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评论|山东深耕“两创”,擘画锦绣山河

2023-01-08 22:44 齐鲁网阅读 (522373) 扫描到手机

“东望日出,西望河源,泰山黄河,首次同框。”近日,一条《大泰山》的短视频刷屏朋友圈,相距70余公里,泰山黄河首次同框,美的震撼,美到窒息。

壮观景象背后蕴含的是泰山黄河交相辉映、生生不息的赞歌,是天人合一、沟通古今的心灵呼喊。其实早在神话传说中,就已经把泰山、黄河写进了中华文明基因里。中华民族就起源于黄河流域泰山周边,从某种意义上讲,泰山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头,是中华文化的策源地。泰山和黄河具有相当强的民族精神承载力,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底蕴和基石。

文化,总是在延续和创新中激荡活力。在齐鲁大地上,泰山巍峨伫立,黄河奔腾入海。让泰山文化和黄河文化“活”起来,山东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近年来,山东在时代脉息中把握机遇,让泰山文化和黄河文化在千锤百炼中获得新生。

山东“量体裁衣”,外修“颜值”,内修“气质”,打造恢弘巨制《大泰山》,从一省一域到泱泱华夏,让泰山文化和现代文化打破时空限制,相互关联、相互共鸣。

“泰山岩岩,鲁邦所詹。”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自然景观雄伟高大,有着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泰山是历代帝王封禅祭祀所到之处,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文人墨客吟咏赞美泰山诗词歌赋多达1000余首,因此,走进泰山,就仿佛走进了历史,这也是它被称为“华夏图腾”的原因。

泰山,不只是一座山。泰山文化是具有中国气派和山东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更是值得山东深度挖掘的富矿。六集纪录片《大泰山》通过记录泰山的自然、历史、人文,以广阔的视野、宏伟的气势、沉厚的底蕴,以及史诗般的语言,生动刻画出中华民族心目中最神圣的山脉,彰显了出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大泰山》深度提炼了地域文化中标志性的民族文化符号,把泰山的自然特点跟文化特点进行有效地融合、嫁接,让泰山的自然属性、自然之美与文化属性、文化之美巧妙地熔铸在一起,让观者透过屏幕在“云端”感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鬼斧神工,在古今文化碰撞的火花中探寻文化自信的理由。这部纪录片不仅高扬了齐鲁大地的文化优势,还让泰山为中国人民、为世界人民更熟知,并由此了解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烟火气满满的“大集”邂逅黄河文化,这场“灵魂联名”让“黄河大集”文化IP联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立于兮山之上,方见大河奔涌。“一条黄水似衣带,穿破世间通银河”。在泰山西北峰峦的尽头,举目远眺,可以看到黄河。河水在夕阳的照耀下反射到天空,波光粼粼,就像一条金色的带子。黄河有中华民族的“龙脉”之称,它是中华文明的中轴线,其纵横蜿蜒于中华大地的姿态,颇似一条腾飞的巨龙。地处黄河下游的山东是黄河流域生态及文化资源的富集区,近几年来,山东自觉承担起保护和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历史使命,主动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局,在齐鲁大地奏响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

对于一条生态、文化河流的发展而言,文旅产业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先导产业。山东巧妙利用“黄河大集”这个品牌培育一批以民俗为特色的“黄河风情村”、乡村旅游重点村,使其成为文化体验廊道建设的具化实化项目,还通过文化下乡、群众性小戏小剧创演、庄户剧团汇演等方式,利用黄河文化中的优秀资源,讲好经典故事。民俗大集和黄河文化融汇互动,完美契合,带来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让“黄河大集”成为承接保护弘扬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黄河文化的历史契合。

与人交流、互动是文化传承的底层逻辑,好的文化不能沉溺于“阳春白雪”的自我陶醉,也应该让所有人都能触摸、感知,从而在口口相传中增强文化的“存在感”;创新是赓续的内在要求,在不断的创新中为文化注入新的生命,让文化“活起来”。泰山和黄河,一刚一柔刻画着齐鲁文化之道,守护着民族文明之魂。山东深耕“两创”,既把泰山黄河这两个文化地标、文化精品、文化名片在新时代语境得以重塑与诠释,又让群众能够享受品质更高、成色更足的公共文化服务。

登上泰山之巅,天风浩荡,中华的风骨像泰山千秋耸立;漫步黄河岸边,浊浪滔天,华夏历史像黄河万古奔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重要节点,需要文化和身份认同。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过程中,将民族情感投射到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上,泰山、黄河就是这一语境下的选择。时代的召唤,使命责任需要担当,在物华天宝的齐鲁大地之上,泰山文化和黄河文化正迸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