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聚焦丨新冠病毒有点“传”不动了?中疾控最新发布!目前这些人受影响最大

2023-01-30 09:59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综合阅读 (26690) 扫描到手机

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显示,新冠病毒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专家认为,该情况并非病毒本身发生变化,而是与先前大规模人群感染形成免疫屏障有关,短期内病毒传播速度会变慢。后期仍有可能出现高峰,但情况不会像去年年底一样严重。

先来看最新数据:

1月28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

一、病例情况

1月26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冠病毒感染现有住院病例215958例,现有重症26156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重症1894例、基础性疾病重症合并新冠病毒感染24262例。1月20日至26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疗机构累计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6364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289例、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6075例。

二、疫苗接种情况

截至1月26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8974.6万剂次,接种总人数131020.7万人,完成全程接种127654.9万人,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82658.3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67822.4万剂次,接种总人数24161.1万人,完成全程接种23012.7万人,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19222.7万人。

新冠病毒感染率呈下降趋势

专家:病毒有点“传”不动了

此前,1月25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发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核酸检测结果方面,2022年12月9日以来,各省份报告人群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阳性人数12月22日达到高峰(694万)后逐步下降, 2023年1月23日降至最低1.5万;检测阳性率12月25日(29.2%)达高峰后逐步下降,1月23日降低到5.5%。

全国报告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变化趋势

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27日报道,对于新冠病毒感染率所呈现的下降趋势,上海中医药大学急危重症研究所所长方邦江教授解释称,“新冠病毒传播渐渐变弱,并非因为病毒本身有重要变化,而是社会面维持一定低水平传播,巩固了免疫屏障,加上绝大多数人都感染了,形成了群体免疫,病毒有点‘传’不动了。”

对此,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29日向中新网介绍,过去两个月大部分地区有80%以上人群感染,从而建立了免疫屏障,短期内病毒传播速度会变慢,感染人数会下降。

“疫情从高峰到低谷,再从低谷到高峰,呈周期性发展,这是符合病毒发展规律的。”北京市丰台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乔树斌也表示,短期内虽然不会再有高峰,但并不意味着新冠病毒会消失了。目前的情况下,做好个人防护还是很有必要的。

专家:目前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是尚未感染人群

李侗曾进一步表示,未来3到6个月后,感染后获得的免疫保护水平会下降,感染风险会增加,如果病毒继续变异出免疫逃逸能力更强的变异株,大家再感染风险会增加,出现新的高峰的概率会增加。

“但是不会像去年底的那一次那么严重了。” 李侗曾指出,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感染后会获得免疫力,即使再次感染,重症风险也会更低,症状会有所减轻。

病毒学家、德国埃森大学医学院病毒研究所教授陆蒙吉29日向中新网表示,参考德国的情况来看,感染人数会持续在高位,而发病就医人数比以前会有所降低,但数量是波动的。

他认为,目前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是尚未感染人群,估计在15%到20%。这和此前整体人群都易感的情况相比,影响程度已有所减少。但鉴于中国人口基数,涉及到的人群规模还是巨大的。

北京市丰台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乔树斌也认为,疫情从高峰到低谷,再从低谷到高峰,呈周期性发展,符合病毒发展规律。“像美国、日本便经历了新冠疫情以来的好几个高峰。”他表示,目前情况下,仍有必要继续做好个人防护。

李侗曾建议,感染过的人半年后可再接种加强疫苗获得更好保护,尤其是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应该优先通过接种疫苗获得更好的保护。

这两款新冠病毒感染治疗药物附条件获批上市!

近日,国家药监局根据《药品管理法》相关规定,按照药品特别审批程序,进行应急审评审批,附条件批准海南先声药业有限公司申报的1类创新药先诺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商品名称:先诺欣)、上海旺实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1类创新药氢溴酸氘瑞米德韦片(商品名称:民得维)上市。

上述两款药物均为口服小分子新冠病毒感染治疗药物,用于治疗轻中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成年患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严格按说明书用药。

国家药监局要求上市许可持有人继续开展相关研究工作,限期完成附条件的要求,及时提交后续研究结果。

中疾控:新冠疫情流行尚未结束,重点监测变异株

据中国疾控预防控制中心网站1月29日消息,日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召开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一级响应第66次工作例会,通报了中心近期疫情防控工作情况,重点部署下一阶段的疫情防控工作要求。

中国疾控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沈洪兵强调,新冠疫情流行尚未结束,病毒变异仍存在不确定性,各单位仍须高度重视。下一步,一是要进一步完善中心应急响应机制,特别是“乙类乙管”以后的平急转换机制;二是要尽快启动系列专项调查研究,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支撑;三是要加强监测工作和监测系统建设,提升疫情预测与风险研判能力,尤其是对病毒变异株的监测。

多地基层医疗机构:春节阳性感染就医人次大幅减少

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春节假期期间,基层医务工作者轮班坚守在岗,做好应急准备,不过春节期间阳性感染就医人数大幅减少。1月28日,山西、广西、贵州、河南、陕西等多地村医对记者表示,“基本没有新增”“年三十到今天都没有新增病例”。

“春节期间来社区医院的,大多都是开药或者解决一些小问题。但全科的、护理部的、药学的、行政的各个岗位都要有值班人员,这是医疗单位的职责。”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社区第二卫生服务中心值班医生表示。“大年三十、初一初二来社区医院就诊、开药的人比较少,初三开始大概就有几十个人了。”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东园镇卫生院春节期间“冷清”了许多。“除了一些因为肠胃不舒服、拉肚子等需要急诊的情况以外,几乎没什么人来。”该卫生院的值班医生告诉记者,尽管如此为了应对各种可能来就诊的情况,该院春节期间每个科室都有人值守,每天都有十几位医护人员轮流值班。

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春节期间没有出现疫情高峰是因为节前多数易感人群已经感染了新冠病毒,获得了感染后的免疫,短时间内确实不会再感染。

1月21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发文指出,优化防控方案后,新冠疫情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快速传播流行。目前,全国总体已经度过了疫情发病的高峰期,全国大、中、小城市及县城基本都处在疫情回落阶段。

节后返岗有感染风险?专家:概率很低

今年春天,在其他国家流行的XBB和BQ.1毒株是否会在我国流行,引发又一次的感染高峰?

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1月25日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我国出入境政策的放开,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感染BQ.1、XBB毒株的本土病例,但是总体来看,今年上半年出现这两种毒株流行的可能性比较小。

节后返岗是否有再次感染的风险?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卫1月27日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全国报送的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全部为奥密克戎变异株。

“据这一情况,在外地已经感染过的人,从目前看,应该还在半年的有效保护期内,加之目前的流行株仍然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出现免疫逃逸现象的可能性很小,因此返程后被感染的风险也很小。”赵卫医生表示,如果在返乡后注意尽量居家,减少外出和聚集,或者没有和有症状感染者发生无保护接触的经历,被感染的风险就更小了。

“就目前公布的数据来看,社会面的传染源已大为减少,客观上大大降低了从家乡返回工作地路上的感染风险。当然,从谨慎的态度出发,为了避免感染,在返回路上的密闭场所,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除了餐饮期间,建议全程戴口罩。回到住处后,建议立即洗手和换洗外套。同时关注自己的身体情况,一旦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及时治疗。”赵卫说。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综合整理,素材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广州日报、新华社、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