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合伙人 用金鸡饼干创出一片蔚蓝的天

“金鸡饼干”曾风行老青岛,吴振亭讲述早期创业史

2013-05-30 09:29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1904年,20岁的宁波人吴元龙从上海来到青岛,和几个同乡在潍县路24号开了一家万康南货店,经营海参和进口饼干等。到了1916年,他们跟“泰康”合作从国外引进饼干生产线在济南设厂,生产的罐装“金鸡饼干”在青岛、济南和上海等地都风行数十年,文史专家鲁海说“现在想起来还馋得慌”。1943年,青岛万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在当时的青岛特别市社会局注册成立,股东中还罕见地有一位女士“曹姚氏”。5月28日,市档案馆、市南区档案馆和半岛都市报联合举行的“老街里记忆”征集活动,走进市宁波商会副会长吴振亭的家中,听他讲述爷爷、父亲及他们的“合伙人”在青岛的创业史。

  穷小子创业:13岁不外出谋生就被看扁

  吴振亭告诉记者,在清末,“七分山三分水”的宁波非常穷,人口又多,很多人只能背井离乡到外面谋生,“一般男孩子长到13岁就去上海、北京等地当学徒,13岁还待在家里的会让人看不起。”

  1898年德占后,青岛被辟为商埠,从宁波到北京,青岛成了很多人在路上停留的地方,所以岛城早期移民中有不少人都来自宁波。吴振亭的爷爷吴元龙从13岁就在上海的一家南货店里当学徒。1904年,他和同在上海当学徒的庄宝康等老乡结伴来青岛寻找商机,当时青岛还没有经营南式糕点的店铺,他们就瞅准机会在潍县路 24号创办了万康南货店,主要经营海参、海米以及从南方运来的杂货、烟酒、罐头和进口饼干等。

  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从上海发货的很多糕点类食品要六七天的海上航程才到达青岛,容易发霉变质。于是万康南货店就从上海请来几位技师,“前店后厂”在青岛自行生产、销售,员工数量很快由10人发展到40余人。

  战祸成商机:金鸡饼干成一代人记忆

  1914年日德开战前夕,万康南货店的几位合伙人与当时青岛的一大批商人为避战祸,将部分财产运至济南存放。日占青岛局势稳定后,几位合伙人没有把财产运回青岛,反而与另一家华德泰百货店合作集资5000银元,从双方字号中各取一个字,在济南成立了泰康糕点杂货店。后来“泰康”的生意越来越好,还在上海开了分店。

  吴振亭告诉记者,大约在1916年,泰康决定从国外引进饼干生产线,在济南设厂生产饼干,在随后的几年中,罐装“金鸡饼干”在济南、青岛和上海都开始流行,并受欢迎长达数十年。由于当时都是自产自销,金鸡饼干在青岛只有万康有售,更促进了店里的生意。鲁海说:“现在想起来都馋得慌,小时候吃完了饼干,桶都不舍得丢,再用来放其他东西。”1924年,他们又在青岛设立了罐头厂。1926年,金鸡饼干还曾在费城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上获得了甲等大奖。1927年,泰康总部由济南迁往上海。

  1943年2月,万康进行了股份制改革 ,在当时的青岛特别市社会局注册成立了青岛万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是10万元。5位董事中,两位生活在青岛,3位生活在上海。在股东名单中,记者还发现了一位女士“曹姚氏”,据吴振亭介绍,这位曹姚氏喜欢打麻将,父亲、爷爷都曾是商人,她老公也去世后,自己守着一笔财产,投资万康以赚钱。

  念好生意经:派发礼券厨师上门教学

  万康研制生产的产品种类繁多,酱菜类有四鲜烤麸、芝麻辣酱、油焖大头菜等,朗姆酒类则有苹果、樱桃、杏梅、玫瑰等各种口味,此外还有桂花、百果等各种腐乳,凤尾鱼罐头、杏仁霜、枇杷膏以及各种笋类食品等很受欢迎。

  吴振亭的父亲吴兴章也是先在上海从学徒做起,20岁出头时来青岛万康先后出任副总经理、总经理。“据父亲回忆,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他们就在经营上采取了细分市场的做法,比如根据不同人群需求,制作什锦饼干、拼音饼干等”,吴振亭说,在销售方面也有很多窍门,如先吃后买、先舍后得、发售礼券等,“父亲告诉我,当时面值10元的礼券卖8元一张,我说‘那岂不是要亏本’,父亲说不会,礼券有折损率,发售出15张礼券,可能只有10张被人拿来兑换。”

  万康当时还非常强调人性化服务,对贺寿的礼品,都是在店里先行设计,包装得很精美,然后由员工抬着一路敲锣送到寿星家里,“过寿的人觉得很有面子,这一路敲敲打打还给店里做了宣传”,吴振亭说,当时青岛还有很多人不知道干海参如何泡发和食用,除了为顾客代发海参,针对一些有钱人和饭店,万康还让店里的厨师上门,手把手教顾客发泡海参和海参的做法。

  熬过拮据期:从拉大板车到汇丰银行

  吴振亭曾经统计过,1921年至1953年间,宁波人在青岛开设的商号至少51家 。与爷爷和父亲都是少时长在宁波,成人后才来青岛不同,吴振亭于1952年出生在青岛,在他的记忆中,童年一直过着优裕的生活,“那时候每天早上父亲都带我去海边散步,然后吃早餐,是中山路区域那些著名餐饮店的常客,青岛咖啡的西餐、十乐坊的叉烧包、乐口福的锅贴等,至今都让吴振亭记忆犹新,“那时候父亲还常带我去天德堂、玉生池等澡堂的包间洗澡,修脚、搓背师傅的手艺都很好,当然那时候父亲也都会给小费。”

  上世纪60年代,万康并入了青岛海滨食品商店,吴兴章作为一名普通员工于1970年退休,8年后去世 。吴振亭家在经济上也曾有一段拮据期,吴振亭15岁从青岛二中毕业后,就在热河路、上海路一带拉大板车,每天从早拉到晚,“当时大板车也要像如今的出租车一样登记,我最初是为一位老人打工,后来他干不动时就把板车转让给了我,我就又雇了两个人帮我拉边绳。”

  数年后,吴振亭进入市南区牙科医院当牙科学徒,但吴振亭并不满足,读初中时就开始学英语的他,10多年来一直坚持偷偷学英语,改革开放后,他去了香港的汇丰银行工作,负责该银行在山东省的业务,“我在医院的工资最初是19元一个月 ,改革开放后涨到100元一个月 ,但上世纪80年代末,我到汇丰银行第一个月就拿近四千元,当时一个烧鸡只需一元钱,勤奋、善良,是父亲一直教我的,也让我一生受益。”记者 王法艳  照片由市南区档案馆提供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姜鸿岩]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