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周刊|人间晚“情”,风雨同行!这两对老人的“黄昏恋”故事,能否温润您的心灵?

2022-09-26 08:48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55245)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刘笑笑

十年前,69岁的匙世全和65岁的袁秀珍在青岛公益红娘薛伟的撮合下相识。第一次见面,袁秀珍去匙世全家里坐了坐,看到一个单身老头把家收拾得利落干净,感觉是个“能踏实过日子的人”。

跟张乃风在一起后的第六年,吴常明住了七次医院,每一次都是张乃风陪在床前,端屎端尿。身体康复后,吴常明拉着张乃风去领了证,又在自己唯一的房产证上加上了对方的名字……

这是两个修成正果的“黄昏恋”故事,也是两对老人能够正视自己暮年需求、勇敢寻找幸福的故事。他们在新的关系中得到了温暖和治愈,也给予了彼此面对老去和疾病的勇气。

找个踏实过日子的

现在,79岁的匙世全和75岁的袁秀珍几乎是24小时形影不离。

时间被他俩做好了标注,每天井井有条。早上,两人一起上东南山公园遛弯儿,下山后顺便去家门口的早市买菜。回到家,袁秀珍腰腿疼,总要躺一会儿,这个工夫,匙世全把早餐做好端上饭桌。下午,两人再一起坐着公交车去袁秀珍的小儿子家,接小孙女放学,给孩子做晚饭。

匙世全和袁秀珍

袁秀珍的小孙女是两个老人一起带大的,匙世全把他当成亲孙女一样疼,小丫头跟匙世全也很亲,并不知道爷爷跟自己毫无血缘关系。

从9年前小孙女出生,他俩就一起去儿子家帮忙看孩子。儿媳上班,他俩“上班”,儿媳下班,他俩也“下班”回家。有时候儿媳上夜班到晚上10点,他俩坐着末班车回到家就11点多了。

“这些年,老匙跟着我吃累了。”袁秀珍说这话的时候,匙世全赶紧摆摆手,语气温和,“我们两个人既然在一起了,她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不要计较这些。”

匙世全总是笑呵呵的。袁秀珍耳朵有点背,有时候听不清别人说话,她侧侧耳朵,还没等让对方再重复一遍,一旁的匙世全就跟她复述了。

“两个人性格互补,都不是爱计较的人。”喜康助老服务中心负责人薛伟从事公益红娘15年,撮合了2000多对单身老人,匙世全和袁秀珍是众多牵线成功的案例中,让薛伟颇为自豪的一对儿。

袁秀珍是2011年参加一场老年相亲会认识的薛伟,通过慢慢接触,薛伟发现她性格豪爽,心眼儿好,但是性子有点急,根据多年的红娘经验,认为她适合找个“脾气好、性格温和的老伴”。

转年冬天,匙世全出现了。那是他第一次参加相亲会,干净利落、本分实在,给薛伟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匙世全是普通的退休工人,退休金不高,对于找老伴,他的要求也不高,“心眼儿好,能踏实过日子就行。”

之前给袁秀珍介绍了几个对象都因“眼缘不行”没成,一了解到匙世全的情况,薛伟就为两人牵了线。原本薛伟约两位老人几天之后的周一见面,但巧合的是,他俩不约而同地出现在了周末相亲会上,提前见了面。

匙世全和袁秀珍老人外出旅游时的合影

当时,一屋子的老年人,多到挪不动身。在嘈杂的环境里,袁秀珍更听不清匙世全说话。于是,匙世全把她叫了出去。室外很冷,匙世全突然说了句:“要不去我家坐坐吧。”

听到这句话,袁秀珍的心沉下去一半,“第一次见面就往家里带,这人也太随便了吧。”转念一想,又答应了,“去就去,正好他也没有提前准备,去看看他家里什么样儿。”袁秀珍可听说过,有些单身老头自己住,锅不刷碗不洗,酒瓶子扔一地,把家里造得乱七八糟。

到了匙世全家,她大吃一惊。这个独自居住的单身老头,竟然把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厨房里锅碗瓢盆摆放有序,地板擦得锃亮,床上被子叠得板板正正,沙发上套着床单布做的沙发套,不光干净,连个褶皱都没有。

“这个老头看来挺勤快挺爱干净的,没有什么不良生活习惯。”袁秀珍在屋子里打量着。而从她流露出的表情中,匙世全看出“对方对自己应该挺满意的”。

事实证明,袁秀珍当时的判断一点没错。当兵出身的匙世全自律又勤快,跟前妻生活的时候,就争着抢着做家务,甚至家里的床单被罩衣服,都是他来洗。跟袁秀珍一起生活后,匙世全继续承包了大部分家务。

第一次见面后,两人决定“处处看看”。

不图钱,也不图东西

其实,再找个老伴一起生活,并不是袁秀珍主动迈出的这一步。

袁秀珍和前夫同是参加青海生产建设兵团的青岛知青,在异地他乡相识相恋,一起经历过最艰苦的岁月,感情非常深厚。18年前,袁秀珍57岁。本以为两个人能携手走完一生,谁知前夫却因肠癌离她而去。

“天一下子塌了,生活失去了奔头,天天把自己关在家里,哭得泪都干了。”袁秀珍变得不爱说话,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成宿成宿睡不着觉,也不想见人,尤其是熟人,对方还没开口,她就先掉泪。

很多年以后,袁秀珍才知道还有抑郁症这种病,觉得当时自己的种种表现,像极了。

以前热情开朗的一个人突然就蔫了,袁秀珍的老邻居们看不下去了,天天往她家里跑。织毛衣、钩鞋、钩包、钩手机套、绣十字绣……大家带着新学来的、各种花样的针织手艺聚在袁秀珍家,拽着她一起做手工、聊天,转移她的注意力。袁秀珍光拖鞋就钩了百八十双,单的、棉的、大人的、小孩的,自己家人穿不过来,就到处送,连老家的亲戚都穿上了她钩的鞋。

整整在家里待了6年,袁秀珍才走出了丧偶的阴霾。

慢慢恢复了精气神,她的身体状况却大不如从前,三天两头地头疼、感冒,“只要周围有个感冒的,自己十有八九就能被传染。每次来流感,一次不落地中招”。

袁秀珍有两个儿子,都已经成家。一般的头疼脑热,她能不麻烦孩子就不麻烦,自己默默扛着。那段时间,家里啥都可以缺,就不能缺了药。

其实,一个人生活,最难熬过的还是孤独,尤其是生命中那个最亲密的伴侣突然不在了,所有的甘苦只能独自咀嚼。“出门是一个人,进门还是一个人,没人说话,饭总是吃了上顿不管下顿。”

袁秀珍的这种生活,匙世全也正在经历着。

2005年,匙世全的老伴因病去世。此后,家成了他每天最不愿意待的地方。“睁开眼就赶紧出门,去爬个山或者去公园看人家下棋,一直到很晚才回来,就怕一个人在家里,太孤单了,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那几年,身高一米七多的匙世全,瘦得只剩110斤。

看姐姐一个人过得孤单,2011年,袁秀珍的妹妹从报纸上得知中山公园有个老年相亲会后,生拉硬拽着袁秀珍去了现场。袁秀珍第一次意识到,这个世界上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单身老人原来这么多。他们有的在一排排择偶资料卡前仔细寻找着中意的对象,有的已经三三两两地交谈起来。袁秀珍不好意思上前,直到相亲会散场,才敢走到还没来得及撤下的择偶资料卡前扫上一眼。

眼看相亲会要收摊了,妹妹赶紧拉着她找工作人员报上了名。几天之后,薛伟给袁秀珍打来电话,问她想找个什么样的老伴?“人品好,身体健康,能安安稳稳过日子就行。”袁秀珍说,“我不图钱,也不图东西。”

都认可,才能处下去

张乃风的际遇,跟袁秀珍相似。2005年,前夫因病过世。此时,一儿一女已经结婚。“一开始并不想找,觉得太麻烦了,再找个老伴等于是连结四个家庭,又要养老又要帮小,不如就这样自己过下去。”

2007年,56岁的张乃风被朋友拉着去了喜康助老服务中心。她脾气好,责任心强,很快成了助老服务中心志愿团的副团长,经常帮忙组织各种活动,任劳任怨。薛伟很喜欢这个平时话不多、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不计较的老人,总惦记着给她找个好老伴。

但是,张乃风有一个“减分项”——需要照看年幼的小孙子。很多男性老人一听女方要看孩子,就直接免谈了。理由是找个老伴整天光忙活孩子去了,哪还有心思陪着自己?

彼时,在报名相亲的众多老年人中,1944年出生的吴常明也在照顾自己的外孙,每天接送外孙上下幼儿园,还要给外孙做晚饭。薛伟给他介绍了五六个对象,都没成。

吴常明的前妻在1993年就去世了,这十几年来,都是他一个人拉扯两个女儿。早些年,别人给他介绍对象,对方都嫌他是个工人,挣钱少,条件不好。后来两个女儿参加了工作,生活条件好了起来,都鼓励他再找个老伴。

有一天,薛伟把他叫了过去,“如果相信我的眼光,你就跟张姐处处,她是标准的贤妻良母,你俩肯定合适。”

对于两人第一次相见的日子,吴常明和张乃风都记得清楚——2009年1月7日。后来每到这一天,吴常明总会给张乃风送上一份小礼物纪念一下。

吴常明和张乃风

“也不是一见钟情,就觉得彼此还行,条件差不多,那就牵手往前走两步看看。不错的话,就再往前走两步。”但是,有一点吴常明有言在先,“我们不是年轻人谈恋爱,你情我愿就行。必须跟父母子女也见见面,他们认可了,我们才能处下去。”

此后不久,正好赶上张乃风的老母亲过78岁生日。那天,她带着吴常明见了母亲、孩子和亲戚。第一次见面,大家对吴常明印象不错。

吴常明的两个女儿也很支持,“只要阿姨对你好,你高兴就行。”

得到双方家庭的认可,两位老人走到了一起。张乃风平时跟儿子一家住在一起,居住空间相对局促些,于是便搬到了吴常明家。不过,由于儿子工作性质特殊,顾不上家,儿媳工作又是三班倒,只要儿媳上夜班,她就要帮忙照顾孙子。

吴常明没去帮过忙,但也没在张乃风面前抱怨过,他同样在照看外孙,能理解。

两人搭伙过日子,吴常明“管吃管住”,不让张乃风掏自己的钱。“我退休金比她多点,经济条件比她好,那就多出点。说得难听些,我一个人住如果有病有灾的,去医院还得找陪护,在家还得找保姆,花的不得比这些多了去了?”吴常明说话直来直去,“甭算计这些,算计来算计去,人都入土了,过不上好日子。”

老了老了,来了福气

匙世全跟袁秀珍相处了没多长时间,有一天,他把自己的存折拿出来交给袁秀珍保管。不光袁秀珍吓了一大跳,就连匙世全的儿子知道后都很担心,父亲是不是被人骗了?

袁秀珍坚决不收,“我也不是没有退休金,够花就行,管他的钱干吗?”她觉得,毕竟是半路相遇的两个人,各自都有子女,即使对方再信任,涉及到财产,也难免产生误会和麻烦。

匙世全的这份实在,袁秀珍领教过不止一回了。两人认识十多天的时候,匙世全给她打电话,想去她家里坐坐。恰巧,袁秀珍感冒了。为了考验匙世全,她回绝了,“不行,我感冒了不舒服,你别来了。”

袁秀珍心里盘算着,“如果他真心愿意的话,一听说我感冒,肯定更得过来看看我。”

谁知,匙世全把重点放在了“你别来了”上,“人家不让我去,说不定是不愿意我去,那我就不去了呗。”

这下袁秀珍伤心了,给薛伟打电话,“不谈了,不谈了,这样的老伴,等我以后有了病他也不会上心。”

薛伟赶紧找匙世全了解情况,一听有误会,薛伟把这个实在的老头“数落”了一顿,“人家不好意思,推辞一下不让你去,你就不能打个电话关心关心?”转过头,她又去批评袁秀珍,“这件事是你虚了,人家匙大哥实在,没那么多心眼儿。”

第二天,下着雪,公交车都上了防滑链。不顾袁秀珍劝阻,匙世全铁了心,“就算是下刀子也要去看看她”。

他带去了虾和水果,两个人一起包了顿饺子,从各自之前的老伴,聊到各自的孩子,聊到这几年一个人孤独的生活,两个老人有了惺惺相惜的感觉。

很快到了2013年元旦,匙世全和袁秀珍把两家的子女们凑在一块,在饭店吃了顿饭。两个大家庭,三个儿子三个儿媳,一个孙女两个孙子,大家有说有笑地围坐在老人身旁,这种热热闹闹的感觉,他俩好多年没有感受过了。

看孩子们相处融洽,匙世全和袁秀珍心里高兴,端起了酒杯。这时,袁秀珍上小学的孙子突然冒出一句:“奶奶,你和爷爷是不是应该喝个交杯酒?”

这个画面至今回忆起来,两人都合不拢嘴。也是从那一刻开始,他们成了一家人。

往后逢年过节,11口人总要凑在一起庆祝,三个儿子轮流做东。三个儿媳妇也比着赛着尽孝心。匙世全的很多衣服、鞋子,都是袁秀珍的儿媳妇给买的。生日、三八妇女节、母亲节,袁秀珍也总会收到匙世全的儿媳妇送的化妆品或衣服。

袁秀珍又爱说爱笑了。匙世全不仅脸色红润起来,脸也圆润起来,就连大姨子见到他都夸,“老了老了,来了福气了”。

久病床前“老来伴”

老来相伴,不只是相伴老去,还要面对各种疾病的到来,这也是对“黄昏恋”的考验。一场病痛,足以看清对方的真心。

2015年,与张乃风在一起的第六年,吴常明遭遇了生命中的一道坎。一年的时间,他住了七次医院,动了两次大手术。先是小腿烫伤、植皮,住院一周;又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做手术,住了半个月院;后来又因为急性心衰、前列腺增生、胃病等多次住院。

住院期间,两个女儿不方便贴身照顾,全是张乃风陪床。腰椎手术后,吴常明躺在病床上无法翻身。张乃风掐着时间,一过两个小时,就为他翻翻身。吴常明人高马大,她一个人吃力地拽着他身下的床单,半卷着把他从左侧卧调成仰卧,由仰卧调成右侧卧……

无法下床时,擦洗身体、吃喝拉撒都是张乃风悉心伺候,她连眉毛都没皱一下。同病房的人都夸张乃风会照顾人,谁也不知道他俩是“老来伴”。

吴常明和张乃风翻看他们的婚纱照

“一次两次能受得了,三天两头住院谁受得了?一般人走也就走了。”对于张乃风的不离不弃,吴常明很过意不去。有一次,张乃风靠在病床边为自己接大便,背对着张乃风,吴常明感动得落了泪。

薛伟去医院看望他,吴常明当着薛伟的面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多亏了你张姐,她是我的恩人。这一点,可能原配夫人也未必能做到。”

张乃风笑笑,“人老了都会长病,两口子谁先长病谁沾光。既然跟了他,就应该照顾他,这是我的责任。”

在张乃风的精心照顾下,吴常明的身体逐渐康复。2017年,他拉着张乃风去民政局婚姻登记处领了证。

“如果说头两年一点防备也没有,那是假的,但是经历了一次次患难与共,也就更加珍惜这个缘分。”原配夫妻有的,吴常明一样不落都要给张乃风。

经过跟女儿们商量,吴常明在自己房子的房产证上,加上了张乃风的名字。他不想在晚年这份来之不易的感情中,留有缺憾。

曾经担心自己生了病,对方会“不上心”的袁秀珍,早就“放一百个心了”。她偷偷对薛伟说,“这个老伴,不亚于之前的老伴。”

前几年,袁秀珍后背上长了一个脂肪瘤,动了手术,匙世全搬了张行军床,在医院里日夜守护了九天。袁秀珍出现了便秘,四五天不排一次便,匙世全二话不说,戴上塑料手套,一点点帮她把干结的大便抠出来。

真心换真心。袁秀珍做了好吃的,第一个想到的是“老三”,也就是匙世全的儿子;怕匙世全累着,腰疼她也抢着做饭;偶尔哪次匙世全独自出门办事,她放心不下,一会儿一个电话打过去:“到哪里了?”“怎么还不回来?”“过马路注意点”……

吴常明和张乃风的婚纱照

相处这些年,没有磕磕绊绊吗?“哪能没有。”不过,袁秀珍都想不起来两人曾因哪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斗嘴了,那些不值一提的琐碎,都湮没在了相依相伴的幸福里。

这两位年龄加起来已经超过150岁的老人,无论走到哪儿都是手牵着手。在他们外出游玩时拍的照片里,两个人或站或坐,都依偎在一起,洋溢着畅快的笑。

在单身老人活动上,匙世全和袁秀珍、吴常明和张乃风两对老人,都曾多次被薛伟请去分享经验。“不计较”,是他们提到过最多的词。

“人老了,过一天少一天,哪能经得起肆意折腾?这把岁数的人,走到一起不容易,只要两个人是真心过日子,必须学会互相包容,不计较。”吴常明说。

在他家的电视墙上,挂着两幅全家福,分别是去年老两口先后过生日时,一大家14口人拍的合影。全家福正对面墙上,则是一幅大大的婚纱照。照片里,这对古稀的老人身着西装、婚纱,笑意盈盈,仿佛年轻了十几岁。

《我教老人谈恋爱》

  在喜康助老服务中心的墙上,挂满了相亲大会的展板,上面是一对对老人牵手成功后留下的幸福瞬间。

  15年,“红娘”薛伟撮合成功了2600多对单身老年人。这个数字是令人欣慰的,但是,如果放在9万人次的相亲报名数据中,又少得可怜。

  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显示,空巢老人数量突破1亿,其中不少为独居老人与孤寡老人。而根据此前媒体报道,包括丧偶或离异的老人在内,中国单身老人的数量占老年人总数的25%~30%,估计有7000多万。

  这个庞大数字背后有着怎样的孤独与苦闷,我们无从知道。但是,跟单身老人打了十几年交道,薛伟听过了太多令人心酸的故事。所以,只要老人们能勇敢地向前迈出一步,她就会全力以赴帮他们去找个伴,“促成一对是一对”。

       以下是薛伟的讲述——

憋急了,对墙说几句

  当红娘,属于无心插柳柳成荫。

  2006年,我40岁,在一家药品公司干经理。有一天,老同学找到我,说他们单位要组织一场老年人相亲会,需要几个报名点。我寻思,多大的事啊,不就接待几个来报名的老人?当场答应了。

  好家伙,谁也没想到,报名那天,现场被老年人挤得水泄不通,最后一统计——3000多人。

  打那以后,我们公司渐渐成了单身老人的“据点”,他们不时上门坐坐、聊聊天,等着有人给他们“找对象”。我这人也爱瞎操心,工作之余老琢磨着谁跟谁合适,帮忙撮合撮合。2007年,还真促成了几对,我成了名副其实的红娘,单身老人一批一批找上门来。

  后来,公司效益不好关了,我正准备另找工作,结果好多单身老人给我打电话,说他们没地方去了,怕我不再帮忙介绍了……没办法,我就租了一个门头,做点小生意的同时继续当红娘,这样老人们又有了一个可以去的地方。

       在没接触单身老人这个群体以前,根本没法想象有些老人的生活过得多艰难、无助、绝望——

  有位60多岁的老太太,老伴去世了,两个女儿一个在国外,一个在外地。认识我之后,经常找我聊天,跟我说,“我一个人在家太孤独了,有时候一个星期不说一句话。憋急了,就对着墙说几句。”

  有位80多岁的大爷,四个儿子,老伴去世后跟小儿子住。夏天跟孩子住一起不方便,他就出去租了个房。有段时间没见到他,一打听才知道生病了。我去看他,发现屋里有两只大苍蝇,嗡嗡地乱飞。我下意识地随手拿起块布想打死它们,没想到老人赶紧制止了我,说:“别打别打,这是我养的。我一个人太寂寞了,养只苍蝇还有点儿动静。”

  这些听了让人心酸的故事太多太多了,老人不可能去跟子女说。很多单身老人想找个老伴,就是想找个能陪自己说话的人。这种情感上的需求,再孝顺的子女恐怕也替代不了。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生活需求。60岁的李大哥老伴去世四年了,一直自己一个人住,本来不想再找老伴了。有一天,他躺在床上,突然感觉下半身不能动了。当时手机在客厅充电,他只能咬着牙用被子裹住自己,滚到地下,然后爬到客厅,才给儿子打了个电话。身体好了之后,他就来我这报名了。

  子女一开始不能理解,李大哥拍了桌子,“你们能24小时陪着我?我就是要找个关键时刻能给我打120的人!”

  人老了,生活上尤其需要照料。但是现在年轻人、中年人的工作生活压力那么大,对父母难免照顾不过来,隔三差五回家看看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跟很多独居的单身老人聊天,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习惯,就是晚上睡觉不敢反锁门。有个大爷跟我说,他的邻居是个独居老太太,有一天突然中风摔倒了,门被她反锁,子女去了拿着钥匙开不开门,最后找人从厨房破窗进的屋。

  你说单身老人应不应该找个伴儿?应该,而且是“刚需”。

要面子还是要日子

  大多数单身老人找老伴,无外乎几方面的要求:

  首先得人品好。人品不合格,就是“危险品”。

  身体得好,否则一进门就得伺候病号。毕竟认识时间短,没有感情基础。

  还得能聊得来,否则一开口把人堵得喘不动气,那也不行。谁这么大年纪了还去找气受?性格都形成六七十年了,磨合起来成本太高,也没有那么多时间。

  再就是房子。两个老人走到一起,都希望有个共同的独立生活空间,不愿意跟对方的子女生活在一起。

  68岁的李大姐曾经相中了一个单身老人,对方老实忠厚,跟儿子一起住,房子要留给儿子结婚。李大姐的老房征收后也是跟女儿一起生活,所以就没有“两个人的空间”,这段感情最终无疾而终。

  不过,也有些单身老人把经济条件看得太重,其中以女性较多。有的提出来,“我的退休工资就低,不能找个比我还低的”;一些条件好的也提出来,“我可不想找个比我退休金低的”。

  她们没想明白,男性寿命普遍短于女性,相亲队伍中男女老人的性别比例为1:3,本来男性就少,上哪去找那么多条件好的?

  遇到择偶条件不切实际的,我就忍不住打击打击她们。前几年有个大姐,跟我提了一大堆条件,还必须得是有房有车的。我直截了当告诉她,如果不降条件,你在我这里找不上。

  以我这么多年的经验,但凡是相亲成功的,双方要求都不高,心里清楚自己真正需求的是什么。一到周末相亲会,我就找那些成功的老人分享经验,告诉大家他们为什么成了,人家怎么过的,老头怎么对待老太太的,老太太怎么照顾老头的。

  曾经有个长得不错的大姐,打扮得也很精致,想找个知冷知热、生病有人倒水的人。我给她介绍了一个大哥,条件相当,但是长相很一般。两人相处了几次,大姐对大哥其他方面还算满意,就是颜值上过不了关。大姐跟我说,“我得回家考虑一下,是要面子还是要日子”。

  半个月以后,大姐想通了,她选择要“日子”。两个人在一起过得很好,后来两人相继生病,都是互相扶持,不离不弃。

还有多少时间去揣摩

  跟老人们天天打交道,挺有意思的。都说“男人至死是少年”,比如男方喜欢找长得好看的、脾气好的,退休金低也无所谓,女方有儿子的就不受欢迎。

  我问,为什么不喜欢带儿子的?人家都成家立业了。他们告诉我,两个老人在一起难免会有矛盾,回家各自跟儿女一说,各自孩子都向着自己爹妈,万一女方儿子脾气不好,动手打我怎么办?

  当了这么多年红娘,我还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很多老人不会谈恋爱。在他们年轻的那个年代,大多是媒妁之言,没怎么谈过恋爱,条件合适就直奔婚姻。

  现在很多老人相处没几天,遇到点小事就拉倒了。到我这里一说,无非就是女方想试探试探男方,可男方就是看不懂。或者一方无意中经常提到以前的老伴,让对方不舒服,而自己却不以为然。我就得两头说和,教他们怎么去谈恋爱。比如,没事多打电话关心关心对方,两个人多出去玩玩,增加感情。

  当然,两个人在一起最难得的是真诚相待。我经常跟老人们讲,你还有多少时间去互相揣摩?你防着我,我防着你,怎么能过好日子?

  有位大爷跟一位老太太生活后,家里的柜子天天挂着锁。老太太很委屈,找我诉苦。我说,如果不是真心跟你过日子,那就赶紧撤,这么大年纪了,还让自己憋屈干吗?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现在子女反对父母再找老伴的少了。子女们都明白,父母找了老伴,也是减轻了自己的负担。反对的理由,多数跟财产和情感上无法接受有关。

  财产方面,一般在牵线的时候我就提醒老人们,一定要提前处理好财产分配。我也会劝老人,百年之后,你能把房子带走吗?是不是还得留给你的孩子?作为老来伴,你既没给对方带过孩子,也没替人家赡养过老人,人家为什么要把房子留给你的孩子?所以,各自财产留给各自的孩子,是最省心的做法。

  情感上无法接受父母找老伴的,大多数是女儿,不接受父亲找一个人来代替自己的母亲。

  69岁的王大哥丧偶三年,我给他介绍了58岁的徐姐。两位老人相处得很好,但是王大哥的女儿一直反对,对徐姐横眉冷对。徐姐都要打退堂鼓了,突然有一天王大哥脑供血不足晕倒住院,陪床照顾都是徐姐忙前忙后,终于把王大哥的女儿感化了。

  我常常想,我们每个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夫妻二人也总有一个人会先走。剩下的那个,将会怎么度过余生?所以,我们要善待老人,尤其是单身父母。单身的老人们,也请善待自己,大胆地去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