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经济评论|进博五年,山东收获了什么

2022-11-14 14:07 大众日报阅读 (114141) 扫描到手机

11月5日至10日,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来自127个国家和地区的2800多家企业参加企业商业展,展示438项代表性首发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超过上届水平。山东也派出了比往年更为强大的采购阵容,5800余家专业采购企业入场采购。

面对疫情冲击与不确定的全球局势,参展商们之所以如此看重进博会,根本原因还是看重中国市场,看好中国经济。对外商而言,进博会是他们更快、更直接地对接中国消费需求的平台;对山东而言,进博会已经不再只是不断升级的“购物车”——五年间,山东正逐步实现从单纯地买到买、展、卖、合作的角色转变。

从2018年首届进博会举办至今,进博会已经成为“世界首发”“中国首展”的代名词和集散地,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展商争相赴会。作为党的二十大之后中国举办的首场重大国际展会,第五届进博会共吸引了14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展,结构更优化;284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参加企业展,数量超过上届,回头率近90%。

具体到山东,这场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展会非常适合山东当前的需求。从需求端看,山东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双过亿”,拥有庞大市场规模和巨大消费潜力。前三季度山东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687.1亿元,同比增长0.1%,消费市场实现承压增长。区域市场消费提档需求显著,这为山东采购团在进博会上一站式采购新品吃下一颗定心丸。

从供给端看,山东工业门类齐全,制造能力强,产品规模庞大,有接纳新理念、新技术的产业链基础。大量山东企业通过进博会扩大“朋友圈”,与国内外的上下游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学习新的管理理念,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经消化吸收后再创新,推动自身技术层次、经营理念、设计水平等再上新台阶。

买回家、引进来之外,借力进博会这样一条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有机连接的重要纽带,山东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当有更大作为。

山东毗邻日韩,处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中心地带,是黄河流域唯一出海口,具备构建东联日韩、西接“一带一路”的东西互联互通大通道的先天条件。特别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等重大平台加快建设,战略叠加优势凸显。今年,上合示范区首次参展进博会,展示销售印度香辛料、伊朗藏红花、阿塞拜疆石榴汁等百余种上合组织国家特色食品,参展客商可以“一站式”购齐上合组织国家的特色商品。在发展区域经济之外,山东更多承担起桥梁角色,为各地展商交流合作搭建了机遇平台。

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而是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从参展商们隔山跨海、热度不减地奔赴“进博之约”看,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超大市场的强劲吸引力,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消费提质升级的势头不会改变。不论是疫情的冲击还是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都阻挡不了中国开放的决心和信心。交流和互动将从进博会的平台出发,广泛活跃于不同城市、省份、国家和地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