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岱财评|10年净增上市公司27户,山东国企“资本引擎”因何强劲?

2022-09-23 15:05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阅读 (65488) 扫描到手机

9月23日,山东省委宣传部举行“山东这十年”系列主题发布会第二场省属国资国企专场。会上发布了这样一组数据:截至目前,山东省属控股上市公司已达49户,发行股票56只,10年净增上市公司27户,上市公司户数增长122.73%;10年来,实现首发上市融资214.13亿元,上市公司再融资626.37亿元,省属企业向上市公司注入资产731.70亿元,上市公司并购集团外资产1015.10亿元。

上市公司可以看作是国有企业里的“优等生”,10年来,山东引导省属企业通过首发上市、资产注入、重组整合等推进资产证券化,在强化资本运营中,国有经济实现了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

党的十八大开启新一轮国企改革攻坚突破阶段并取得了一系列新的重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在省委、省政府强力推动下,山东全面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开创了国企改革“山东模式”,这当中,激发企业活力、健全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如一条红线贯穿整个改革过程,而资产证券化是一项重要举措。这是因为,资本市场是规范、透明、开放的市场,国有企业上市不仅能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公司治理,在外部监督上,更可实现国资委、证监会、交易所、中小股东、中介机构、媒体的监督合力,从而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市场化运作的适应力和自觉性。

围绕资产证券化,山东注重顶层设计,从整体上制定政策,搭建一套系统完备的制度框架,为推进资产证券化提供有力保障。省国资委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省属企业资产证券化工作的通知》《关于提高上市公司控制力的通知》《关于规范省属企业上市公司并购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明确将资产证券化作为混改的首选方式,从推进优质资产首发上市、上市公司再融资、关联资产注入、开展上市公司并购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并通过授权放权、考核激励等压实省属企业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推进这项改革的过程中,山东坚持积极稳妥、分类施策。按照“培育一批、股改一批、上市一批”的总体要求,山东通过梳理筛选优质拟上市企业建立上市资源后备库,针对拟上市企业经营状况、发展阶段和资金需求,结合境内外上市的资格条件、监管导向和投资者关注热点等,分层分类选择上市地点。10年来,首发上市企业11户,其中A股公司3户,募集资金39.43亿元,H股7户,募集资金122.7亿元,国外上市1户,募集资金52亿元。当中涌现出不少勇于进取、积极探索的生动实践:中泰证券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实现省属券商登陆资本市场;山东能源新风光电子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成为山东国企科创板第一股;法拉第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成为境外并购且在异地上市的成功案例。

全面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基础上,山东进一步引导省属企业统筹做好价值创造、价值运营和价值实现。比如,支持上市公司利用增发、配股、可转债等开展再融资,做强主业;鼓励省属企业将关联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减少同业竞争,规范关联交易;引导省属企业运用上市公司回购、国有股东增减持、股权激励等实现价值合理回归。10年来,省属控股上市公司形成一批如兖矿能源、潍柴动力、山东黄金、华鲁恒升等具有较强行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绩优股。截至今年6月底,市值过500亿元的省属上市公司达到5家,在山东市值前十的上市公司中省属企业占据4席,显示出国有经济控制力、影响力等进一步增强。

今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山东各项重点改革任务完成情况走在全国前列,但在提升国有资产的资产证券化率、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方面,依然有许多文章可做。比如,产业链供应链向中高端攀升的过程离不开优势资源整合,这就需要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进一步发挥优势,对主业或主业上下游产业实施资源整合,提高资产运营质量和效益。坚持市场化、法制化方向,统筹上市公司内生发展和借助资本市场做强做大,推动省属企业上市公司内强质地、外塑形象,国有经济这一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点将更加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