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面对面丨答卷振奋人心,蓝图催人奋进! 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产业、创新、人才等领域依然受关注

2023-01-14 06:55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41528)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晓哲 刘笑笑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为更高起点上推进山东高质量发展绘就了精准精细的施工图。报告强调,要全面落实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和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全面起势。既有前瞻性、又充满实干风的报告,在代表委员们中引起强烈共鸣。其中,产业、创新、人才等关键词,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于芝涛代表: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四链融合”

山东是制造业大省,如何推动山东先进制造业强省行动是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总裁于芝涛代表提出,建议支持我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四链融合”发展。

于芝涛代表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不单有高度,更有具体的落地措施,令人振奋。政府工作报告聚焦民生,聚焦百姓生活的持续改进、聚焦整个绿色的可持续发展、聚焦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以技术驱动来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聚焦人才和教育提升,四个方面相辅相成。

其中,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推进先进制造业强省行动的工作部署,让产业内深感责任重大,也倍感信心。对此,他认为,要以制造业的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转型推动产业转型发展。“这三点跟我们企业的发展也高度一致。我们一定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上,把显示产业、智能交通产业、医疗产业、芯片产业和大数据产业持续发展做好、做实,为全省的发展做出贡献。”

这次参会,于芝涛重点提出了关于支持我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四链融合”发展的建议。他认为,经过十年发展,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从 2012 年到2021 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从 7 万亿元增长至 14.1 万亿元,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1.6%,在工业中的营业收入占比已连续 9 年保持第一,其中,消费电子类产、销规模均居世界第一。

日前,我省有关部门正在组织实施“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工程,并在校企协同育人、产研合作研发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工作,将成为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推器。但目前“四链”融合正处于起步阶段,还需在教育、人才等资源要素供给方面继续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同时“四链”融合当前主要集中在供给侧,还需进一步注重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以扩大市场应用牵引“四链”融合向更高水平跃进,将“四链”融合成果切实转化为实物工作量。

对此,于芝涛建议,统筹创新链产业链协同带动“四链”深度融合。以创新链产业链协同为核心,支持龙头企业聚焦创新产品,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继续布局国家级创新平台,如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重组等,聚焦产业链堵点的重点突破,围绕共性关键技术和“卡脖子”技术开展协同攻关和成果转移转化,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加速形成产业链集群化发展。以产业集群链接产业链、人才链和教育链。建议对龙头企业吸引配套企业、外地研发机构在省内落地给予配套支持或奖励,提高招引效能。

同时,要围绕产业链创新链精准配置人才链和教育链。围绕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加强人才与优势高校、科研院所协同配合,实现人才开发与产业发展深度对接、融合聚变,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与人才链、教育链的耦合匹配。坚持“扶优扶强”,以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为目标,吸引国家级基金、社会资本加大投入产业创新链,引导金融机构对重点产业创新链项目给予优惠利率贷款支持;利用好本地的教育资源提升企业的人才、技术优势,助力产业链升级发展。

市场是检验“四链融合”成果的试金石。于芝涛还建议,要通过市场应用实现“四链”深度融合。要用好、用活、用实首台套、首版次推广政策,优先支持本地企业发展,以增强龙头企业开拓新赛道的决心与信心,特别是支持扩大自主研发产品的省内市场份额、参与东西协作项目推广等方面,提升相关产品的使用率。以软件为例,一个好的软件做出来之后只有得到广泛使用,其价值才能得以体现,进而形成良性的客商双向互动。比如,在政务、大数据、交通、省属企业等信息化系统建设方面,可充分利用省内企业竞争优势,打响海信聚连会议等高端品牌,以规模化商用促进山东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的发展。

张国防代表:

“70%以上由企业牵头”明确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在强化创新引领上加力提效。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国防代表认为,企业在创新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凸显,尤其是在部署“攻坚关键核心技术”中,政府工作报告将科技创新企业主体作用明确为“‘揭榜挂帅’实施100项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70%以上由企业牵头”,这将对于创新服务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今年工作中,第二部分整个都在强调创新的重要性,让我们很受鼓舞。”张国防代表说,这一部分中有多处强调企业的重要作用。如在构筑高能级创新平台中提出,要加快构建“1313”四级实验室体系,全力做好崂山实验室服务保障工作,建设25家左右全国重点实验室和10家左右省实验室,启动省重点实验室重组。有不少重点实验室甚至全国重点实验室就落户在企业。

而在他看来,100个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70%以上由企业牵头”,更是强调了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由企业牵头更能准确感知市场需求、找准创新科研痛点、推动关键技术的攻关。

张国防代表今年参加省人代会带来的就是关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大力支持企业建设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的建议。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大力支持企业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迫切需要,是提升我省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关键所在。”张国防代表表示,企业处于市场最前沿,很多科技成果由企业完成,基础研究创新最终要通过企业转化为产品。在经济体系内研究创新就要发挥企业主导作用,企业是当之无愧的创新主体。

应大力支持企业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张国防代表认为,政府应让战略型企业家发挥更大的作用,赋予领军企业参与所在行业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设发展的权利,并对企业在财政、税收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大力支持企业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

要支持企业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国家科研机构联合承担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平台建设,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导的新型技术创新体系。对有能力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的企业,在财政、税收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支持其参与国家重大专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技平台建设,并给予稳定的运行经费支持。同时深化产教融合,让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成为应用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共同主体,产业领域的工程科技人才应更多在企业培育。还应支持企业在创新实力较强的国家和地区设立、并购研发机构,面向全球整合和配置各类创新资源和生产要素资源,加快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和产业链上下游整合,从而加快实现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

建议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构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开放式协同创新体系,从科技决策、组织实施、要素配置、成果转化等方面高效地实现融通创新。

张国防代表认为,应支持企业在推动实现自主创新的关键节点上获得有力的政策驱动,承担我省科技战略任务,凝练重大方向、重大课题,编制指南,承接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科技任务,设立前沿性、全局性、系统性重大项目。要支持企业以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为基础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基于共同目标和资源共享、成果转化、风险共担的重大科研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继而形成“以企业作为出题者、其他所有资源作为答卷人”的创新模式,共同推动协同创新生态体系发展。

他还建议进一步优化政策与环境,营造企业创新人才良好发展环境,畅通人才流通渠道,提升企业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容纳力,促进创新人才向企业集聚。包括搭建人才沟通交流平台,赋予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重大平台企业一定高层次人才认定权限并匹配相应人才名额,在人才科技项目评审、科技奖项评定、职称晋升、生活及住房补贴发放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倾斜等,促进创新人才向企业聚集。

王芳委员:

加快引进高端人才及优秀留学归国人员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打造济青人才集聚平台,用好顶尖人才引进“直通车”机制。这让青岛科技大学中德工程学院副院长王芳委员感到非常振奋,“报告明确了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和方向,提出了具体的实现路径和政策要点,也勾勒了人才培养的美好前景。”

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始终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础与保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王芳委员说,去年国家颁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把“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列为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之一,并明确了未来教育对外开放的总体思路和实践路径。此次,省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扎实落实科教强鲁人才兴鲁战略,可见对于人才建设的高度重视。“我认为当下应顺应发展变革的需要,抓住机遇,抢得先机,打造国际交流合作新模式,助力高校勇担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使命和责任,提高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水平。”她说。

“打造济青人才集聚平台,需要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王芳委员认为,眼下加快引进高端外籍人才及优秀留学归国人员,服务高校高水平大学建设,成为高等教育开放发展的当务之急。因此,应该完善对外合作交流制度建设,进一步夯实高校对外合作交流工作的基础和保障。相关职能部门应及时制定相关政策,为引进外籍人才打通绿色通道,出台更多优惠措施吸引优秀留学归国人员。同时,简化教师与学生出国交流审核及手续。此外,应加大国际合作交流立项资助,提升国际交流合作能力。通过加大国际合作交流立项资助,增加国内外教师和学生出国学习交流机会,特别是对本科和研究生的短期学习交流及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资助力度;对外国留学生设立政府奖学金,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教育合作。

教育对外开放,离不开交流合作平台的建设。王芳介绍,我省有着较好的对外合作交流基础。目前,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范围内,青岛科技大学中德校区已于2019年正式启用并招生运转。在此基础上,她认为应加快推进中德工业大学的建设,力争建成江北第一所中德合作大学,从而全面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主动作为的国际合作交流新格局,通过塑造全球领先观念、共享先进知识、引领未来行为和发展路径,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