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传统曲艺传承"断档" 面临多种现实困难

2013-06-26 13:46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一群唱黄梅戏的孩子排练之余在玩闹。



  

▲孩子们排演黄梅戏《普天同乐——和》。



  “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看到这两句唱词,有多少年轻人能说出这是经典戏曲《贵妃醉酒》的选段?日前,记者就开发区传统戏曲传承现状做了调查,发现虽然已经有小学将传统戏曲作为校本课程带入课堂,但是长久而系统学习戏曲的青少年还是少之又少,而退休老人仍是戏曲的忠实爱好者。开发区戏剧曲艺协会副主席王立新对开发区传统戏曲发展断档的现状表示担忧,“发扬传统戏曲不仅要靠一个老师或一个学校,真正实现经典传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现象

  辅导班扎堆教戏曲的少

  再过十余天,又到了孩子们盼望的暑假了。各种辅导班也开始大张旗鼓地做宣传,钢琴、舞蹈、美术 、书法、英语等最受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在这些辅导班的课程列表中,记者发现京剧、豫剧等我国的传统曲艺课程难寻踪影。正在和女儿一起准备舞蹈考级的家长薛女士告诉记者,“孩子一直在学习现代舞,跟戏曲比起来,更为现代化的舞蹈、钢琴等才艺更能吸引孩子,而且好的戏曲老师太难找了。”

  “学习传统戏曲是件坚苦而且枯燥的事情,静不下心是没法学的。想唱好一段戏,必须熟悉这段戏的历史和内涵,才能完整地表演出来。”今年64岁的王立新,年轻时曾在专业戏曲团担任青衣和老旦演员,退休后来到开发区老年大学担任教务处处长。让她感到非常遗憾的是,她以前也带过的一些孩子,都没有坚持下来,转而去学习舞蹈等课程。“学戏要保证时间,很多孩子时间靠不上,家长也希望孩子学一些别的东西,因此很难坚持学下去。”

  “以前王台有个孩子,唱老旦的,条件很好,也来找过我学过一段时间。但是现在孩子上了初中,时间紧张,很难抽出时间来学戏,他妈妈给我打电话时也觉得很可惜。”王立新介绍说,开发区有一个40多人的票友社,但全部都是退休的老人。“据我了解,开发区并没有一家专门的剧团,也没有年轻人在学戏了。”说到这里,王立新很是心痛,“开发区传统戏曲已经断档了。”王立新告诉记者 ,她正在与一些学校联系,希望能为学生开设传统曲艺课程,至少让他们知道这些古老艺术的存在。

  ■心态

    小学生学戏曲只为陶冶情操

  虽然传统戏曲的传承遭受断档,但开发区的教育并没有放弃对普及戏曲的尝试。周姝君是黄浦江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每当展示才艺时,她并不像其他同龄的孩子唱歌跳舞或者弹钢琴拉小提琴 ,而是用清亮的嗓音演唱一段黄梅戏选段《十八相送》。周姝君的妈妈告诉记者,女儿是这学期被学校老师选中,开始学戏的。“她奶奶喜欢听黄梅戏,从小就跟着她奶奶听 ,耳濡目染也喜欢黄梅戏。她现在学了两段戏了,经常唱给我们听。”

  “我觉得她学唱戏挺好的,可以学习一些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周妈妈说,虽然周姝君现在挺喜欢唱戏,老师也说她资质挺好,但她却从未想过让孩子走专业道路。“当做是一种爱好陶冶情操吧。”周妈妈说。

  ■尝试

    戏曲作为校本课程尝试普及

  在黄浦江路小学的舞蹈教室,记者见到了正在给学生们排练的孙老师。排练间隙,记者与孙老师攀谈起来。“我们现在排的是黄梅戏《普天同乐——和》,讲的是一个清官与下人出行的故事。”孙老师向记者介绍,她原本学舞蹈专业,因为特别热爱传统戏曲,就自己找老师学习了黄梅戏、京剧、越剧、豫剧等多个剧种。

  “我是2006年进入黄浦江路小学的,给学生排练舞蹈之余,成立了一个戏曲兴趣小组。”出于对传统戏曲的热爱 ,孙老师认为自己有责任将这些传统艺术形式传播发扬下去。“其实孩子们不是不喜欢这些传统艺术,而是没有机会接触,没人教他们。”

  如今,黄浦江路小学的戏曲兴趣小组共有近50名学生,低年级的学生学习黄梅戏、越剧等剧种,五六年级的孩子开始接触京剧。“我们学校将戏曲作为校本课程,让孩子们能够有机会了解这些传统艺术形式,孩子们都非常喜欢。不少孩子豫剧《花木兰》唱得特别有味道,有板有眼的。”孙老师说。

  ■出路

  京剧普及发展还需资金支持

  “但是,现在面临一个问题,孩子们小学毕业后,很难再找到地方继续学戏。很多条件不错的孩子都放弃了,非常可惜。”孙老师说,资金不足也是妨碍戏曲普及的重要因素。“比如京剧,唱腔只是最基础的,之后再教孩子们身段。但是,后期的画脸谱、服饰,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我们学校每年在戏曲小组投入大约一万元的资金,在开发区已经是非常难得了。”

  孙老师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头饰,簪花与珠子搭配闪闪发光。“像这样一个头饰,少则一百七八十元,一套花木兰的披挂则至少三五百元。而且这些头饰非常容易损坏。”孙老师拿起一个头饰给记者看,头饰一边的穗子已经掉了,上面的珠子也少了几颗。“如果没有资金支持,很难将京剧的全貌延续下去。”孙老师有些惋惜地说。

  ■链接

  传统乐器近年来重新“受宠”

  相比传统曲艺的“不景气”,传统乐器则更受孩子和家长们的欢迎。二胡、古筝、葫芦丝……不少家长在给孩子选择才艺培训时将眼光落在了这些传统的乐器上。黄浦江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胡原诚刚入学不久就选择了葫芦丝,如今已经能吹奏一些相当具有难度的曲目。

  香江路第二小学则将民乐纳入校本课程,新生入校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民乐超市”十几种民族乐器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琵琶、古筝、扬琴、笙、竹笛……每天下午的兴趣课时间,香江路第二小学楼道里都会传出各种悠扬的民乐旋律,学生们带着自己的乐器到不同教室,接受专业老师的培训。 本版文/图  本报记者刘家冕  赵丽云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孙瑶瑶]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曲艺 传承 黄岛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