环节充分考虑未成年人的需求,是厂商、监管机构和家长应当尽到的责任。盲盒手办是玩具,但又不是简单的儿童玩具,其复杂性应当被充分认识,监管工作也理应更加细化。

完善并落实产品分级制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此外,对于明显存在暴力、裸露等元素的产品,销售商家应当开辟专柜展示,避免未成年人接触和购买此类产品。

有报道解释称,平日惯见的潮玩类盲盒,里面的娃娃其实并不是玩具,而是模型。玩具适用的《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与模型适用的《模型产品通用技术要求》有差异,相比之下,前者对保护未成年人的规范考虑更周到。因此,有关部门在开展监管时,应当明确盲盒手办的玩具属性,以玩具的标准要求来约束厂商,从而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

8月16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盲盒经营活动规范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提出不得向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销售盲盒,不得含有歪曲历史、封建迷信、淫秽色情、恐怖暴力、宗教极端、民族歧视、分裂国家等法律法规禁止以及违背公序良俗的内容。这份征求意见稿的发布,不仅表明了国家对盲盒经济加强管理的态度,也倒逼企业加强自我约束,从而满足未来更加严格的监管要求,实现自身长远发展。

对于为孩子购买盲盒的家长来说,除了花钱给孩子带来快乐,更要关心“买什么”。家长是孩子成长的亲密伴侣,要把满足孩子的娱乐需求与成长教育结合在一起。一些家长不了解孩子日常接触的信息,未能正确履行家庭教育责任。很多时候,家长只要多陪伴孩子,就能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少儿不宜”的内容对孩子造成伤害。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日益丰富,总有很多类似盲盒的新生事物,等待着人们不断辨析、不断改进管理,逐步实现文化创意发展与社会接受度之间的平衡。不管怎样,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是社会最大的共识,任何人都不能逾越这条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