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走在前、开新局”评论员观察|走遍山东16市 读懂这9个字

2022-08-18 08:57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阅读 (79692) 扫描到手机

原标题:大众日报“走在前、开新局”评论员观察|走遍山东16市,读懂这9个字

面对多重超预期因素,如何才能实现快速企稳回升,靠什么持续巩固稳中向好态势?

今年以来,山东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围绕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聚焦“三个十大”行动,采取一系列新举措、新办法,取得一系列新突破、新成效。在应对种种不确定性过程中,各地研判形势的能力在增强,破解难题的手段在增多,推动发展的空间在拓展,为全省经济平稳运行打下基础、积蓄势能。

大众日报评论员深入发展一线,触摸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强劲脉动,透过一项项务实举措、一个个来之不易的成绩,从“确定性”“成长性”“专注性”这9个字出发,分析演变机理,总结经验做法,把握规律认识,剖析山东经济快速企稳回升,持续巩固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的成功密码,以期进一步坚定信心、鼓舞士气,对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实现全年经济社会预期目标任务提供助益。

大众日报“走在前、开新局”评论员观察①|“确定性”不会自己找上门来

说到山东经济发展,有人这样评价:顺风顺水,未必是跑得最快的那个;逆风而行,却往往体现出超乎寻常的耐力和韧性。为何?

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与一线工作者、企业家、政府部门座谈,倾听他们总结发展过程的得失与经验、所遇的痛点与难点,最后将见闻与感受、心得与思考,汇聚笔端,浓缩为“确定性”。

核心提要:

◆任何时候,“不确定性”都不会自动消失,“确定性”也不会自己送上门来。探索未知,总是从已知入手;对冲“不确定性”,就得寻找新的“确定性”。谁能将“不确定”变为“确定”,将“未知”变为“已知”,谁就能赢得先手,谁就能化危为机、占据主动。

◆的确,不确定性改变了预期、打破了均衡,但也同时带来了更多机会,打开了更多想象空间。

◆变局之下,“确定性”往往蕴藏在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大势之中。谁能看清大势、顺应大势,转型道路与发展大势契合度越强,谁在未来所获得的确定性发展空间就会越大。

报纸全文如下:

在“确定性”上做增量

——“走在前、开新局”评论员观察①

形势的发展瞬息万变,从来都充满着无数未知。学会与“不确定性”打交道,是企业闯荡市场的必备技能,也是地方推动发展的基本素养。

今年以来,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疫情冲击跌宕反复,各种超预期因素叠加,首当其冲的就是发展安全问题。拿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讲,电池、芯片等关键材料短缺,直接影响汽车生产和交付,怎么办?当过去稳定的供应链被打破,构建在地化、属地化的供应链替代,就成了寻找确定性的必然选择。这几年,青岛加快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布局,惠科、芯恩、京东方、富士康等项目相继投产,一系列举措有效缓解燃眉之急,不仅保证了整个产业链正常运转,也一举打破过去山东“缺芯少屏”的尴尬局面。

事实一再告诉我们,任何时候,“不确定性”都不会自动消失,“确定性”也不会自己送上门来。探索未知,总是从已知入手;对冲“不确定性”,就得寻找新的“确定性”。谁能将“不确定”变为“确定”,将“未知”变为“已知”,谁就能赢得先手,谁就能化危为机、占据主动。

铝业是滨州的支柱产业。但在多重“压力测试”下,产业链条脆弱、市场主体间黏合度不高、抗风险能力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凸显出来。为破解困局,当地以“结链”方式,协同产业链40多个企业、院所,打造高端铝制造与应用共同体。围绕链条断点、技术卡点、机制堵点,各方联合攻关、协同创新,一步步攻克汽车轻量化用铝等领域多项关键技术,推动我省铝产业迈上价值链中高端。

可见,构筑“确定性”的支点,从来不是单一的。无论是寻找确定性,还是掌握主动权,都离不开创造性。的确,不确定性改变了预期、打破了均衡,但也同时带来了更多机会,打开了更多想象空间。我们看到,面对困难挑战,各条战线抱团冲锋,从横向拓展到纵向延伸,从单点突破到融合突围,在各自领域串珠成链、结链成网,极大推动了要素集聚,增强了协同效应,提升了创新浓度。由此创造出来的种种可能性,形成的更为紧密稳固的上下游关系,为有效应对市场波动、管控风险筑牢了根基,为维护供应链安全、提升产业链韧性夯实了底座。

变局之下,“确定性”往往蕴藏在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大势之中。谁能看清大势、顺应大势,转型道路与发展大势契合度越强,谁在未来所获得的确定性发展空间就会越大。生产鱼竿的威海光威,坚定转向碳纤维研发,是因为找准了产业链关键缺口,顺应了补链延链强链的大趋势。青岛软控另辟蹊径开发橡胶领域的“液态黄金”,是因为产品节能减排,可以为有序推进“双碳”工作提供有效助力。实践证明,当产业竞争的“赛道”转换已是大势所趋,科学把握时与势,将大方向与自身禀赋优势结合,找准最擅长的跑道,才能加速成长,不断突破。

在“确定性”上做增量,说到底是要提振信心、稳定预期。面对未知风险,企业敢不敢干,敢不敢闯,敢不敢投,既有对市场发展前景的考量,也有对稳定发展环境的评估。近年来,宁德时代、北汽整车、比亚迪等一批支撑性强、带动力大的大项目、好项目,相继在山东投资布局,看中的正是山东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和产业生态。它可以是产业上下游间的“链条咬合”、不同领域间的“相互补位”,也可以是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制度设计、“一条龙”式的饱和保障服务。总之,对企业而言,全面完善的配套支持,便捷高效的流程机制,精细精准的服务保障,都是寻求长期稳定回报的必备要件,都是塑造确定性不可或缺的制度支撑。

毫无疑问,“不确定性”仍将是未来发展面临的常态。山东经济从来都是在经风历雨中发展起来、在应对挑战中成长起来的。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定力不减、阵脚不乱,努力把手中那些确定性因素分析出来、利用起来,那一个个不确定性因素,又何尝不是创新突破、重塑优势的阶梯呢?

大众日报“走在前、开新局”评论员观察②|没有哪家企业会真正选择“躺平”

逆风而行,山东向上,坚韧成长。

有专家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山东身处宏观经济大周期的同时,还自带一个独有的经济改革周期。

上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确定的主要指标基本完成。当年立下的“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目标,行程近半。这个“五年突破”,便是专家口中山东的“独有”周期。

具体成绩,列举了五点。

其一是产业结构提档升级,比如“四新”经济提高了10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了11.8个百分点;其二是创新动力蓬勃迸发,比如有效发明专利数量比2017年末增长102.1%;其三是数字赋能态势强劲,比如数字经济4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先后培育出4个国家级“双跨”平台;其四是绿色低碳成效彰显,PM2.5 值4年下降31.6%;其五是营商环境系统重塑,比如市场主体数量4年增加578.6万户、增长71.7%。

这来之不易的“成绩单”,与我们在各地的所观所感可以相互印证,其中感受最为强烈的,便是“成长性”。

核心提要:

◆多重压力之下,并没有哪个企业会真正选择“躺平”,大家都在努力尝试改变、寻求蜕变。正所谓,守正创新,才能基业长青。应对风险挑战,守是守不住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进得好才能稳得住,只有转得快才能行得远。

◆经济增长的实质,成长突破的要义,就是要跟低水平重复说再见,与以往“舒适区”说再见,就是要敢于挺进未知的“无人区”,勇于跨上发展的新高度。

◆成长之路的铺展,从来以创新创造为基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聚焦创新、通过差异来实现向上的价值创造,是企业提升持续竞争能力的不二法门。

报纸全文如下:

在“成长性”上拓边界

——“走在前、开新局”评论员观察②

经济企稳向好过程中,最为激动人心的地方,莫过于回升后经济体系得到优化,产业结构得到升级,发展境界得到跃升。而能否实现这一点,关键就看有没有不甘平庸的心气,有没有追求卓越的志向,有没有一往无前拓宽成长边界的雄心。

每当发展遇到困难之时,经常会听到这样一种声音,能守住既有版图就不错了,还谈什么成长转型、开拓创新?当前多重压力之下,亦是如此。但事实上,并没有哪家企业会真正选择“躺平”,大家都在努力尝试改变、寻求蜕变。正所谓,守正创新,才能基业长青。应对风险挑战,守是守不住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进得好才能稳得住,只有转得快才能行得远。

看一看当前山东发展图景:在青岛,全球首艘10万吨级养殖工船“国信1号”,突破多领域关键技术,将深远海养殖从蓝图变成现实;在威海,迪尚一键全球选料、下单,实现为全球消费者“量体裁衣”;在聊城,清科洁宝把20万亩玉米秸秆制成植物猫砂,产品订单供不应求……细数全省经济盘面的一个个新变化新突破,经济提振的内涵,已不可同日而语。它们再清晰不过地表明,经济增长的实质,成长突破的要义,就是要跟低水平重复说再见,与以往“舒适区”说再见,就是要敢于挺进未知的“无人区”,勇于跨上发展的新高度。

成长空间的打开,总是以新动能开辟道路。正如有人将新一轮经济复苏称为“数字复苏”一样,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异军突起,展现出强大的抗冲击能力和发展韧性。数字化车间里产生的即时海量数据连接上传,各环节交互共生、协作赋能,让生产线变得更“聪明”、更高效;智能温室里的数字温控、智能雾化、水肥一体,显著提高农产品品质的同时,实现从田间到舌尖的全流程监管……在更多应用场景里,齐鲁大地上的各行各业,与人工智能、大数据、5G技术等加速融合,正不断突破以往的发展边界,孕育饱含生机的发展势能。在这个时候,谁能在数字经济这条新赛道上,抢先找到产业数字化跃迁路径,谁就能重新“卡位”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收获更为喜人的成长果实。

成长之路的铺展,从来以创新创造为基石。新发展格局之下,无论是经济复苏,还是结构转型,创新都被放在前所未有的核心地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聚焦创新、通过差异来实现向上的价值创造,是企业提升持续竞争能力的不二法门。地处沂蒙老区的鲁南制药,为了一粒更适宜中国人治疗高血脂的特效药,从绕开国外技术壁垒,构建新的制备体系,到完成技术攻关,经受市场考验,持续打磨了25年。正是因为对创新创造的执着,企业两任掌舵人先后获省科技最高奖。可以看出,基础研究的夯实,前沿科技的突破,成果商用的转化,每一步都需要在不懈探索中积累经验,在长期实践中破疑前行。事实表明,真正意义上的成长,总是要坚持长期主义,做时间的朋友,如此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立自强、创新突破。

成长后劲的激发,离不开良好生态的托举。科技创新,往往冒着极大风险,只有匹配相应的金融信贷、股权基金,给予应有的政策倾斜,才能支撑创新的精神鼓而不泄;快速成长的中小企业,不少都是力弱势强,建立完善梯次培育机制,探索有效链式孵化载体体系,才能保证创新的火炬旺而不息。看一看全省各地那些火热进行的“揭榜挂帅”、试点推进的“赛马制”,校地企的牵手、产学研的融合,这一系列生动实践,着力破解的,正是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业态创新中的种种成长性难题。坚持以改革为牵引,破除一切妨碍新动能孕育成长的体制机制障碍,让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充分涌流,才能为各类市场主体打开更高更广的成长空间。

任何事物的成长,既是一个创新创造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风险挑战的过程。成长中新与旧的拉锯、高与低的较量、先进与落后的相持,总会有一定周期,难以速胜。但只要始终锚定目标、把准方向,保持定力、久久为功,迎接我们的,必将是更高水平的均衡、更高质量的发展。

大众日报“走在前、开新局”评论员观察③|企业找准生态位同样美好

做企业的目标不应该是做大做强吗?

只能说,不是所有企业都需要立此志向,毕竟,像华为、海尔这种级别的企业还是少数。

对大多数企业而言,寻找自我能力发展的最大化才是目标。站不到C位上来,能找准自己的生态位同样美好,因为生态位才决定一个企业的长期发展潜力。有时候,小而优、小而强,未必不是一件美事。

尤其这几年,中国的制造业企业特别关注供应链的安全问题。所以,决定一个企业商业价值的,不再是简单的卖得多,而是要看这家企业是不是给经济带来了安全感,是不是在产业链供应链中,有你和没你会完全不一样。

从这个意义上讲,“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与多寡,不但关乎一个地方发展的未来,也是构筑地方经济底盘的强力支点。这一点,山东有基础、有条件、有实力。

为此,我们推出第三个关键词——专注性。

核心提要:

◆“专精特新”企业,虽然人数不多、体量不大,但以专注铸专长,以配套强产业,以创新赢市场,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它们既是行业的“风向标”,又是关键技术的“攻坚手”,更能代表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对一个地区发展而言,谁拥有更多这样“小而美”的企业,谁就能在未来竞争中拥有先发优势、占据有利位势。

◆时代发展走到今天,决定一个企业价值的,已不再单纯是企业的规模大小、财富积累程度,而是要看这个企业在产业链条上的分量,在各自领域内的话语权控制权,说到底就是看能为构筑稳固而强大的产业基础能力发挥多大作用,作出多大贡献。

◆如果把一条产业链打开来看,就会发现它其实是由无数中小企业在底层给予支撑的。产业链韧性强不强,耐不耐冲击,很大程度上要看这些中小企业在产业布局上深不深、广不广。

报纸全文如下:

在“专注性”上下气力

——“走在前、开新局”评论员观察③

面对不确定性,最为考验的是人的定力。能不能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保持专注专精,不为外界所扰,不为困难所惧,往往成为预判未来发展走势的一道分水岭。

看一看超预期因素影响下不同企业的表现,有一种现象耐人寻味。那些市场定位模糊、精力分散,技术含量低、可替代性强的企业,抗风险能力就相对较弱,更容易陷入被动局面;而那些专注于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深耕细作,长期攻关,练就“独门绝技”的企业,往往抗风险能力就强,企稳反弹的速度就快,就越容易掌握主动。

变局之下,走在前的底气,不仅来自经济规模和体量,更来自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与韧性。枣庄的精工电子,锂电池产品占全球高尔夫球车市场的95%,是全球三大高尔夫球车巨头的稳定供应商。其稳固的市场地位,最大的市场利基,靠的正是对细分市场的长期专注,以差异化经营、错位式竞争,实现向上的价值创造。像精工电子这样的“专精特新”企业,虽然人数不多、体量不大,但以专注铸专长,以配套强产业,以创新赢市场,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它们既是行业的“风向标”,又是关键技术的“攻坚手”,更能代表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对一个地区发展而言,谁拥有更多这样“小而美”的企业,谁就能在未来竞争中拥有先发优势、占据有利位势。

低头拉车,不忘抬头看路。强大的专注力,不是天生的。它更多来自对行业动态的长期跟踪,对技术升级方向的科学研判。有数据表明,隐形冠军平均领导市场长达22年之久,2/3的隐形冠军上一次关于市场大方向的决定,至少是在5—10年前做出的,半数以上的隐形冠军,则在十多年前就已经确定了现行的基础技术方向。当前,我省已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6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6000家。这一家家企业,就像一颗颗镶嵌在产业链条上的璀璨明珠,它们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地位,无不是深刻洞察未来发展大势的结果,无不是数十年如一日朝一个城墙口冲锋的结果。

产业链的短板在哪里,专注的焦点就应在哪里。客观地讲,在多重因素冲击下,一些领域因不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产业链供应链所受到的“定点打击”之痛,令人刻骨铭心。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化解痛点、疏通堵点,必须找准自己的“生态位”,依靠自主创新,让自己成为产业链上不可替代的一环。淄博天辰齐翔生产的己二腈,一直被称为“尼龙产业链的咽喉”,随着产品成功下线,迅速填补国内技术和产业空白,补上了尼龙产业链的关键一环;德州恒力,每年拿出营收的7%,跨过多道技术门槛,研制成功的船用高速电机,市场份额已经超过85%。可以说,这种专注带来的一个直接成效,就是加快了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进程。要看到,时代发展走到今天,决定一个企业价值的,已不再单纯是企业的规模大小、财富积累程度,而是要看这个企业在产业链条上的分量,在各自领域内的话语权控制权,说到底就是看能为构筑稳固而强大的产业基础能力发挥多大作用,作出多大贡献。

保持专注度,最终离不开产业生态的加持。如果把一条产业链打开来看,就会发现它其实是由无数中小企业在底层给予支撑的。产业链韧性强不强,耐不耐冲击,很大程度上要看这些中小企业在产业布局上深不深、广不广。潍坊“专精特新”企业多,与当地制造业的深厚底蕴有着直接关系。以动力装备产业为例,集群本地配套率超过45%,一些新产品取得技术突破后,往往很快就能在本地找到市场,大小企业之间容易找到利益契合点。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作为制造业大省,山东产业基础完备,更适合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发展生态,也更应支持中小企业“卡位入链”,形成更加稳定的产业链合作关系。如此,既可通过产业集群壮大自己,又可夯实产业根基、增强自我修复能力。这样的产业生态一旦形成,我们应对风险挑战的水平,加快创新突破的能力,必将跃升到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