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走在前 勇担使命开新局 ——写在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体会议召开之际

2022-11-13 08:02 青岛日报阅读 (175212) 扫描到手机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成龙  薛华飞  刘佳旎

  目标引领方向,奋斗成就未来。

  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体会议今天召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体会议精神,全面总结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部署下一步重点任务,必将有力推动全市上下持续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奋力谱写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篇章。

  风劲潮涌千帆竞,百舸争流奋楫先。今年是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

  牢记嘱托走在前,勇担使命开新局。

  今年4月,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聚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鲜明提出“一二三四六十”的目标定位和思路举措,选举产生了十三届市委和市纪委领导班子,进一步凝聚起全市上下团结一心、砥砺奋进的磅礴力量。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新一届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突出抓好实体经济和招商引资、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等重点工作,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工作中,青岛把打造“六个城市”作为“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使命、新内涵、新路径,研究制定《关于聚力打造“六个城市”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实施意见》及“六个城市”各自《五年规划》《三年行动方案》,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完善推进机制,久久为功推动“六个城市”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前三季度,全市上下克服疫情等超预期因素的不利影响,主要指标呈平稳增长态势,表现出较强韧性。全市生产总值达11024.04亿元,同比增长4.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9月当月增速达到9.6%;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1%,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9.3%和12.6%;外贸进出口总值6654.1亿元,同比增长7.5%……

  征程再启,未来可期;接续奋斗,再创辉煌。当下,全市上下正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青岛篇章。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

  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紧紧扭住新旧动能转换这个“牛鼻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没有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要在增强综合发展实力上实现新突破,经济发展、创新创业更具活力,海洋特色更加鲜明,赋能作用更加突出,城市资源整合和集聚辐射能力持续增强。

  实体经济是青岛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把实体经济和招商引资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持续推动资源要素向重点产业集聚、政策措施向重点产业倾斜、工作力量向重点产业加强,全力推动24条重点产业链做优做强做大,努力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

  成立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的实体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三年行动方案和年度工作要点,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推动工作高位谋划、顶格推进;

  成立市投资促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提高招商引资成效30条措施,创新洽谈项目首谈首报、产业项目跨区市落地利益分享等机制,推动产业项目全域统筹、集中布局;

  创新建立产业链“链长制”,市四大班子十余位领导担任“链长”挂帅出征,构建由市级领导同志担任“链长”、产业专班主抓、区市(功能区)主战、“链主”企业主建的架构体系,合力突破大项目招引、产业链发展;

  布局建设15个新兴产业专业园区,每个园区聚焦1个主导产业,建立1个工作专班、1个发展规划、1套综合政策、1支专业招商队伍、1支产业基金“5个1”工作机制,为项目提供从落地孵化到培育壮大全方位保障;

  打出推进落实“组合拳”,每个季度开展一次“摘星夺旗”考核,每半年观摩一次50亿元以上的产业大项目,推动全市上下形成抓实体经济和招商引资的浓厚氛围;

  ……

  风起于青萍,浪成于微澜。

  一系列创新举措,构筑起青岛实体经济振兴发展的“四梁八柱”,加快推动项目落地建设。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市在建30亿元以上大项目147个,同比增加24个,其中,新开工30亿元以上大项目31个,同比增加23个,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新旧动能转换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支持山东着力探索转型发展之路,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动力。

  作为山东发展的龙头,青岛把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作为实现转型发展、创新发展、领先发展的重大机遇,推动经济发展加快转型,努力当好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排头兵、驱动器、示范区。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突破发展“四新”经济,推动十大新兴产业跨代赶超、加速成势,“芯屏”产业强势崛起,虚拟现实产业实现领跑。前三季度,“四新”经济投资同比增长16.7%,投资占比达到57%。

  ——科技创新动力澎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好用好高能级创新平台,搭建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强化企业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目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63%。

  ——数字赋能势头强劲。深入实施“工赋青岛”行动,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目前,全市重点行业累计建成智能工厂52家、数字化车间146间、自动化生产线350条。10月11日,瑞士日内瓦-世界经济论坛(WEF)宣布新一批全球灯塔工厂名单,青岛海尔冰箱互联工厂成功入选。至此,青岛“灯塔工厂”总数达到3家,成为继苏州之后拥有“灯塔工厂”数量第二多的中国城市。

  ——各类人才近悦远来。实施“人才强青”计划和人才工作十大攻坚行动,优化人才发展生态,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提升人才与产业发展的“适配度”,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搭建广阔舞台。前三季度,引进集聚各类人才20.2万人,全市人才总量突破257万,源源不断地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出台多项“激发市场活力、稳定经济增长”政策“大礼包”,市场主体和上市企业保持了强劲的增势。前三季度,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0余万户。截至9月底,全市实有市场主体超过202万户,同比增长4.88%;新增上市及过会企业10家。截至目前,青岛境内外上市企业总数达到77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62家,实现沪深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四个板块全覆盖,位居全省首位。

  改革开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今年以来,青岛坚持以更深层次改革激发新活力,以更高水平开放增创新优势,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在全面深化改革上持续下功夫——

  强化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紧扣省委“十大创新”要求,扎实实施12个方面改革创新行动,以务实管用的改革举措,引领推动全市改革工作走在前、开新局。

  如,突出重大战略的改革牵引作用,积极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探索,上合示范区首创上合贸易指数等50余项富有上合特色的创新成果,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今年以来新形成制度创新成果50多项;

  如,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瞄准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难点堵点,突出抓好营商环境、财税金融、国资国企、招商体制、外资外贸等重点领域改革,全链条开展制度创新,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

  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上持续下功夫——

  一方面,紧紧抓住重大国家开放平台叠加机遇,充分发挥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双节点”价值,以更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

  以上合示范区建设为例,今年以来,上合示范区突出 “一核引领”,着力提升“四个中心”功能,聚力“做实、做好、做美、做响”。上合组织经贸学院正式挂牌;前10个月开行中欧班列620列,同比增长36.3%;前三季度签约落地15个示范引领项目,完成与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额49亿元、增长86.5%。

  另一方面,持续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发挥青岛海陆空铁“四港联动”优势,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不断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推动外资外贸高质量发展。前10个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7387.8亿元,同比增长6.7%。

  此外,今年以来,青岛还先后成功举办第三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2022年RCEP经贸合作高层论坛、中国-上合组织国家地方法院大法官论坛等重大国际活动,城市的国际影响力、美誉度持续提升。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高歌猛进——

  今年以来,青岛聚焦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制定出台《青岛市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五年规划(2022—2026年)》和《青岛市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进一步发挥海洋综合优势,健全完善海洋发展体制机制,努力当好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排头兵。

  在推动海洋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方面,制定出台《青岛市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及《实施细则》,构建形成全市海洋产业政策体系,1至8月份,88个海洋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60.4亿元,开工在建率达90.9%;在放大海洋港口功能方面,印发《青岛市促进航运产业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真金白银”奖补航运企业和航运服务业企业,推动青岛港加快从运输港、装卸港向枢纽港、贸易港、金融港转型。

  一路劈波斩浪,一路逆势前行,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青岛正用一份份凸显经济韧性与活力的成绩单展示出奋力“走在前、开新局”的昂扬之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始终把为民造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要在建设人民城市上实现新突破,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富足幸福、更有机会人生出彩、更能有序参与社会治理。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青岛始终把为民造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抓住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重大机遇,聚焦城市发展所需和人民群众所盼,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统筹推进16件市办实事和民生领域集中攻坚,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开展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是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具体举措,也是关系群众福祉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召开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动员大会,编制三年攻坚行动方案;成立“市总指挥部+专业指挥部+专项指挥部”的“三级指挥体系”,项目化、工程化、清单化推进落实;强化调度、督导、观摩、考核,确保定了就干、干就干成、干就干好……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推动城市更新建设攻坚行动全面起势见效,一批谋划多年的关键性枢纽项目启动实施,一批群众期盼已久的民生工程全力推进,一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取得积极进展,为城市发展释放了新空间、注入了新动能、完善了新功能、塑造了新环境。截至10月底,全市城市更新建设年度建设项目1206个,已竣工334个。

  以历史城区保护更新为例。今年以来,青岛聚焦中山路及周边2平方公里核心区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进行更新改造,截至目前,历史城区已完成保护修缮18.2万平方米,中山路立面修缮14.4万平方米、协同区域立面整治10.5万平方米,道路整治提升34条,建成停车场6个、公园广场4个。同时,发挥里院文化、老字号文化集聚优势,加大招商力度,植入新兴业态,打造文化新地标,涌现出上街里、大鲍岛等一批网红“打卡地”。

  城市更新建设,让这座城市每天都在发生着新变化,生活也因此而变得更加美好。

  ——让出行更加顺心。

  道路交通是一座城市的“筋骨”,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10月31日,南京路市政设施综合整治项目主线道路正式通车,让家住市北区的牛先生十分兴奋,“以前开车经过这里时总堵车,以后上下班走这条路就畅通多了。”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通车日期比原计划提前了两个月,实现了当年决策、当年立项、当年实施、当年通车,跑出了青岛建设“加速度”。

  这样的“加速度”并非个例。10月25日,海尔路-银川路立交工程主线桥正式通车,比原定计划提前了两个月;8月23日,我市快速路网交通中的重要节点——辽阳路(南京路-福州路段)交通结建工程主线桥通车,较原定工期提前了一个多月。

  不止如此。除已通车的重要交通节点,跨海大桥二期、唐河路-安顺路等工程正高效推进;重庆路快速路、山东路-鞍山路立交等5个重大项目组建指挥体系,强化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统筹推进各项前期工作;42条未贯通道路、重点区域过街设施等一批群众期待已久的民生工程全面开工并将于年内建成。

  在地上交通建设快速推进的同时,青岛地下交通建设也在“齐头并进”。9月1日,青岛地铁4号线开始为期3个月的试运行,标志着线路开通初期运营进入倒计时。作为第一条贯穿市区中部的东西向骨干线路,青岛地铁4号线可实现与目前已开通的3号线、1号线、2号线、11号线换乘,是青岛地铁线网中“贯穿东西、四通八达”的“金腰带”,将助力主城区地铁成网。目前,青岛地铁三期规划7条线路全部开工,在建线路达到11条、219公里;已开通6条线路,全长284公里。

  ——让居住更加暖心。

  旧城旧村改造是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最近一段时间,在崂山区张村河南、董家下庄等社区,挖掘机、破拆机等机械设备正紧张忙碌地施工,旧村房屋集中拆除,不远处的安置区建设高标准加快推进。

  张村河片区是青岛主城区最大的“城中村”,片区改造是社区群众多年的心愿。“抓住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机遇,我们借势对张村河片区进行全域化、高起点、高标准的更新改造,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分批启动张村河沿线12个未改造社区的村改工作,彻底改变张村河沿线居住品质低、环境脏乱差、安全隐患多的面貌。”崂山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做客《民生在线》时说。

  让每一个老旧小区、城中村旧貌换新颜,让每一位居住其间的居民生活得更加舒适舒心,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本着这样一种理念,青岛旧城旧村改造稳扎稳打推进,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目前,全市318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已陆续进入竣工收尾阶段,29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已启动实施27个,安置房建设高质高效推进。

  此外,今年以来,青岛还持续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力度,全年计划建设和筹集房源不少于4.5万套,让新市民、青年人租得起、住得好。目前,全市已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4.58万套,开工建设公租房1005套,公租房租赁补贴发放1.4万户。

  ——让生活更加舒心。

  初冬时节,太平山、浮山景致愈加瑰丽宜人。前不久完工的太平山花溪谷、桃源山语、登高观景线和浮山“阳光客厅”、童趣园等新节点成为市民休闲“打卡”的好去处。

  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给群众带来满满的获得感。今年以来,青岛以太平山和浮山整治提升为引领,带动全域城市山头公园高水平高品质保护整治提升,目前全市60个山头公园已全部开工建设,其中完工36个;城市绿道完成95.8公里,口袋公园建设项目已完成48个,林荫廊道完成32处,立体绿化完成103处,畅通了绿色出行“最后一公里”。

  让民生工程直抵人心,让群众生活更加方便舒心,青岛还紧紧扭住城市建设管理领域的突出问题,把文明典范城市创建过程作为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过程,坚持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着力解决“堵”的问题,持续整治“乱”的现象,扎实做好“美”的文章,精细化、精致化做好城市管理各项工作,推动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不断取得新成效。

  聚力缓解早晚高峰时期部分路段拥堵。制定交通组织优化88处,其中路口交通优化62处,微循环16处,施工调流8处,微改工程2处;实施青岛十七中、弘德小学等47所学校和青大附院(崂山院区)、第六人民医院等6家医院周边交通拥堵治理。

  聚力推进城区卫生死角摸排清理。截至9月底,累计清理卫生死角1690处,清理清运垃圾1769吨;全市环卫行业组织开展洁净家园服务进社区活动,对背街小巷、居民楼院、卫生死角等进行集中清理,清理卫生死角乱堆乱放5614处、垃圾1423吨。

  聚力开展拆违治乱百日攻坚。年初摸排出的572.4万平方米存量违建已对账清零,截至目前,今年已拆除违建700.96万平方米,为去年同期2倍左右,已超去年全年总量。

  市民关注的停车设施建设同样成效初显。目前,今年推进的64个停车场建设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完工18个,新增泊位6600个;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智慧化改造,酒店、商场、写字楼等经营性停车场开放共享,住宅小区停车共享试点已提前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把人民冷暖放在心头,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青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果断有力处置莱西、即墨发生的聚集性疫情,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当前,新一轮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正在岛城打响,在省有关方面的指导下,市、区协同作战,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构筑起同心战疫、齐心抗疫的坚固防线,我们一定能以最快速度扑灭本轮疫情,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切实守护好城市安宁、百姓安康。

  坚持抓好干部作风能力提升——

  深入开展“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作风好坏关系人心向背,能力高下决定事业兴衰。

  2022年工作开局之际,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动员大会,对开展“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作出部署,发出开局抓作风、聚力谋发展的强烈信号,宣示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坚定态度,树立勇争一流、走在前列的鲜明导向。市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的实施方案》,要求把“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作为推动全年工作的重要抓手,以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工作成效作为检验活动的重要标尺,锻造新时代青岛干部队伍“凡事讲政治、谋事为群众、干事重实效、成事争一流”的作风能力。

  转变作风强能力,真抓实干促发展。

  印发《关于实字当头干字为先 大力锻造“实干家”干部队伍的意见》,提出锻造激情状态更加昂扬、作风能力更加过硬、创新突破更加有力、源头活水更加充盈的“实干家”队伍;

  常态化举办区(市)党委“书记擂台”和市直单位“局长擂台”,营造比学赶超、加压奋进的浓厚氛围;

  在各区市各单位领导班子中开展“当龙头、作表率、开新局”大讨论,引导广大干部进一步对标找差、激发斗志、砥砺奋进;

  举行“作风能力提升年”先进典型报告会,通过身边真实鲜活的感人故事,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持续提升能力作风;

  深入开展“四进四问”大调研,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深入企业了解存在困难,切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开展“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按照“严、真、细、实、快”工作要求,推动“大动员”“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等各环节层层推进,持续开展“互学互比”“亮绩赛绩”等一系列活动,推动形成了真抓实干转作风、比学赶超强能力、担当作为抓落实、勠力同心谋发展的生动局面。

  作风是无言的宣示,行动是无声的力量。随着全市“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的深入开展,各级各部门自觉把肩上重任扛得更牢、落得更实,主动担好谋划推动发展之责、工作推进落实之责、改革创新之责、优化服务之责,找准本系统本领域工作中的难点、痛点、堵点,加压奋进、创新突破,以更高标准、更高质量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列。

  将作风能力提升充分体现到工作提质增效上——

  市发改委以过硬作风推动项目建设实现新提速,截至8月31日,329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年度累计完成投资1859.7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达到113.1%;35个省重大实施类项目年度累计完成投资547.04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达101%,提前完成项目开工率、纳统率、年度投资完成率三个100%的工作目标;

  市工信局聚焦“工赋青岛·智造强市”,制定实施制造业提振系列行动计划,全面实施“八大工程”,统筹推进强链补链、技术攻关、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率先争创首批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

  不久前,市科技局公布了2022年第一批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名单,青岛再添231家,总数达781家。一次性增加200多个科技创新平台;

  市城管局着力提升敢打敢拼能力,围绕违建治理、“十乱”整治、环卫保洁等重点工作,敢于动真碰硬,扎实推动各项工作提质、提速、提效;

  ……

  将作风能力提升充分体现到助企惠民成效上——

  青岛政法机关推出“25条”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全市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提升;

  市委巡察组关注市民诉求,启动立行立改程序,车主们吐槽的年审“堵点”通开了;

  市行政审批局以“帮办代办”“延时服务”“数字化服务管理”等措施作为便民服务提速增效的突破口,仅“大调研”期间,就为企业和办事群众提供收件服务8906次,制发证服务1258次,帮办代办服务2158次;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全力推动就业提质增量,前三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1.17万人;

  市交通运输局加快优化调整公交线路,填补新建小区公交服务盲区,力推公交、地铁两网融合发展;

  ……

  在推进“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中,一项项基层创新令人印象深刻:城阳区建立“局长窗口服务日”制度,开展“局长帮办面对面”“居民问政日”活动,组织领导干部带头深入服务窗口、基层社区开展帮办服务,打造群众“有事随时说”,干部“遇事马上办”等服务品牌;平度市以“万名干部进万家”活动为载体,查摆出“作风能力问题”650余条,“群众最不满意的事”90余件;即墨区通过联企干部走访调研,收集企业经营管理、技术需求、人才需求、项目申报、行政审批等方面问题建议,完善闭环管理工作机制,确保企业诉求有门、办理有果、反馈有声……

  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懈怠者干不成宏图伟业。青岛坚持在火热一线锤炼干部队伍,有计划、分步骤地把干部放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乡村振兴、安全生产、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一线和关键吃劲岗位,让广大党员干部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练就铁肩膀、锤炼真本领。

  与此同时,坚持“赛马场”上选干部,树立实干实绩的鲜明导向,以干成事论英雄、以解决实际问题论能力、以高质量发展项目和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论业绩,切实推动“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

  干部的健康成长,既要靠内在的自觉和自律,更需要有良好的政治生态来保障。

  今年以来,青岛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围绕“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深入贯彻“三不”一体推进方针方略,持之以恒纠“四风”树新风,坚决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显著成效,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锲而不舍纠“四风”。各级党组织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改进作风的重要抓手,对“四风”问题露头就打,始终保持惩治歪风邪气的高压之势。纪检监察机关认真履行监督责任,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严肃整治和查处享乐奢靡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强化典型问题通报曝光,擦亮“清廉之岛”城市名片。

  ——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持续深化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深入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创新实施“群众点题、部门答题、纪委监督、社会评价”工作机制,强监督和强监管同向发力、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贯通协同,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小学校配餐(食堂)管理等“七项整治重点”取得阶段性成效。

  ——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进一步健全完善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和保护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加大容错纠错、澄清正名力度,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不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凝聚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市委市直机关工委按照市委“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工作安排,聚焦提升机关党员干部作风能力,深入开展“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活动,围绕“六优化六提升”重点目标任务,抓实“六个一”工作举措,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全面推动模范机关建设走深走实,奋力开创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聚焦农村基层党建,深化拓展“莱西会议”经验,制定2022年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任务清单,扎实开展村级党组织分类推进整体提升行动,对304个“示范”村党组织、805个“创优”村党组织、89个“强基”村党组织,全部建立工作台账,明确工作提升措施和推进计划。加强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管理,围绕总量控制、动态调整、激励先进、示范带动等方面创新推出20条措施,发挥头雁作用,强化示范引领。创新“乡村公共资源+共富公司”促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机制,成立乡村共富公司148个,以开展党建统领乡村公共资源共享行动为基础,稳妥推进新村集体资产融合,清查回收土地3.6万余亩,清缴陈欠4.6亿元,村均增加集体资产近4万元。

  聚焦城市基层党建,依托市北区委党校筹建青岛城市基层党建实训基地,举办城市社区党委书记论坛,搭建综合性、开放式、示范型城市基层党建教育培训平台。

  党员在哪里,组织就建到哪里,工作就覆盖到哪里。今年以来,青岛在全省率先成立市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综合党委,在国有企业组织开展“强党建、兴国企”行动,打造28个特色党建品牌和特色党建阵地。

  此外,为进一步提升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效能,青岛还在全市开展争创“青岛市五星级基层党组织”活动,在农村、城市社区、国有企业、两新组织、机关事业单位和学校党组织中评选出114个五星级基层党组织,有力推动了全市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提升。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

  带着沉甸甸的收获,胸怀在全省勇当龙头、在全国争先进位、在全球彰显特色的雄心壮志,青岛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党的二十大全面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

  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审议通过了《中共山东省委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议》,动员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山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宏伟蓝图鼓舞人心,壮阔征程催人奋进。

  当前,全市上下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统筹抓好传达学习、基层宣讲、宣传阐释等各个环节工作,持续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全市各条战线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动力,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昂扬的精神状态,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青岛实践,以实干实绩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诸成效,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