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热点丨石老人这处网红洞,又有人闹悬!“种草笔记”要流量还是要安全?

2022-08-18 15:08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综合阅读 (83397) 扫描到手机

原标题:追热点丨石老人这处网红洞,又有人闹悬!种草笔记,要流量还是要安全?

石老人网红神秘山洞

常玩社交媒体的小伙伴们

是否有刷到过此地“种草笔记”

美丽大片绝佳拍摄地

游玩攻略详细诱人

吸引众多网友前往

但一不留神却可能闹悬

8月17日傍晚6时5分,

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接警方警讯,

石老人网红洞有3名大学生被困,

需要协助救援。

救援队立即启动救援程序,

20分钟后,队员抵达事发海域,

按照既有线路和方式,

登山,穿过丛林,布设路绳,

下悬崖,实施救援。

救援队员到达崖底才发现,

被困者共9人,都是20多岁的女生,

不断上涨的潮水已把她们

逼到了崖壁的高处,

有人衣服已被打湿,

有人的鞋子已被海水冲走,

只能光脚站着。

据了解

9位被困女生互不相识,

分别从河南、江苏

以及省内潍坊等地来青岛旅游,

慕名到石老人网红洞打卡,

因不熟悉潮汐规律,

被上涨的潮水围困在崖壁处。

现场状况超出预估,

队员立即制定营救方案,

根据遇险人员的不同状况,

分别采用引领、拖拉、背负、

绳索提拉等方式,逐一实施救援。

至晚上7时20分,

9名被困女生全部安全获救。

与警方完成交接后,队员全员回撤。

据了解,今年以来,

救援队在此处已处置了近10起

因游客不谙潮汐被海水围困事件。

小编也在网上进行了搜索。

曾有青岛博主实地探访过

这个网红洞

其实就是个海蚀洞

该网红洞处于一个

退潮期可以露出水面,

但涨潮期会被淹没的特殊地段。

博主也在视频里反复提醒,

如果一定要来拍照,

一定要提前查好潮汐时间。

说起这个地方,

网友们也是有故事分享。

近期,岛城媒体亦有探访

此处无人监管的“野生景点”,

表面看上去很美,

背后却暗藏危机。

不管是新游客还是老青岛,都对石老人这处景点不陌生。近几年,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隐藏在这尊巨石背后的一处依海自然形成的山洞,渐渐被人发现。由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能够更好地欣赏海上的日出和日落,还能近距离地以石老人巨石为背景拍照,成为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打卡的网红胜地。

然而,想要进入山洞打卡拍照并非易事。

“山洞在哪儿?看不到啊!”从海边远远望去,记者只能看到矗立海中的石老人巨石,完全找不到山洞的痕迹。“看见探出去的那片矮崖了吗?山洞就在矮崖的下面,站在岸边是看不到的。”一位住在附近的居民告诉记者:“来这里找山洞的人太多了,很多人摸不清潮水,贸然靠近很危险。”

石老人巨石伫立在一片泛白的海浪中,附近居民告诉记者,想去石老人巨石后面的山洞,必须等到退潮最低点,否则涉水过去十分危险。记者走近石老人巨石所在的海滩观察发现,涨潮时,矮崖下的山洞和石老人巨石之间是一段约10米左右能掀起浪花的海域,而且根据石老人巨石到岸边的距离推算,那片海域在涨潮时最深处起码有两三米,脚够不到底。

直到下午两点多,随着潮汐渐渐退去,到了退潮的最低点,海水才退到了石老人巨石身后,巨石与山洞之间露出一片可以行走的沙滩。“时间到了,你们想去山洞就赶快趁着现在过去!到了那里抓紧时间拍照,不然一会涨潮就回不来了。”

记者沿着海岸线一路绕到矮崖边,一路上走过的不是松软的细沙,到处都是形态各异的低矮礁石和石头,如果穿凉鞋前来很容易划伤脚。走了大约5分钟左右,来到矮崖的侧面向左拐,一个不大的山洞映入眼帘。走进山洞里向外看去,的确别有洞天,近在眼前的石老人巨石和山洞周围层次分明的岩石,以及各种形态的礁石,让人情不自禁地举起相机留念。

过了大约一个小时,潮水上涨,远处的海水开始向巨石逼近。由于石老人巨石与山洞只有十几米的距离,如果海水漫到巨石处,再想走回岸边就来不及了。因此必须在海水还未到达巨石之前往岸边撤离。随着潮汐蔓延到石老人巨石周围,海水很快漫过了山洞附近的礁石。

因社交媒体“种草笔记”

带火的网红打卡地

存在安全隐患或造成惨剧的事件

近期屡见报端

8月16日,有网友发现,浙江杭州建德的废弃矿洞成了近期小红书热门打卡点之“避暑胜地”,不少博主打卡推荐时都会提到“能玩又清凉”“全新的未知世界”“完美避暑胜地”……以此“种草”吸引更多网友前往。多位网友指出,博主种草的矿洞位于建德市钦堂乡谢田村。

有小红书博主种草浙江杭州建德的废弃矿洞

16日,上游新闻记者在小红书以“矿洞探险”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系统虽然提示“危险行为,请勿模仿”,但仍有不少关于矿洞探险的图文,还有走进矿洞里拍照“凹造型”的画面。而关于“杭州建德谢田矿洞”,多位网友指出,此前,其在小红书上的热度非常高,不仅有多位博主晒图文强推“种草”,还有博主发出了攻略:“龙洞”在建德钦堂乡谢田村,杭州出发一个半小时即可到达。但记者注意到,目前,相关的图文已经看不见。

16日,上述社交平台一位博主告诉上游新闻记者称:“别去谢田矿洞了,洞已经封了。”

当地对洞口进行封闭

16日下午,建德市钦堂乡谢田村村委会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当地一共5个矿洞,此前都没人来探洞,不知道什么原因,今年夏天,来矿洞的人开始多了起来,洞是相通的,不仅岔路多像迷宫,而且,山壁上的石块和山体有裂缝,随时可能有落石,考虑到存在安全隐患,前些天,当地采取了措施,用水泥和砖块将洞口进行了封闭,目前,当地5个矿洞的洞口已经全部封闭,无法再进入。据介绍,这些矿洞下一步是否开发,要等到勘探勘察完成后再决定。

连日来,

成都彭州山洪事故持续引发

网友关于野外网红打卡地的关注。

龙门山镇龙槽沟,

这一所谓“网红打卡地”

实际上是一个未开发景区。

据了解,早前,对于该事故区域,

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上,

存在大量“种草”、推荐帖文与视频,

让众多游客慕名打卡。

8月15日,至记者截稿时,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输入“龙槽沟”关键词,能看相关的文章与视频,不过,绝大部分是关于此次突发山洪的现场视频与图片、搜救工作内容,以及是露营安全的相关提醒。至于游玩推荐,记者在这些平台滚动了多屏,未有见到。

同时,在平台输入上述关键词,小红书的搜索页面第一栏会出现:“旅游出行,安全第一。请勿在危险地方逗留、游玩”。抖音搜索界面的第一栏,亦有温馨提示:临水游玩,请注意风险提示,保护好自身安全。

用户质疑:平台对这些内容是否有审核?

龙槽沟事件发生后,外界对这些平台质疑,平台所谓的审核机制是否对内容审核。有旅游业人士提到,这些“种草”内审要强化了。

据了解,早在2021年,当地政府就多次发文,提醒游客不要前往龙槽沟等地戏水、露营等。龙槽沟属于未开发景区,也是地质灾害点位,易发生泥石流、山洪灾害,禁止一切人员进入河道。

据彭州市龙门山镇人民政府的公众号“山水龙门”去年8月的一篇文章提及,由于抖音、小红书等短视频平台热议,龙门山镇如龙槽沟、后坝等地质灾害点位及湔江河道成了戏水的“网红”打卡地。尽管已多次发出倡议禁止下河、禁止“野泳”、设置警示标志等,前往“网红”打卡地的游客仍络绎不绝。为保障游客生命安全,龙门山镇持续开展河道、山沟、水库等巡查劝导、安全提示工作。据网友发布的当地多个警示牌图片显示,都是提醒大家:请勿下河、禁止下河。

广东金宏桥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赵善启认为,如果平台收费推荐景点,则双方建立了合同关系,在平台因为过失没有提示风险,可能存在过错责任。假如是免费的内容推荐,平台在一般情况下不承担责任。值得注意,此次事件中,事发地点有围栏,注明危险、请勿下河,受害人无视警告下河,属于自甘危险的行为,应依法承担责任。

不过,有法律界人士观点认为,平台方对于内容审查的义务,虽然平台是概括的审查义务,但明显与现有法律规定有出入,对人身安全有影响的内容,应当更加审慎和注意,从这个角度切入就有更多责任了。

打卡点险象环生

据悉,事发的龙槽沟并非正规景区,虽风景秀美,却处于地质灾害点位,易发生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灾害,并不适合旅游。

尽管如此,在多个社交平台上,龙槽沟却被视作野生网红打卡点,不少博主分享在此露营、烧烤、戏水的旅游攻略,评论区下挤满了“已被种草”的网友。

近年来,在社交平台的催生下,不少贴着网红属性的野生打卡点,以天然小众著称,引得一众游客纷至沓来。

白领梁馨(化名)便是被吸引的一员。她曾多次带着一家老小出行游玩在社交平台上看到的野生网红打卡点,多为尚未完全开发的溪流与水库。她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龙槽沟也曾在她的出行打卡的计划之中,“这事出了之后,我挺后怕的,近期都不再考虑带家人去野外玩水。”

表面风光旖旎的野生网红打卡点,背后却潜藏着一系列的安全隐患。

比如,在青海省格尔木市的315国道的U型公路,因其特有的奇特地貌,在社交平台上掀起一阵拍照狂热。不少游客、网红扎堆在公路上摆造型拍照,造成重大的事故隐患。

据媒体报道,青海交警总队表示,自从315国道在2018成为“网红”至2020年8月,仅记录在案的,就有8起因拍照造成的交通事故。

315国道/图源:网络

更早之前,2018年8月,四川遂宁一水库泄洪过后形成的河滩,在被当地网红分享到社交平台后,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沙滩”,吸引一波人前去拍照打卡,甚至戏水游泳。由于河滩地形复杂,地处闸口附近,在当月7天内连发两起事故,共致5人落水后3人殒命,“网红沙滩”成了“吃人沙滩”。

8月15日,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刘思敏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对于野外出游而言,安全是第一要素,游客应对风险因素有所了解,对社交平台上的游玩攻略要有自我辨别的能力,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同日,觅野CAMP APP创始人石健卿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社交平台在做旅游攻略引流以及推荐的时候,要有底线,运营团队应审核博主发布推荐出行地点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如今户外运动兴起,但人们所掌握的户外知识储备有限,只能依靠平台去引导和提醒。”他说道。

网红打卡地是否安全?

近年来,依靠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而成为网红打卡地的“野生”景点并不少。跟住小红书、抖音等去旅行,更成为近年不少网友喜欢的出游方式之一。

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平台的网红博主们靠这些所谓小众的地方吸引流量、吸引粉丝。同时,平台通过打造这些网红打卡地提高用户黏性,从而带动周边美食、民宿,以及露营产品等销售。

至于这些小众化、“野生”景点是否有安全隐患?此前,绝大部分平台都未有明显的提醒与警示。是否真的适合旅游?用户也的确要去到当地才知道。实际上,一些小众的地方,并不具备普罗大众旅游的条件。

市民张小姐对记者表示,去年初去广东省内某海边城市自驾游,当时就跟随许多小红书博主推荐,去到当地的一个网红打卡地。“原来它是一个位于海边的废弃建筑。相信许多人都是看了平台的‘种草’贴来的”,张小姐告诉记者,尽管拍照漂亮,但想起来才后怕,“当时在岸边大石与废弃建筑旁边都是没栏杆,海边风浪大。而且多人在拍照,一个不小心就容易出事”。

如今,在小红书上该景点依然是许多旅游博主们推荐的网红打卡点。记者留意,据张小姐描述的海边位置,如今已设置了护栏并挂上警示牌。然而,有博主的帖文中写到,“爬过栏杆可进入小楼,但安全问题自己承担”。有的博主则表示,海边浪很大,一定要注意安全。

近年,小红书因内容审核问题而频频上热搜。去年,小红书曾因“滤镜景点”被网友吐槽。随后,小红书发文道歉,反思对用户决策提供的多元信息不够充分:存在部分用户过度美化笔记的情况,且社区内“避坑”类的笔记展示不足。

去年12月,据央视新闻报道,小红书涉嫌泄露未成年隐私及内容审核不严问题。此后,小红书回应称,报道中提及的部分内容在此前的未成年专项回查中已被处理,同时平台近期将启动新一轮未成年治理专项,提升未成年用户和相关内容的识别能力。并重点针对未成年短视频内容、评论区画风等问题展开治理。

>>媒体评论<<

人民日报:轻率野游或让“尝鲜”变成“尝险”

8月13日下午,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龙门山镇后山下雨,引起龙槽沟区域突发山洪,导致群众被困,部分在河道上戏水、乘凉的游客被洪水冲走。截至目前,突发山洪灾害造成7人死亡、8人轻伤。悲剧的发生令我们痛心,也再次提醒人们,旅游出行安全第一,防汛减灾责任重大。

大自然有美丽温良的一面,也有咆哮不安的时刻。在社交媒体上,事发地龙槽沟是当地一个著名的“野生网红景点”,人来人往、其乐融融的景象吸引不少人前去打卡。但实际上,龙槽沟未经开发,缺少旅游配套设施,属于地质灾害点位,易发生泥石流、山洪灾害。此次山洪夺命悲剧的发生敲响了警钟,广大游客应选择正规景区,不要盲目从众,更不要轻易前往未开放开发和高风险区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所谓“仙境”有可能就是“险境”,轻率野游很可能让“尝鲜”变成“尝险”,切莫大意也大意不得。

龙槽沟发生山洪时视频截图

当前,一些地方仍处在汛期,特别是山区的气象条件、地质环境复杂多变,潜藏着危险。此次龙槽沟山洪灾害,便是由局地暴雨引发的“齐头水”,凶猛来势令身处河道的游客猝不及防。因此,汛期出行游玩,大家应尽量避开山区、河道等危险区,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灾害预警信息;接到预警或遭遇山洪时,要立即向沟道两边高坡方向逃生;一旦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消防、公安等救援部门取得联系,积极寻求援助。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掌握一定的应急避险知识,我们才能尽可能做到出行安心、游玩开心、家人放心。

应该看到,近年来,前往“野生网红打卡地”游玩的现象屡见不鲜。站在公路中间拍照,在桥梁两侧直播,在隧道里扎堆取景,在山溪里简易漂流,在野山坡上徒手攀爬……这些经由一些网红博主传播并引发一些人效仿的行为,让一些不是景区的地方成了网红景区,让一些危险丛生的地方再增风险。此类行为或是图一时之快,却拿生命开玩笑,不仅不能提倡,而且必须加强治理。围绕“野生网红打卡地”的种种乱象,如何举一反三、排查整改、查缺补漏、明确责任,是给各地区各部门各平台提出的全新课题,需要做得细之又细、实之又实。

乐而不忘忧,安而不忘危。旅游是放松身心、愉悦自在的过程,不管是到游乐场还是风景点,不管是露营还是溯溪,都要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做周全准备、保平安无虞。更重要的是,旅游安全与旅游文明是系统性工作,需要广大游客、各个景区、各地政府共同打造、一起呵护,该早防的要防好,该排雷的要彻底,该警示的要前置,织好织密安全防护网。归根结底,游客既要有敬畏之心又要增强自救意识,景区既要完善管理制度又要强化救助能力,社交平台既要注意内容排查也要加强风险警示,主管部门必须做到全过程、全链条管理。牢记安全、行有所止,防患未然、携手共进,惟有坚持安全第一,才能打造有序的旅游环境,也才能不负一路美景。

经济日报:游“野生”景点要提防着点

安全防范工作必须贯彻到各领域各环节,旅游业也不例外。社交平台要守牢安全底线,对“野生”景点“种草”笔记和推荐视频做下架处理,同时做出必要安全提示;地方相关主管部门要加强预警体系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游客自身要对旅游景区或旅游项目的安全性有基本了解,谨慎前往未经开发的区域。

户外旅行安全是老生常谈的话题。近日,四川彭州龙槽沟区域一处“野生”网红打卡点突发山洪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引发舆论广泛关注。户外之旅,本该其乐融融,却发生意外酿成悲剧,让人痛惜不已。

从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消息中不难发现,造成此次灾害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游客安全意识淡薄、不听劝阻的原因,也有当地政府管控力度不足和社交媒体“重流量轻安全”的传播效应。每一个问题看似都不是致命因素,但叠加在一起就引发了聚合效应。从这个角度来说,安全防范工作必须贯彻到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麻痹大意和侥幸心理,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

需要看到,“荒野求生”类的野外露营、徒步、登山等活动原本是非常小众的运动项目,有着特定的圈子,对参与者的身体素质、自救能力、安全意识都有较高的要求。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一些人迹罕至同时又缺少必要游览设施和安全保护措施的自然景观,不断暴露在公众的视野中,再加上不断有博主前去游玩体验,上传照片、视频,分享“种草”笔记,相关宣传诱导行为极大激发了不少旅游爱好者的兴趣,也让一些缺乏安全意识的普通游客跟风前往,这无疑为灾害事故埋下了隐患。

对于社交平台来说,在“博眼球”“赚流量”的同时,要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对信息内容的审核把关要更严格。对于未经安全风险评估的“野生”景点,要对相关“种草”笔记和推荐视频做下架处理,同时做出必要的安全提示。

今年,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将完成主体工作,未来可根据普查情况对现有的、新增的旅游景点以及自然灾害风险点进行风险等级划分,并在平台醒目位置增加必要的安全提示和风险警示,让人们在出行之前就掌握安全知识,减少意外发生的可能。

统计显示,每年洪涝灾害死亡失踪人数中60%以上是由山洪和泥石流造成的。对地方相关主管部门来说,要进一步加强对山洪灾害的防范应对工作,加强预警体系建设,探索建立专群结合的山洪灾害防御模式,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增强基层干部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和自防自救互救能力,做到“测得准、方向对、跑得快”,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对游客自身来说,出游时也要对旅游景区或旅游项目的安全性有基本了解,同时严格遵守景区的安全规定,对于一些未经开发的区域要谨慎前往,最大限度保护好自身安全。

浙江新闻:“网红打卡点”状况不断,莫让风景成陷阱

断裂的浮桥

去掉滤镜的风景,也可能是生命的“陷阱”。网红打卡点又出事了,近日大连一网红赶海景区因浮桥断裂,导致大量游客被困。8月16日,媒体从事发景区了解到,五六百名游客已经安全脱困,并办理了退票。

虽说这一次算是有惊无险,但是今年入夏以来,网红景区出的事实在不少。这两年,打着“秘境”“小众”"野奢”等标签的“网红打卡地”在社交媒体大量出现,虽然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向往人少景美的郊野景致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产生了许多安全隐患。近期造成人员伤亡的四川省彭州市龙槽沟就不说了,前段时间很红的315国道青海段的U型公路,游客不顾车来车往在道路中间摆pose拍照,险象环生。在我省,近日也有一些博主在网络发布建德“矿洞探险”“矿洞露营”等照片,吸引游客前往体验。这些矿洞在开采过程中,山上岩石受火药爆破震动,可能存在危险,目前当地村委会已将洞口全部封闭,以绝后患。

为什么加上“网红打卡点”的滤镜以后,这些严格意义上不能算景区、甚至暗藏巨大风险的地方,摇身一变就成了“流量担当”?

网红景点之所以能红,很大程度上就靠这层滤镜。原本平平无奇的水面,一番P图等操作之后变成“天空之镜”;一个有些浅滩的小水湾,照片调蓝一点,就成了“某某小马尔代夫”……这样一来,社交平台斩获了流量,博主们增加了粉丝,当地也借机搞一波宣传,拉动一下经济……而粉丝们也仿佛被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原来还有这样人少景美的好地方,速来!正如有位网友分析,随着户外运动的兴起,“网红景点”大行其道,主要还是有需求就有人投其所好。网红景点一来成本低廉,二来有一种“未经开发的大自然”这样的光环在,难怪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过去。

看起来是皆大欢喜的好事,怎么成为了陷阱?表面风光旖旎的野生网红打卡点,背后却潜藏着一系列的安全隐患。这些地方,一般处于人烟稀少的未开发状态,救援、交通、生命维持等基础设施和条件都不能跟真正的景区相比,并且危险程度未经专业评估,对普通人来说存在不小的风险。就拿矿洞来说,里面黑咕隆咚,不小心踏空跌落的话真的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而众多网红前去打卡,这在客观上容易让游客产生错觉:这里很安全。也许,有一些事故是因为天有不测风云,但更多的是这些不是景区的地方,在面临游客涌入的情况下缺乏安全预警的机制,而游客本身也缺少安全意识导致的。再加上一些不负责任的博主推波助澜,风景就这样变成了陷阱。

再美的风景,也不值得用生命去“打卡”。最美的风景,其实就是生命之美。对于个人来说,每个人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面对所谓网红打卡点,要理性评估风险,确保安全第一,勿存侥幸心理。社交平台在做旅游攻略引流以及推荐的时候,也要守住底线。运营团队应审核博主发布推荐出行地点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认真核实这些所谓的热帖,是否存在危险因素和不良引导。该下架的下架,该警告的警告。不能为了流量置他人的人身安全于不顾。无论何时,无论何事,安全永远是最重要的一条。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综合整理,素材来源: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洪智 通讯员 高玉瑞、齐鲁晚报、上游新闻、时代周报、浙江新闻、青岛早报、都市快报、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网友留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