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圈视野下的经开区|威海攻略:错位进击

2022-09-17 08:50 大众报业·风口财经阅读 (53043) 扫描到手机

风口财经记者 吕华

  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经开区”,是中国最早在沿海开放城市设立的以发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的特定区域,后来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实行经济特区的某些较为特殊的优惠政策和措施。

  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引领的过程中,“经开区”始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根据赛迪顾问最新发布的《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2022)》(下称“报告”),截至2021年,国家级经开区共计230家,其中东部地区112家,中部地区65家,西部地区20家。国家级经开区生产总值自2016年开始逐年增长,截止2021年已达到13.7万亿元。

  可以说,经开区是“挑大梁”的重要载体,区域间的发展竟逐,很大一部分胜算来自于经开区间的较量。

  1984年,中国在青岛、烟台、大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建立了第一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深化,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战略的需要,经开区建设也从沿海地区向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会城市、区域中心城市拓展。

  如今,距离首批国家级经开区设立已过去38年,作为“设区重镇”的胶东五市,经开区面临着怎样的发展现状?风口财经对此展开调研。

  在胶东五市经开区的竞逐中,威海经开区(下简称“经区”)一直属于“小而美”的存在。

  论资历,继青岛、烟台经开区开放八年之后,1992年才设立的经区称不上最年长;论家底,面积仅为潍坊经开区的七分之一、人口仅为青岛经开区的四分之一,经区又算不得最富有。然而,就是这个各方资源看起来并不占优势的经区,硬是摸索出了一条独具锋芒的发展之路。

  全球第一的客滚轮订单量、全国首个服务贸易实体园区、中国北方最大的海边房车营地、全省首个政务服务窗口“一表四单”闭环工作法……如今,越来越多的“首”、“最”、“第一”已成为经区的荣誉加持。

  窥一斑而知全豹,经区的风貌足以成为威海避其锋芒、错位发展的某种映射,如何避免产业同质内卷,推动胶东一体化协同发展?通过解读经区,或许能为威海提供一点思路。

三产占比最高,现代服务业极具辨识度

  如何在竞争中扬长避短、以弱胜强,对每个城市或地区来说都是重要命题。

  纵观胶东五市经开区的产业现状,可以很明显地发现各地园区的诸多“同质化”,例如:五市经开区的主导产业全部包含汽车与零部件制造,烟台的特色产业被威海全覆盖,各市又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海洋工程等方面有多处重合。

  形不成“差异化”是竞争的大忌,顶层设计早就意识到了这一问题。2020年1月14日,山东省政府发布发《关于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实现胶东经济圈“产业一体化”,引导胶东五市错位协同发展。

  两年的时间过去了,经区显然已经在如何与其他四市形成错位竞争中找对了“路子”:在清一色以工业为主导的打法中,经区却坚持将第三产业做到最高占比。

  2021年,经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9.37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38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9.49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93.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37∶61。

  现代服务业是经区递出的一张极具辨识度的“金名片”:

  “智慧谷园区”是经区倾力打造的全国首个服务贸易实体园区,聚集了人才、投融资、政策、技术、政务、合作交流、国际化信息产业合作、金领驿站八大专业服务平台,为企业搭建起全链条、专业化、保姆式的服务生态体系;

  韩乐坊是以韩风、韩流、韩韵为特色打造的国内首家韩文化主题商业公园,正宗的韩国商品、浓郁的韩国风情、地道的韩国文化汇聚于此,使韩乐坊跻身全省首批29个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之一,成为威海最靓丽、最集中的韩式“夜生活”首选地;

  近年来,威海经开区充分利用“山、海、林、城、商”等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创新推动“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重点培育发展了44公里黄金岸线游,东浦湾房车营地是统筹生态修复和资源开发,打造的集餐饮住宿、景区游览、亲海体验于一体的中国北方最大的海边房车营地……

  威海正立足自身实际,瞄准精致城市建设和现代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契合点,呈现出更具竞争力的城市形象。

“链”齐“朋友圈”,客滚船订单量全球领先

  服务业做得好,是否就意味着制造业会成为弱项?长期以来,两业此消彼长的言论,甚至在一些特大城市仍然存在,比如魔都上海。而对标上海的威海,却交出了一份制造业“高分答卷”。

  刚刚过去的八月,招商局金陵船舶(威海)有限公司(下简称“招商金陵”)与中日国际轮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日国际轮渡”)在上海举行新造船项目签约仪式,新造船项目是国内自主研发的首艘满足EEDI第三阶段要求的客滚船。“ 招商金陵在车滚、货滚和客滚等特种船舶建造方面具有世界领先的技术水平和生产业绩……”招商局金陵船舶(威海)有限公司负责人对此表示,据了解,目前招商金陵的客滚船国际手持订单量已做到全球第一,单期排到2027年。

  “威海造”船舶为何如此受青睐?

  雄厚的技术实力固然是重要原因之一,招商金陵已交付的Stena E-Flexer系列客滚船,将线型优化做到了极致,在其航线上均是最先进、最高效、最节能、最豪华的船型,成为现代欧洲短途国际航线高端客滚船的典范;首制船STENA ESTRID(W0263)被德国汉堡水池评为“近十年最佳线型”,斩获了国际SHIPPAX峰会2020年度最佳概念奖,并荣获了山东省第三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金奖、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

  产业相关配套环境的打造也是重中之重,在距离招商金陵5公里之外,从事船用螺杆泵、离心泵的生产和售后服务赛科泵业(威海)有限公司(下简称“赛科泵业”)与招商金陵实现了业务“联动”。据了解,赛科泵业致力于打造集商务、工程技术、制造服务的一体化船舶支持中心,是美国赛科国际集团在中国区唯一的生产工厂。

  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是威海的传统优势产业,如何将优势进一步放大,补齐上下游产业链,“链”齐“朋友圈”是关键。为此,经区锚定高端客滚船、大型无人船艇、海上风电装备、高端设备制造等产业方向,投资3亿多元在崮山镇打造7.4平方公里的海工装备产业园,另外,汇集了中船集团716所、北大海洋研究院、哈工大天智研究院等高等级科研平台,产、学、研各方配套资源齐全。

  9月15日,国新办举行的维护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将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强化区域间、上下游协调联动,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站在更高维度上,经区的产业发展战略已在国家层面得到“肯定”。

政策鼓励科技创新,“三办”优化营商环境

  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从60家增加到204家、年均增长率超过50%、三年增长2.4倍……这是经区在过往三年时间里交出的成绩单,企业壮大的背后,优越的营商环境发挥着重要支撑。

  位于经开区中心地带的商务区办公楼内,威海瞪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下简称“瞪羚科技”)的员工们正在紧张有序地装订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材料,作为一个初创的科技服务机构,仅仅2020年和2021年两年,瞪羚科技就协助21个经开区的企业成功创建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经开区的创新氛围日益浓厚,经开区管委出台的科技创新政策不但对创建高新企业的扶持力度大,对我们中介机构也给予了鼓励扶持。我们正在培育的企业超过20个,争取今年的业绩能跃上一个新台阶。” 谈到对高新企业的培育,公司总经理邵钰峻充满了信心。

  在招商金陵的研发中心内,技术人员正在借助刚取得突破的跨流程3D一体化设计技术,对新船型进行设计。自招商金陵成立后,经开区坚持把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仅在过去的2021年里,在科技部门的支持和引导下,经开区牵头创建了“威海市高端客滚船舶技术创新中心”,“高端客滚船高效建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成功列入省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获省级扶持资金1395万元,相关成果获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近年来,威海经开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精心打造“凡事我来办,一切经心办”服务品牌,为建设项目提供项目审批“一站办”、 转变角色“我来办”、 定制服务“经心办”的精致审批服务,为企业畅通绿色通道、广开方便之门。

  “近两年我区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和认定数量都达到了历年之最,从不足百家到突破二百家,中间仅仅经过了一年。可以说经过了多年的努力,我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经开区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和政策环境,通过梯次培育、政策扶持、服务配合等措施,全力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创建,助力开发区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 “小而美”的威海经开区正迸发出不容忽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