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输血"应对青岛血荒 虽安全但推广有点难

2010-09-03 05:51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半岛都市报9月2日讯(记者 韦丽丽 见习记者 陈美洁)手术过程中流出来的血经过专门设备的回收处理,重新回到病人体内。由于最近岛城出现血荒,9月2日上午,54岁的孙先生在做心脏搭桥手术时,没用别人的一滴血,自己体内流出的900毫升血经过洗涤后全部送回了体内。记者采访了解到,这种自体输血其实多年前就有医院开展了,但是由于患者不买账、医生嫌麻烦,推广起来有些困难。

    流出的血能重回体内

    9月2日上午,记者来到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时候,市民孙先生正在进行心脏搭桥手术。由于最近血源紧张,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进行了回收式自体输血。“整个手术过程节省了900毫升血液。”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麻醉科主任王谦胜向记者介绍说,手术的时候他们用了一台自体输血仪,这个仪器最远端是个吸引管,这里面有压力,手术时看到患者哪个地方出血了,就把吸引管放哪,仪器中吸进去的血液达到一定比例后,机器就自动工作,洗涤、分离,留下最干净的红细胞,然后再重新输回患者体内 。

    自体输血用的并不多

    王谦胜告诉记者,这种回收式自体输血的最大好处就是安全,整个过程全部用的是患者自己的血,不用担心传染病等危害。王谦胜称,他们现在做的心脏手术中有一半以上是用这种方式进行的,去年大约为200多例。

    “回收式自体输血我们在1994年的时候就开展了。”青医附院麻醉科主任王世端向记者介绍说,他们做的这种手术每年只有100多例,除了心脏手术之外,还有骨科和肝胆外科。而市立医院每年做的回收式自体输血手术有60多例,从开展到现在仅有500多例。

    记者了解到,除了这几家医院之外,岛城其他医院做的这种手术少之又少。

    不能报销患者不积极

    这种方式对于患者来说很安全,但是为什么开展得这么少呢?记者了解到,由于自体输血项目未被列入基本医疗保障报销范围,而这种项目一般收费都在1000元到1500元之间,如果用血少了的话,患者觉得很不划算,所以不愿意选择。除此之外,不少医务人员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在手术过程中不仅要做手术还得再收集血液,增加了工作量,而且从血站要血不用承担任何风险,所以医护人员动员患者做自体输血的积极性也不高。而市中心血站相关负责人表示,自体输血能缓解血站采血压力,值得推广。

    ■相关新闻 血液库存有了明显缓解

    半岛都市报9月2日讯(记者 韦丽丽 见习记者 陈美洁)9月2日,市南区政府机关、崂山区政府机关、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港大厦的350多人集体参与了献血。记者从青岛市中心血站了解到,此前紧缺的A、B型血液库存已经有了明显回升,医疗救治用血也随着库存量的回升而逐渐开放。

    今夏,青岛中心血站屡屡出现血源告急,血液库存不稳,许多手术被迫暂缓。在青岛市血源保障Ⅱ级预警启动后,岛城媒体紧急呼吁市民奉献爱心参加献血。截至9月2日下午3时,来自于街头市民、城阳流亭工业园的新市民群体,以及大学生、政府机关、卫生系统以及其他社会群体和单位的献血量已经超过了80万毫升,参与献血的人数已达2239人。

    “目前血液库存已基本恢复到正常范围,此前紧缺的A、B型血液库存已经有了明显的回升,但库存整体还是处于偏低的水平。”血站工作人员介绍说。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郭新举]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推广 血荒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