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年商都,不仅有枯藤老树更有小桥流水人家……古村落老树见证乡村振兴

2022-10-14 13:11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47410)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滨

此前,浮山所的青岛01号古银杏树终于有了“婆家”,半岛全媒体进行了持续4个多月的系列报道。分布在岛城各处的古树再次勾起了很多读者对于儿时往事的回忆,不少读者主动联系到半岛全媒体记者,讲述了自己生活的区域也有一棵棵的古树名木,他们当中有的经过园林部门的复壮救治,如今已经或者正在重新焕发生机。

前几天,半岛全媒体记者根据读者的线索报道了市北区小村庄“四方利群”大厦后面生活着的两棵古银杏树,300多年的“姐妹”古树的故事引起了更多青岛人的共鸣,越来越多的读者参与到古树相关的话题中来。

提到即墨,大家都知道它是因临近墨水河而得名,其名称最早出现在《战国策》、《国语》、《史记》等历史典籍中。春秋战国时期就是齐国通商名衢,历史上先有即墨、后有青岛,也有“千年即墨、百年青岛”之说。正因为即墨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辖区内的古树数量在青岛市是最多的区市之一。

360岁的古槐树

近日,一位读者向记者反映,即墨区蓝村街道王家小桥村西北河边有一棵360岁的古槐树,昔日由于疏于管理,多年来所处位置杂草丛生、古树濒临病死,树干仅存一半,经过救治和保护,不仅仅古树周边的杂草清除了,周边还铺设了地砖。同时,这里正在建设一处临河的休闲广场。得知这一线索后,记者第一时间与青岛市园林和林业局联系,获知该古树近日已启动了抢救性复壮。

360岁的古槐树铭牌

10月12日,记者与青岛市园林和林业局工作人员一同前往即墨区蓝村街道王家小桥村,探访一下这棵古树的情况。

小桥流水旁的“树坚强”

正面看是树,背面看全是树皮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从青岛市区赶去往即墨王家小桥村的路上,记者回想读者对于这棵古树所在区域的描述,想到了这句著名的诗句……

当记者来到王家小桥村时,老远就看到多名施工人员正在铺设地砖,这里正在建设一处休闲广场;一棵系着红绸缎的国槐树歪在这片空地处,铭牌上显示的树龄到今年推算为360岁,它的主干被半截石墙支撑,从古树的正面看是一棵粗大的树,而转到它的背面去看,眼前的景象让人为之叹息:由于内部虫蛀中空和背面树皮的大面积缺失,这棵古树几乎仅存一侧的树皮,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这半截石墙支撑,它会是什么样子。

王家小桥村360年的古国槐,枯朽严重,不少地方已经只剩下树皮部分

因为近期记者参与了市南区浮山所古树的救治工作,对于古树的复壮过程十分了解,通过现场对这棵古槐树的查看,发现它的根部位置设置了多处复壮井,用来给古树根部通风和养护施送营养;树上枯死的枝干已经被截断。在古树的一旁几米外,就是流水潺潺的小河,河道多处设有小石桥。

植物医院技术人员对复壮后的古树进行检查

王家小桥村360年的古国槐原先的生活环境

古树昔日杂草丛生濒临死亡

如今生机正焕发

看到记者前来探访这棵古树,不少村民聚拢过来,这棵古树对于他们就是村里的“老者”。村民王先生介绍,自己小时候经常到这里的河边玩耍,那时候这棵古树十分高大,还是立着生长的,后来因为古树中心枯萎了,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突然倾倒了,当时正好倒在一处院子的半截石墙上,而后就这么一直活了下来;由于此处院子早已不住人,多年来荒草丛生,慢慢地这棵树的病虫害越来越厉害,如果没有这半截石墙,它早就折断了,现在能够撑到现在可谓坚强。

在现场,记者发现这棵古树尽管有些树干部分只剩下残余的树皮,但是有的枝干上还生有叶子。青岛植物医院的技术人员钟先生正在为复壮后的古槐树进行检查,他与同事们前几天刚刚为它进行复壮救治工作。钟先生向记者介绍,当时对这棵古树进行全面体检后发现:该树周围土壤板结,导致根部透气性较差;树干严重腐朽,树干中空,树洞未作防腐处理;病虫害严重,存在天牛羽化孔;树体倒伏,缺乏支撑和围栏保护。为了抢救性保护这棵古树,技术人员为它开挖了6条4米长的复壮沟和透气井,清理了树干内部害虫(天牛幼虫)、部分食叶害虫,对根系进行养护(清理腐烂、枯死根系),并追施古树营养肥,目前已在部分枝条重新发出新叶,并且长势较好;近日,将对古树进行树体支撑,确保它不再倾倒折断;并以树干为中心,做一圈符合安全标准的围栏,以免过往车辆和行人对其造成二次伤害,整个复壮工作将在10月底完成。

王家小桥村360年的古国槐,弯腰撑在半截墙上坚强地活着

王家小桥村360年的古国槐,枯朽严重,不少地方已经只剩下树皮部分

老人凭记忆画出儿时乡村旧貌

深深乡情代代传

“这棵树陪伴我们一代代的村民长大、变老,有一张本家爷爷手绘的村貌图就有这棵古树!”在古树下,村民王先生告诉记者,自己的本家爷爷王建佈在十多年前曾经凭借儿时的记忆(1948年——1950年),手绘过一张小桥村村貌图,里面就有这棵古树,现在爷爷去世了,这张村貌图传到了自己手里。

这张画作长近两米、高一米半左右,画面气势恢宏,绘制内容非常详尽,本村的房屋布局、住家姓名以及村里的水井、河流、树木等都标示地一清二楚。记者从王先生给记者展示的村貌图中,一眼就找到了这棵古树的所在位置,手绘图中的那棵古树还是立着的,在图中显得十分“高大”。

圆圈处为古树所在位置

王家小桥村360年的古国槐旁,就是村子里的小河,环境优美

王先生介绍,他的爷爷1938年4月出生在本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童年的时光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基本是在兵荒马乱中度过的。新中国成立之后开始了学习生涯,是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的典型代表,由于他勤奋刻苦,天资聪颖,后来成为小桥村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大学生,那个年代的大学生含金量十足,在大学读的是汽车研究专业,毕业工作后又先后被评为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爷爷前几年去世,这幅村貌图传到了自己这代人手里,成为后人了解小桥村上世纪50年代前后村况的重要史料,老人家离乡工作几十载,仅凭记忆绘制出如此详尽的小桥村貌图,如果不是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是无论如何也办不到的。王先生说,我们会像保护古树一样,保存好这张村貌图,将它一代代传下去……

古树见证乡村振兴

古树和河道中间的休闲路径雏形显现,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如火如荼,村庄内一派繁忙景象,来过王家小桥村的人们,会有种小桥流水人家般的乡村田园生活。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等战略的实施,农业农村农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王家小桥村支部书记王立格介绍,王家小桥村于清顺治年间立村,初名为小桥村,是因村所在地河流众多,为了方便行人通行,河流上架起了数座漫水石桥,上世纪八十年代,小桥村正式改名为王家小桥村;这棵古槐是小桥村的先祖来此立村时栽种,360年的风风雨雨,因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对小桥村子孙的庇佑,被全村老百姓命名为“幸福槐”。王立格说:”前期,结合美丽宜居乡村的建设,我们对村庄河道进行清淤和浆砌,清理卫生死角,实现微整治、精提升,目前,施工已过半,年底我们村将重现小桥流水人家的唯美景观画面。“

王家小桥村360年的古国槐旁,就是村子里的小河,环境优美

470岁古树与文化遗址为邻

徐家沟村位于即墨区移风店镇,据当地村民介绍,明永乐二年(1404年),徐姓从云南迁来此地立村,后来先人种植槐树三棵,存活至今还有一棵。徐家沟遗址属龙山文化,位于徐家沟村西南100米处,遗址北、西是大沽河,南部有一条东西向小路从遗址穿过,1979年文物普查时发现,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徐家沟的古槐树

10月12日,记者来到徐家沟村探访另一棵古树的现状,这棵古树同样是国槐,大致位置位于村中心,根据铭牌上的时间推算这棵树的树龄为470岁,相比王家小桥村的那棵古槐树,树况相对来说要好些,今年8月份已经完成了复壮工作,目前这棵古树长势喜人,树上的槐豆都已成熟,古树下再次成为村民茶余饭后聚集的场所,它不远处就是徐家沟遗址。

徐家沟中央的古槐树

树上结满了槐豆

树内嵌入多颗子弹

后人铭记红色历史

如今的乡村,很少见到年轻人工作日在村中,大部分是老年人,看到记者采访,76岁的徐正学主动过来向记者介绍这棵古树的情况。徐正学介绍,自己小时候就经常和伙伴们在这棵古树下玩耍,早些年由于病虫害的影响,其它两棵同时期的古树都没有活下来,如今只剩下这一棵了,村民们对它非常有感情。

徐家沟中央的古槐树

8月份的复壮

古树旁边墙上画着昔日古树的图像

徐家沟,村里的古槐树复壮一新,村里的老人们感到十分欣慰,他们又像以前一样经常来看望古树

76岁徐正学为记者讲述,古树此前在抗日时期多颗子弹穿入的故事

徐家沟中央的古槐树

徐正学说,自己出生时,抗日战争刚刚结束不久,小时候就听老人们讲过多次,这棵老树还嵌入了抗日枪战的子弹,一代代徐家沟村民都听自己的老辈讲过这个故事,这段红色记忆应该让后人们铭记。

76岁徐正学看到古树又恢复了往日生机,为它感到开心

这张绿色名片应该更好传承下去

古树名木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文化的象征,是绿色文物和活化石,是自然界和前人留给我们的无价珍宝。随着全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古树名木以其独具的科研、科普、历史、人文和旅游价值而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并成为一个地方的绿色名片。

记者从青岛市园林和林业局获得数据:目前我市共有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2575株,其中一级古树292株,二级古树231株,三级古树1930株,名木36株。古树群16个(753株);2022年,根据公园城市建设有关工作安排,计划保护复壮生长势弱的古树名木300株,力争年内完成。

近年来,青岛市园林和林业局高度重视古树名木保护及抢救复壮工作颁布实施了地方性法规——《青岛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并根据实际和形势发展需要,先后四次对该《办法》进行修正,市、区财政每年拨付定额的专项经费用于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重点用于对古树名木进行救治复壮和应对难以预见的古树名木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事件。

将古树名木的名称、图片、地理位置、保护现状等信息全部录入青岛智慧园林林业云平台,建立全市古树名木动态更新数据库,精准、高效保护管理古树名木资源。创立“一四一”古树名木保护和管理体系。即建立一所线上“古树名木医院”、提供四项古树名木诊疗服务(健康检查、专家诊疗、实施救治和日常保健)、打造一套古树管理制度,通过动态普查筛选逐步实现“一树一策”专项保护目标。

记者从即墨区自然资源局了解到,即墨区一直对古树名木保护工作非常重视,从2017年开始,即墨区就与乡镇(街道)签订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协议》,乡镇(街道)又和古树名木的管护责任人签订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协议》,即墨区财政对每株古树名木每年安排1000元的管护资金,用于古树名木的日常管护,截至到目前,即墨区共有70多株古树得到了专业修复和复壮。

青岛市古树名木是当地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生态、历史文化和遗传学价值,是不可再生和复制的宝贵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