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PCR实验室里的“大白” 与病毒较量 只为打赢这场硬仗

2022-12-14 14:39 大众报业·半岛网阅读 (49592) 扫描到手机

半岛网12月14日讯 (记者 王禹涵 通讯员 张译文)“我们虽然不直接接触患者,但却是离病毒最近的人,因此考验我们医护人员的不仅是体力,更是意志和信念!”“为了做好核酸检测工作,我们24小时全员轮班在岗。有多少样本送来,我们就检测多少,直至完成检测任务。”……韦涌涛,是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从新冠疫情开始至今,他及检验科的全体医护人员,始终工作在检测检验的第一线。以匠心守初心,用心用情做好人民群众健康的守护者,以实际行动讲好“新时代八医故事”。

一纸核酸检测背后的 “硬核”力量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线,始终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穿防护服“隐匿”在几十平米的实验室,时刻和病毒直面“交锋”。他们用一双“火眼金睛”仔细筛检,发出一份份让人安心的核酸检测报告。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检验科韦涌涛就带领着这样一支“硬核”团队。

PCR实验室的医护人员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爆发,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检验科积极响应上级号召,第一时间着手筹备建设PCR实验室。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经过精心选址、设计,5月中旬开工建设,7月初通过山东省临床检验中心的验收,顺利投入使用。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客观上检验了我们医院临床检验实验室的应对和处置能力,病毒狡诈多变,院方也及时根据疫情形势的变化,及时引进了相关设备与技术,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了全方位的规范化培训。”韦涌涛告诉记者,有了“硬核”装备的加持,配备技术精湛的检测人员,再面对病毒时,医护人员就多了几分底气。

与病毒赛跑背后的“精准”医疗

“PCR实验室建成之前,我们只能找第三方进行检测。由于距离原因,报告时限得不到保证,给患者和临床救治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PCR实验室建成之初,每天只能检测几百管。面对这种情况,院领导给予了大力支持,及时购进了全自动分杯系统,全自动开盖提取一体机,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混检的标准出台之后,我们研究学习标准,及时采取混检技术,从10混1到20混1,从而使核酸检测能力有了质的飞跃,最大限度的满足市民的检测需求。”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助理王东平告诉记者,所以很多市民看到的“一纸”核酸报告,其实对包含检验科在内的医护人员争分夺秒、与病毒的赛跑的辛勤付出。

医护人员在PCR实验室工作

“市民在采样点完成标本采集后,会由专人将样本闭环运送到PCR实验室,再由工作人员完成信息录入、样本核对、核酸提取、上机扩增、结果分析等一系列的操作。”王东平边说边向记者演示核酸检测的全套操作流程,记者注意到,整个检测过程必须身穿防护服,全程佩戴防护口罩和面罩,手戴橡胶手套,所进行的每个步骤,都要小心谨慎、操作准确。韦主任告诉记者,这样做不只是为了防止污染,同时也是为了确保规范、高质量地完成每一次检测。

而也正是在与病毒赛跑的一次次战斗中,韦涌涛、王东平以及科室的每一位医护人员慢慢累积了起了丰富的“斗争”经验,也习惯了在高强度的工作任务下保质保量完成每一次核酸检测。

守护青岛背后的暖心“大白”

“PCR实验室也叫基因扩增实验室,它是对病毒所含基因进行扩增,测出含量不高的感染者体内是否含有特定的病毒。”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检验科于1951年10月成立,现有生物化学实验室、临床检验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免疫实验室、急诊检验实验室、骨髓细胞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七个专业实验室。检验科现有职工46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32人,硕士10人,本科36人。

“近10年来,检验科的发展迈上了快车道。科室医护人员由21人增至46人;由单机操作到流水线作业;检测项目增加80多项;实验室按照国家标准完成改造装修,结合信息化系统,打造智慧实验室;建立了全面的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管理体系,以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优化的工作流程,为临床及时准确提供高质量的检测结果。”韦主任表示道,检验科拥有罗氏免疫流水线、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全自动血液分析流水线、全自动尿液分析流水线、全自动凝血分析流水线、粪便分析工作站、彩色精子质量检测系统及全自动血培养仪、细菌鉴定仪等先进的大中型检验设备共计30余台。

在强大的硬核实力护航下,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也以实际行动率先垂范。每当疫情肆虐,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检验科的医护人员都积极响应号召,以精湛技术、精心服务全力救治患者,确保每一次任务圆满完成。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检验科的每一名医护人员身上,我们看到了作为医护人员的闪光点,为了人民的健康,他们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他们不辞辛苦,任劳任怨!他们坚守岗位,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