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丨公共场合割伤狗舌头泄愤,除了谴责还应做些什么?

2022-09-10 06:56 红星新闻阅读 (49179) 扫描到手机

9月8日,浙江嘉兴,一名男子称拴在商铺门口的狗吓到自己的孩子,将狗的舌头割伤。视频显示,狗受伤的舌头耷拉到嘴外,几乎断掉。据目击者称:该男子声称狗几天前吓到自己小孩,导致孩子晚上做噩梦,问了几天没有找到狗主人,就用刀把狗的舌头割伤,附近居民和路人纷纷指责。

即便媒体对视频做了处理,但我们仍能看到狗的嘴部流血不止,地面也有血迹。这种画面,我们隔着手机屏幕都感到不适,更不用说对现场群众的观感影响有多恶劣了。视频里一居民指责该男子“残不残忍啊”,也是一般人面对这种场景最自然的反应。

首先要指出的是,必须对施暴男子的行为予以谴责。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人与他人所属物(有生命或者无生命的个人财产)之间发生交集或相互影响是非常常见的,哪怕是拥挤的地铁上不慎踩了别人,或者自家的孩子受到他人饲养动物的惊吓,难免发生侵权和纠纷。但正常情况下,一个具有良好素养的成年人,应该懂得用法律或社会规范来处理问题,而不以发泄和二次伤害为目的。涉事男子如果真是因为孩子被狗惊吓,完全可以通过与狗主人交涉,就算是流浪狗,也可采取报警等方式来维护自身权益。而他选择的方式,却是私自施以暴力,在公共场合伤害动物。这种行为本身已经不是解决问题,而是一种暴力的炫耀。

社会心理学对攻击行为的研究发现,暴力行为是有很强的模仿和传播能力的。人和动物都会通过“学习、回报、模仿”而内化攻击行为。譬如该男子的行为,如果得不到有力的阻止和纠正,他本人以及他认为在“保护”的儿子,甚至事件的“观众”,都可能出现对暴力合理化的心理倾向,仿佛只要是自认为正当,就可以大打出手。其实,这种做法对社会秩序和公序良俗的破坏作用不可忽视,需要法律的严格约束和惩戒。

另外,我们经常看到人和动物发生冲突的新闻,这背后也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我们现在与动物的距离越来越近,但似乎仍没有做好准备面对这一切。

一个是人类生活的城市不断扩大,越来越多地挤占或者侵入了原本属于野生动物的空间。另一方面,我们也越来越多地饲养宠物,于是,不管喜不喜欢,和动物频繁打交道都成了常态。但不少人对动物的理解和认识还没跟上,比如宠物主人并不懂得正确饲养,不文明饲养行为往往造成社会上另一些人的反感、排斥甚至对立。除此之外,我们对各种容易进入视野的野生动物,也缺乏科学的相处之道。比如在网络媒体中把诸如土拨鼠等长相可爱的动物过度拟人化而不恰当接近,完全忽视其潜在的包括鼠疫传播在内的安全风险。甚至不少人以为,网络视频里土拨鼠的那声“啊”,真是它们自己发出的声音。

因此,这起伤狗事件带给我们的思考,不只是对暴力行为加以约束和打击的问题,而是我们的社会还需要全民科普,特别要从实际生活出发,普及科学和动物相处的知识和技能,正确识别猫狗等常见家养宠物的行为特征,避免因为错误理解动物行为而导致危险。在某种意义上,如何和动物相处,破除相关错误认知,应该作为一门面向全社会的安全教育,甚至是通识教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