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记者直击两会丨摸清蓝碳家底,实现点“碳”成金

2023-01-16 00:23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38755)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刘笑笑 李晓哲

今年的省两会,“绿色低碳”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扎实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在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上加力提效”,并提出多项具体任务,其中就包括海洋碳汇调查。近年来,作为解决我国碳排放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海洋碳汇(又称“蓝碳”)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那么,我省作为海洋大省,蓝碳的家底到底有多少?如何大力发展海洋碳汇?1月14日下午,在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务委员、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于仁成委员代表九三学社山东省委会以《聚力海洋“负排放” 助推蓝碳增汇新突破》为题作大会发言,建议尽快制定山东省海洋碳汇试点工作方案,有序布局试点项目,助推蓝碳增汇新突破。

于仁成委员

“固碳量大、效率高、存储时间长,海洋被称为能力出众的‘捕碳高手’。山东是海洋大省,在蓝碳建设方面优势突出。从资源禀赋看,毗邻海域广、海岸线绵长,在国际认可的三类典型滨海碳汇生态系统中,拥有滨海盐沼、海草床两大类,其中盐沼面积3.4万公顷,约占全国17%,碳汇潜力巨大。”于仁成委员在发言时说,从探索实践看,我省是国内最早开展相关研究的省份之一,“黄渤海蓝碳监测和评估研究中心”“海洋负排放研究中心”两大平台,撑起了蓝碳研究高地;青岛的国内首家自然碳汇中心,威海正在打造的蓝碳交易中心,为海洋碳汇核算交易积累了丰富经验。从政策供给看,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开展蓝色碳汇行动”的决策部署,《海洋强省建设行动计划》明确了“主攻”路径。可以讲,山东海洋碳汇建设已成星火燎原之势,已至跃升突破之时。

为此,建议应尽快制定山东省海洋碳汇试点工作方案,统一部署蓝碳调查、监测和交易等工作,通盘设计推进步骤、阶段目标。依托黄河口、莱州湾等滨海湿地,威海月湖和桑沟湾、烟台长岛海草床等,有序布局试点项目。立足海洋牧场优势、深远海养殖装备优势,积极打造碳汇渔业试验区,探索渔业碳汇发展新模式。

“蓝碳并不局限于海水和海底对碳的储存,滨海湿地的盐沼、海草床等更是吸碳固碳‘达人’,大型海藻也被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认定为第四类蓝碳生态系统。从调研情况看,我省尚未开展系统调查,对海洋碳库的规模、分布及固碳储碳‘家底’掌握不全。”于仁成委员发言时建议,应及时将碳汇监测设备纳入海洋新基建框架,尽快开展本底调查,摸清存增量空间,为精准施策提供坚实基础。深入开展滨海湿地固碳增汇行动,恢复生态功能,提高盐沼湿地碳汇能力;推进海草、海藻种植修复,因海制宜遏制退化趋势,提升海草床、海藻场碳汇贡献度。实施海水养殖、“微型生物碳泵”增汇工程,建设新型海洋牧场,让海洋生物成为碳的“搬运工”。

他还建议,立足国内着眼国际,开展高层次对话、交流与合作,提升我省蓝碳研究综合能力;在高水平建设现有创新平台基础上,应积极争创海洋碳汇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立海洋碳汇科研专项,聚焦海洋负排放技术、渔业增汇机理等,支持科研单位联合开展研究。围绕滨海盐沼湿地、海草床、天然藻场、渔业养殖等,先行先试,制定专门的评估方法、计量标准,建立海洋碳汇核算体系,为蓝碳交易提供技术规范。加强知识普及和人才培养,鼓励省内高等院校增设相关学科,积极储备专业人才与后备力量。

同时,完善机制,点“碳”成金。于仁成委员说,当前尤为重要的是,应推动自然碳汇交易中心(山东)尽早运行测试,加快威海蓝碳交易创新中心和全省碳普惠平台创建进度,力促我省碳普惠、碳交易平台建设驶上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