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气!2022年山东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1%,增速在对标省份中实现近5年最好水平;16市中有12个市增速高于全省平均,烟台、东营超过10%……1月30日,山东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过去一年,面对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山东谋划实施一揽子创新性务实举措,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各项工作实现大踏步提升,交出了一份提气的答卷。
工业运行态势稳中向好。山东将工业稳增长摆到更加突出位置,建立健全日报告旬分析月通报、千户重点企业运行监测等多项机制,创新运用区域性PMI、工业电力景气度等指数,有效凝聚工作合力、增强监测效能。支持企业应对疫情11条、振作工业经济28条,创新实施财政奖补、产能指标等激励措施以及“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政策26项发挥了黄金政策的黄金效应。省级统筹企业产能、用电等生产事项4000余次,省市县三级工信部门对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上门联系服务全覆盖,“一站式”惠企服务、企业账款清欠等6个专项工作被全国推广。
产业生态优势日益彰显。山东深入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11位省领导挂帅担任“链长”,细化“链长制”运行30条措施,推动实施补链强链项目343个,举办“链主”与“专精特新”企业对接活动114场。成功创建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潍坊动力装备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总数达到3个。7个集群入选首批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居全国首位。
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山东坚定不移推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加力做好“去、提、增”三篇文章。全年工业技改投资增长7.3%,高于全部投资1.2个百分点;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3049个,提前5个月完成“万项技改、万企转型”。全省制造业投资增长11.2%,高于全部投资5.1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为28.9%,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39.4%,增加值增速达到14.4%、高于规模以上工业9.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48.3%,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
数字赋能持续纵深拓展。橙色云、蓝海新入选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新增数量并列全国第一,总数占全国的1/7。工信部衡量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的15项主要指标中,山东13项位居全国前三,6项排名第一。山东创新实施“工赋山东”专项行动,对接企业3000余家,落地数字化转型项目280个;培育首批工信部认定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9个,关联服务“小灯塔”企业168家。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指数预计达到117.1,居全国第二;产业数字化指数80.3,居全国首位。
民营经济活力有效激发。山东扎实开展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截至去年底,全省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到1388.3万户,同比增长5.8%,中小企业数量超过430万户。省市两级举办政策宣贯活动107场,智能推送政策5000余万条;汇集各类困难诉求2.1万项,有效解决率达到98%。为中小微企业担保融资超过1000亿元、提供应急转贷3000亿元左右,有效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优质企业加速壮大,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1家、制造业单项冠军41个,累计分别达到756家和186个,分别居全国第三位和第二位。
- 山东银保监局:2022年人身保险投诉占投诉总量的74.49%
- 教育部:202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人数比上年增长5.61%
- “2022青岛年度经济成就宣传发布活动”启动
- 2022年全年限额以上公共资源交易总额3445.26亿元!青岛打出公共资源交易集成改革“组合拳”
- 诸城市总工会拟返还2022年缴纳工会经费 的小微企业名单公示
- 山东质量大会|10地入选!山东为2022年“质量强县(市、区)”授牌
- 恒丰银行青岛分行召开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暨2022年度党(总)支部书记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和抓党建述职评议会议
- 半岛记者作品入选!2022年度山东新闻奖新闻摄影作品复评一等奖出炉
- 中国平安2022年实现归母营运利润1,483.65亿元 每股股息同比提升1.7% 经营业绩保持稳健 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 新开户职工22.53万人!青岛市公布2022年住房公积金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