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将军楼”!河西剩余片区改造启动签约,涉及居民1200余户

2022-12-07 22:33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299559) 扫描到手机

文/图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刘笑笑

旧村改造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是城市更新建设工作的重要抓手。12月7日,市北区在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面又迎来重大进展。当天,河西、河崖旧村改造项目正式启动,1200余户居民将彻底告别趴趴屋、“将军楼”,生活环境将得到很大改善,这也意味着备受关注的河西剩余片区将打响最后的攻坚战。按照计划就地安置,待房屋建成后,选择房屋补偿的居民即可搬进新家,原河西村、河崖村所在的城区面貌必将焕然一新。

签约现场

现场

盼了十多年,一大早排队签约

7日上午9时30分,在河西紫金园小区的旧村改造项目签约点,已经有不少居民有序排队等待签约。

据了解,从7日开始,河西社区、河崖社区共设立4个签约点,供河西、河崖旧村改造项目居民前来签约,签约时间为期一个月。

今年64岁的袁本适是原河西村村民,早上8时,他就早早来到签约点,准备签约。来之前,他已经把此次旧村改造项目的征迁补偿细则研究得明明白白,“我们对补偿很满意,所以第一天就赶紧来了,早签完没心事。”袁本适家的两处房屋在此次旧村改造项目之内,一处是自建的平房,另一处是多层。十年前,袁本适还住在位于老河西村的平房内,由于配套不完善,居住环境差,十年前他们一家搬走,将平房租了出去。

签约现场

“早就盼望着改造了,十年前曾经要启动旧村改造,但是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又搁置下来,一直到现在。这次终于盼来了,我们都非常高兴。”根据补偿细则和奖励政策,两处房屋面积综合下来,袁本适可以选择590平方米的房屋补偿。他计划选五套房子,给两个孩子各两套。

上午9时30分许,69岁的方先生完成签约手续后,准备领取河西实业总公司为签约居民准备的粮油面等礼品。由于一大早就来到签约点,他排到了第2号,第二个就完成了签约。方先生选择了房屋补偿,选了90平方米至140平方米面积不等的四个户型的房屋。

方先生介绍,他家也有两处房屋纳入改造项目,一处是位于台柳路408号的“将军楼”,一处是多层住宅。其中,方先生所说的“将军楼”,就是两层的带院房子,均为村民自建,曾风靡全村。2005年河西村开始拆迁改造,台柳路以西的“将军楼”都已拆除,一户户老河西人家也纷纷入住富居园和紫金园小区。如今,原河西村的“将军楼”仅剩下200余户,此次均在改造范围。

方先生家的“将军楼”面积约170平方米,建于1989年。“当时结完婚就住在那里,后来居住条件实在太差了,十年前搬到了河西紫金园,老房子就出租出去了。”让他头疼的是,每逢冬天或雨季,租客常常会打来电话求助,水管冻裂、漏雨等情况时有发生。“我们一直都期盼着这一片赶紧征收,这次总算是如愿了。”方先生期待着早日拿到新房钥匙。

签约现场

搬迁涉及居民1200余户

据了解,河西、河崖旧村改造项目位于黑龙江路以西、台柳路以东、开平路以南、长沙路以北区域,搬迁涉及居民1200余户,区域内房屋老旧、环境脏乱、配套设施匮乏,与周边城市建成区面貌格格不入,降低了居民生产与生活质量,居民热切盼望能通过拆迁改造提升人居环境,改善生活品质。

“河西、河崖旧村改造项目遵循‘以民生为本、提升城市品质’的原则,为保障搬迁补偿政策能够真正为民让利、为民造福,河西、河崖党委研究制定了优越的搬迁补偿政策,为搬迁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河西实业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琳秋介绍,今年是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开局之年,为抓住这一机遇,河西、河崖党委历经多轮集体讨论,决定通过自主拆迁的方式,推动剩余片区旧村改造项目工作。“前期我们已完成入户调研、召开党员大会、宣传拆迁明白册等工作,居民如约按时签订拆迁协议,可享受签约、腾房、回迁三项奖励政策,如果选择房屋补偿,还可享受36个月的过渡费。”

王琳秋介绍,本次拆迁改造合理规划了房屋安置区域,为河西实业总公司办公楼周边区域,基本实现了原址回迁,按照面积分70平方米、80平方米、90平方米、100平方米、120平方米、140平方米六种住宅户型,还贴心设置了商业娱乐区、体育文化中心等,将群众的问题想在前,把群众的需求解决在先,真正让安置居民暖心、安心、放心。为切实保障被搬迁户的合法权益,本次拆迁改造将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依法推进、阳光搬迁。

探访

“将军楼”内租户已经开始搬家

7日上午,记者来到台柳路以东的旧村改造区域。顺着坡路而上,一栋栋“将军楼”映入眼帘。置身其中,仿佛时空穿越一般,带院的房子、窄窄的巷子、斑驳的门楼以及公共浴室,与马路之隔另一侧的高楼林立有着截然不同的景象。不过,这里的房屋已经老旧、环境脏乱、配套设施匮乏,在现代化都市中显得格格不入。

沿着一条条窄窄的胡同走过,从敞开的院门往里看,可以看到许多房屋内的住户已经搬走或者正在搬家。来自临沂沂水的李建金租住在原河西村372号的“将军楼”二楼,这处房子原本租住了七户租客,如今只剩下了李建金在内的两户。“其他五家这两天都搬走了,我还没找到合适的地方,一找到就赶紧搬走。”李建金说。

李建金租住的房间

走进他所租住的这处“将军楼”,院内年久失修,破旧不堪。顺着窄窄的水泥台阶爬上二楼,就是李建金租住的简易小屋,屋内的窗玻璃已经破损,一扇用纸壳糊着,另一扇空荡荡的。“租在这里就是图个便宜,一个月租金300块钱。”李建金笑笑说,自己一个人来青岛打工,主要干些装修砸墙的力气活,对住处没有要求。2020年,他从工友那里听说河西这里还有老房子出租,价格便宜,所以就搬到了这里。

前几天,他听说了这里要改造的消息,于是着手寻找起下一个租住处。“这里环境差,也没有暖气,房子的主人都不住这里了,基本上都是外来务工人员租住。改造了也挺好,拆了之后重新盖高楼,也能美化青岛的环境。”李建金说,自己从1999年18岁的时候就来青岛打工,对青岛有很深的感情,对青岛这些年的变化如数家珍。

追溯

“将军楼”藏着河西故事

借着旧村改造项目启动,这一片区封尘已久的历史又再次被人们提及。据记载推算,明永乐年间,老河西人为阻击沿海倭寇侵扰,从云南居家迁徙至青岛,行至张村河畔,安家于河的西边,故名河西。

河西村老照片

河西村清代隶属即墨县仁化乡文峰社管辖,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后,以海泊河为界,将“胶澳租借地”划分为青岛区和李村区,河西村改由李村民政署管辖。1922年中国收回青岛后,又以警察署的管辖范围作为行政区划,河西村则归四沧区警察署管辖。1946年,青岛市被划为12个区,河西村归李村区管辖。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8月成立河西乡,1956年4月底成立华光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成立河西人民公社。直到1984年,河西村恢复行政村,1994年由崂山区划归原四方区,1999年“村改居”。2012年,经国务院批复,青岛市区划调整,其中四方区与市北区合并,河西村也随之划入市北区。

河西村“将军楼”照片(资料图片)

曾经只有“一条大街五盘碾”的河西村,逐步由新中国成立前的300户人家,发展到了3000多户。村里兴建起了两层小楼——“将军楼”。后来,随着新建小区的建设,一户户老河西人家又纷纷入住富居园和紫金园。随着青岛地铁3号线的开通、汽车贸易大道的转型升级等,该片区在城市能级跃升的新征程中,又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和生机。如今,随着河西、河崖旧村改造项目正式启动,原河西村、河崖村所在的城区面貌必将焕然一新,城市品质也将大大提升。

河西村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