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过年记丨1400多公里路,从异乡到故乡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雪莲
因为疫情,三年没回孩子的爷爷奶奶家过年。那个远在陕西宝鸡的家,以及爷爷奶奶,在上高一的孩子心里都已经淡了很多。这个春节,记者一家三口决定回家过年。考虑到安全因素,一家三口放弃了飞机和高铁等公共交通工具,1400多公里的路程,从青岛,一路向西,自驾回家。
记者开车回家过年。
一路高速,一路飞驰
从青岛到宝鸡,乘坐飞机、高铁都比较方便,但为了尽量减少旅程中可能的交差感染风险。回家之路,我们最终还是选择了自驾。
1月18日,也就是腊月廿七上午9时,我们开车出发。市区行驶十几分钟后,便上了环湾大道。从环湾大道开始,就像进入了一个封闭式的路上空间,济青高速、日兰高速、连霍高速……各条高速无缝衔接,我们一路以每小时100公里到120公里的速度奔驰。我们驾车穿过山东半岛,进入河南,最终到达陕西界内,在陕西宝鸡凤翔下了高速,全程1400多公里。
一路上,每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就会有一个高速服务区,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选择短暂休息或者给车加油,旅途很安心。
完善的导航系统也让漫长的旅途轻松了不少。因为一家人的不同爱好,我们一路上更换了多个导航版本,有声音甜美的志玲姐姐,有幽默风趣的东北大哥,还有萌哒哒的小猪佩奇等等。路况提醒、限速提醒……因为导航的给力,来回往返将近3000公里,没有一张罚单。
腊月廿七启城回家,大年初三动身返回,因为来回的时间都没在高峰期,所以在高速上并没有遇到太多拥堵,记得清的三次,全是因为高速上的交通事故导致的拥堵。
回家途中高速路上的事故。
春节前后,冷热悬殊
从青岛到宝鸡,1400多公里的路,开车要开十四五个小时。为了旅途安全,我们放弃一天赶回家的想法,决定中途休息一晚,顺便小小游玩一番。
中途的歇脚点定在河南的开封、郑州和洛阳三个城市。从青岛出发前在携程上看了看,三个城市主要景区附近的星级酒店选择空间都很大,于是便决定不提前订酒店,免得被订好的酒店影响了路上节奏。
河南开封,节后熙熙攘攘的景区,节前还可以拍单人照。
1月18日下午4时左右,临近开封时,我们决定不再往前开了,就住在开封。于是,就在高速上订酒店,挑挑拣拣,选了开封最火热的景区清明上河园旁边的一家五星级酒店。从酒店步行到清明上河园,园外马路两旁虽停满车辆,其中不乏挂着外地车牌的,但是园区内整体还是比较空旷,拍照还是可以拍出单人照效果。园区周围饭店开门的并不多,开门的几家生意也很清冷。
春节前回家路上冷清的酒店。
正月初三从宝鸡返回青岛,依然选择在路上中途休整一晚。定好初三午饭后动身,但是初三早上在携程上查询酒店时就发现,情形和来时已完全不同,西安、洛阳等城市景区附近的星际宾馆基本全满,就是偏僻些的商务酒店剩房也不多。匆匆在洛阳定了家商务酒店,平日里四五百的房价已经翻番。
春节后返程路上热闹的酒店。
晚上7点半左右,到了酒店,大堂里满满的人,到处是奔跑的孩子。第二天早晨的自助餐,根本找不到位子,只能耐心等。最好笑的是,早餐的煎蛋半途没了,服务员说没想到会住这么多人,存货根本不够,现买去了。
孩子回家,家里都暖和了
过年回家,路上的各种风景只是调剂,三年过年没回家,最要紧的还是看看家里的两位老人。
车开到爷爷奶奶住的小区外,爷爷下楼来接,非常专业地戴着N95口罩。能想到,在那些疫情特别严峻的日子,老人特别注意。
到了家,往常特别话痨的奶奶看上去精神并不太好,晚饭两位老人吃得也不多。前些日子,奶奶在电话里说自己阳了,但是症状属于很轻的那种,已经恢复得差不多。可等到真见着了,才知道其实奶奶发烧、身体痛、咳嗽,各种症状都经历了,现在味觉和嗅觉还没完全恢复,食欲还受影响。
而一直说自己没阳的爷爷,聊了一会儿就很容易判断,他应该已经阳过了,只是和奶奶的症状比起来轻了不少,于是被忽视了。
吃过晚饭后,近年来对养生颇有研究的丈夫开始给奶奶推拿、按摩。第二天早晨,奶奶明显精神头好了不少,吃饭也好了很多。到了晚上,饭量更大了。而到了第三天早上,也就是除夕那天,还没起床,就已经听到奶奶非常洪亮的唠叨爷爷的声音,之后,唠叨的底气越来越足。“现在家里声音最大的就是奶奶啦。”孩子愉快地开着玩笑。
在我们回家的日子里,爷爷奶奶的笑声越来越多,饭量也越来越好,接到亲戚朋友的电话,就很自豪地说大儿子一家回来过年了。
刚回家时,奶奶一直说家里冷,让我们多穿衣服,怕冻着,但是回去两天后,奶奶说怎么人多了,家里都感觉暖和了。
远走的年轻人,冷清的乡村
几年前,丈夫姐弟三人给爷爷奶奶在凤翔县城买了楼房,但是不太冷的日子,两位老人还是喜欢住在自己农村的老房子里。
除夕上午,丈夫开车从县城回老家贴春联。县城到老家的路修得很好,一踩油门,10分钟就到家了。丈夫不禁感慨当年在县城读高中时,骑自行车要一个小时才能回家的情景。
虽然是大过年的,但是村里很安静,路上见不到几个人。甚至有的人家的春联都没有贴。“这些年村子里没什么年轻人了,就剩下老人了。”爷爷说,现在好学校都在城市里,为了孩子上学,有条件的都把家搬到城里了。
“现在农村条件多好啊,路修得那么好,还有路灯,公交车开到家门口,但是村里就是没多少人了。”爷爷有些伤感。
老家的院子里,有一张乒乓球台,很长一段时间,酷爱打乒乓球的爷爷只能和自动发球机过招,一天,院子的视频里出现一位和爷爷切磋球技的老人,孩子们都很高兴。
爷爷奶奶养育了三个孩子,三个孩子在不同的城市读了大学,又在不同的城市结婚生子。两位老人拒绝了孩子们同住的邀请,对他们来说,宝鸡凤翔,是让他们最有归宿感的地方,那个农村的小院子,最让他们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