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丨历史的足痕——简评连谏的长篇小说《迁徙的人》

2022-10-17 13:56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63788) 扫描到手机

□崔均鸣

凡是了解连谏的读者大抵都会产生这样一种印象:这是一位特别贴近当代生活的现实主义作家。几乎所有的故事都架构在当下陆离缤纷的生活之上,那些由此铺陈开来情场、职场、官场等等,生动地再现了“当下”的生活场景。在她的笔下,你总能找到似曾相识的人与事;在她的书中,你总能与那些熟悉的场景邂逅。从《门第》《家有遗产》到《你是我最疼爱的人》等30多部的作品,无不如此。

作为“当下”生活的目击者与参与者,连谏不仅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也很幸运地拥有了一支生花的妙笔。“时代+天才”,她的在文学上取得较大的成就应该是一件很好理解的事情。但是,自从她的《你好,1978》推出后,我们发现她正在拓展自己的文学言说空间。沿着时间的河流上溯,她开始尝试寻找新的文学基点。及至长篇小说《迁徙的人》面世而清楚地表明,她在这条路上已经走得很远很远了。她不仅要为“当下”的生活立传,还要为一个民族的过往探寻历史的足痕和精神的轨迹。

《迁徙的人》所截取的时间片断应该是上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末之间。由一个历经坎坷的女人金送子的命运起伏所贯穿的故事,以及由金送子相关联的人与事一一铺陈开来,那些被时代大潮裹挟下的芸芸众生渐次亮相。许多人的结局往往出奇不意,细细琢磨却又合乎情理。千言万言归纳起来,你会发现,他们或自觉,或被迫,或阴差阳错,都成了那个时代洪流里“迁徙的人”。

有的人在迁徙的路上走着走着就走丢了性命。比如:天生具有道德洁癖的少爷葛晋颂(也是与金送子彼此相爱的人)突然发现当年自己的命是用峡山湖五十七名抗日土匪的命换来的便心生愧疚,以自杀的方式了结自己的性命。

有的人在迁徙的路上走着走着就走上了岔路。比如,因为怀疑末婚夫“变坏了”“成了妖”而逃婚的千金小姐葛锦绣,进入城市后,几经辗转变成了风月场上的白丽丽,毁容后却又无奈嫁给了猥琐的油条王。也有的人在迁徙的路上,走着走着就走上了邪路。比如,金送子的初恋情人德生,本是想与金送子一起私奔的。却因为一场暴雨洪水的干扰,生活的轨迹完全发生了改变,不仅娶了日本太太,生了中日混血的娃儿,情势所迫之下又成了日本人的翻译,成了人人所不齿的汉奸,落得尸横河滩。再比如,葛锦绣的末婚夫魏世瑶从军校毕业后,顺理成章地当了国军军官。本来前程一派大好,却先是被末婚妻误解,接着便遭遇了东洋鬼子入侵。在县长跑路后,他只能带领着一众弟兄落草为寇。在沦为土匪后,他一方面不忘“报私仇”,另一方面却还能坚持抗日不含糊,这是十分可贵的。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夜,他却没有选择正确的道路,跟着国民党一条道走到黑。最后因为一段末了的痴情,意外被油条王所杀。

当然,有的人在迁徙的路上始终是被幸运之星照耀着的。比如,吃不了农活之苦的少爷葛晋天,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当饱读诗书的乡绅了。他的梦想是去北平去上海,在马桶上拉屎撒尿,娶一个念过书的洋学生做老婆。他在从起风镇出走后,意外成了一名响当当的革命者。至于油条王,只身手刃国民党师长魏世瑶,从而成了名噪一时的英雄更是具有一种时代的幽默。彼时彼情彼事,也许再无复制的氛围了。但留给读者的唏嘘却总会人浮想联翩。

迁徙的路上,有太多的磕磕绊绊,也有许多不可预测的岔路口。一些人的选择是自觉的,更多的人是在懵懵懂懂中被生活所选择。正所谓:知道了人生的起点,却不知人生的终点。沿途的风景,都是时代给予的。接受,也得接受。不接受,也得接受。

小说《迁徙的人》讲述的是一个大时代背景下的故事,出现人物最大的官员也就是师长魏世瑶了。其它的诸如副官庞报国(六子)、伪镇长唐立成和他的儿子伪警备队队长唐华山、甩手掌柜葛佑安和他那嘴不饶人的老婆何桂枝、窝窝囊囊了一辈子的长工老浦,等等,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即使如此,他们仍然在时代的大潮面前逃脱不了命运的折腾和翻转。沉沉浮浮之间,卑微与崇高,妥协与据守,脆弱与坚强,人性的光辉与瑕疵统统暴露了出来。这其实更象是一批小人物的人生悲歌,更像是一个大时代的绝唱。连谏向我们奉献出的长篇小说《迁徙的人》,其实就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必须给予正视的足痕。沿着那深浅不一的痕迹,你会发现:中华民族绵延久长的历史演进脉络中包含着或明或灭的强大的文化基因。

我们承认,连谏女士是一位特别会讲故事的作家。她的文章机杼万端,情节生动多变。秉烛夜读,往往不忍释手。这也是他拥有众多读者群的重要原因之一,“畅销书“的标签已经跟随她太久。与此同时,也有个别人把她的作品与严肃文学分置在不同的场域来讨论。我认为,这极不准确,也不公道。观照其以往的作品,在人性剖析与灵魂追问方面,她是一位极其严肃的作家。当下,她用《迁徙的人》已经向我们清楚无误地作出了最好的证明。相信,今后她会有更多的作品向我们继续证明。

《迁徙的人》

连谏  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