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优势:透视万亿GDP的含金量

2017-01-24 06:54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这是中车四方的动车生产车间。(资料图)



  

诞生于滨海城市的青岛制造业,与生俱来就有“出海”闯荡的“心愿”。这是运输繁忙的青岛港。(资料图)



  半岛记者 朱艳丽

  历史性突破!1月23日,青岛市统计局公布数据,2016年全市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实现生产总值(GDP)10011.29亿元。

  这是全国范围内第12个拿到万亿俱乐部入场券的城市,这是多年梦寐以求之事终于变成现实,无论对于青岛还是山东都可谓意义重大。

  青岛进阶之路,生动地诠释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实体稳则经济稳,金融业等虚拟经济部分的跨越式发展又反哺实体经济向高端转型。细究这份成绩单,会发现万亿背后含金量十足:青岛经济总量上新台阶的同时,经济质效也有了新提升。也正是这些不断更新的要素、动力和结构,推动青岛顺利实现里程碑式的突破。

  GDP破万亿,

  不止青岛的荣光


  “梦寐以求之事终于变成现实。这个数据的意义是很重要的,表明青岛的经济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青岛市社会科学院科技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隋映辉告诉半岛记者。

  青岛何时进入万亿俱乐部,从未缺少关注。

  在此之前,全国已经有11个城市跻身“万亿俱乐部”。包括4个直辖市,6个副省级城市,以及唯一的地级市苏州。其中,2006年上海“入万”。2008年北京“入万”。2010年广州“入万”。2011年,“万亿俱乐部”拥入四位成员:深圳、天津、苏州、重庆。2014年,中西部的武汉、成都携手加入。2015年,又有杭州加入。2017年1月10日,南京市市长缪瑞林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披露:2016年南京实现GDP10450亿元。

  作为省委、省政府着力打造的全省经济龙头,常年傲居山东经济总量榜首的青岛向来被寄予厚望。早在200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青岛的强大对半岛地区乃至全省意义重大,青岛强则半岛强,半岛强则山东强。

  “作为东部经济大省,山东却没有一个GDP过万亿、排名全国前十的城市。”大众日报记者在一篇文章中写道,龙头城市带动作用不强,制约了区域协调协作。

  进入万亿俱乐部带来的荣光,不只是青岛这一座城市的。

  当时间行进到2016年1月,青岛2015年度GDP出炉,人们看到了希望。2015年青岛GDP为9300.07亿元,紧跟南京(GDP为9600亿元)之后。“青岛南京有望明年加入”、“南京青岛即将冲关”……媒体上不乏这样的声音。

  青岛没有让人们失望。1月23日,青岛市统计局公布数据,2016年全市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实现生产总值(GDP)10011.29亿元。

  这样的消息无疑是振奋人心的。“梦寐以求之事终于变成现实。这个数据的意义是很重要的,表明青岛的经济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青岛市社会科学院科技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隋映辉告诉半岛记者。

  “青岛经济总量过万亿对青岛意义重大。”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雷仲敏说:这有助于青岛推进国家中心城市规划建设,有助于增强城市辐射吸引力和竞争力,有助于提高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

  先进制造业

  让工业年轻起来


  “实践一再证明,实体稳则经济稳,抓实体经济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曾表示,在这一轮宏观经济下行周期中,青岛能够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特别是对制造业紧盯不放,早抓、早调、早转,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回望青岛的进阶之路,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抓住实体经济发展不放松。

  “实践一再证明,实体稳则经济稳,抓实体经济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曾表示,在这一轮宏观经济下行周期中,青岛能够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特别是对制造业紧盯不放,早抓、早调、早转,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青岛是中国最早启动工业化的城市之一。在百余年的城市历史中,工业制造始终是青岛发展的主旋律。从上世纪80年代突破体制藩篱大力发展家电、制鞋、服装、食品等产业,到上世纪90年代聚力打造出临港重化、汽车制造等优势产业,青岛产业发展高潮迭起、风光无限。但当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总量不够大、产品层级不够高、产业集聚不够强、产业本地配套率不够高等问题愈加突出,如何赋予工业新的生命力,成为亟待破解的新命题。

  2012年,青岛市先后出台了《青岛市工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和《加快发展工业10条千亿级产业链的实施意见》,着力构建特色鲜明、产业集聚、链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把10条工业千亿级产业链建设作为青岛加快工业转型升级重要突破口,引领全市工业和实体经济加快向蓝色、高端、新兴转型升级。

  如今,十条千亿级产业链已结出累累硕果,总产值从2011年的9532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3万亿元,年均增长8.1%。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十条千亿级产业链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5.7%,创历史新高。

  不只是一串让人振奋的数字,改变切切实实地发生在青岛人的身边。拿正在进行的春运为例,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投入动车组1009列、1144组,覆盖全国90%以上的高铁线路,担当了春运的主力支撑。而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就是十条千亿级产业链之一。世界高铁看中国,中国高铁看青岛,青岛已成为中国的“高铁心脏”。

  当下,互联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度和广度渗透融入到各行各业,深刻影响改变着工业。这个有着雄厚工业基础和改革情怀的城市从未停止拥抱和融入互联网的时代潮流中。2015年,青岛在国内率先出台互联网工业发展行动方案,成功举办首届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积极引导传统制造企业实施互联网转型,力图将互联网创新成果与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各领域深度融合,形成经济发展新形态。

  “互联网工业是深度应用互联网的工业,是一种全新的工业形态。我市提出加快发展互联网工业,是新常态下适应大势的必然选择。如果我市广大制造企业不紧踏互联网节拍,就必然会在这场必定来临的深刻冲击面前节节败退,甚至丢失阵地!”市经信委主任项阳青说。

  海尔的家电众创定制模式、模块化定制生产模式,红领的服装个性化定制大规模生产模式叫响全国……赢得了先发优势的青岛互联网工业后劲可期。

  也是得益于互联网工业强劲支撑,青岛市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指数已达到74,比全省平均指数高出17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针对青岛制造业供给侧的短板,青岛接连从“海洋+”、“标准化+”发力,突出新技术及产业应用发展,促进青岛转型发展、创新发展。

  撑起青岛工业脊梁的先进制造业已成为实践“中国制造2025”的“样板”。去年10月,新华社推出系列报道,深入探寻在新一轮全球经济大角逐中,中国先进制造业的典范军团“青岛制造”的突破之路。不久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后,被称为“国家级”智囊的中央财办举办座谈会“研究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问题”。在这次座谈会上,青岛作为典型城市,专门介绍振兴实体经济的成就、经验。

  点亮大金融

  实体经济活水来


  “‘十二五’时期青岛经济发展之所以实现逆势上扬、弯道超越、稳中向好,一条重要经验就是金融支撑显著增强。”2016年4月,李群在全市金融工作座谈会上表示。

  “强调发展实体经济,绝不是弱化虚拟经济。”早在2012年3月,参加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经济界讨论会时,李群就强调了如何处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产生的基础,虚拟经济又对实体经济发挥反作用,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互为表里,共同驱动。我们不能舍本逐末,脱离实体经济,过度追求虚拟经济的泡沫式繁荣,而是要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根本,虚拟经济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

  尽管早在百年前就已经拥有了“金融基因”,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与经济快速增长相比,青岛的金融业处于相对滞缓或徘徊的状态。青岛金融业增加值曾经一度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13位,在5个计划单列市中是最低的。与大连相比,在金融方面差距较大,而和深圳比差距更大,这种情况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十二五期间,青岛以加快金融改革创新、打造财富管理中心为目标,举全市之力点亮金融这个潜力巨大的产业,打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尽最大可能发挥金融的支柱、引领作用,力图让“金融引导”的效应以最快的速度全面显现。

  2011年3月,青岛首次召开全市促进金融业发展大会,随即出台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促进政策。从2012年起,青岛专门成立由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新起担任组长的金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凝聚金融业发展的共识与合力。

  孜孜矻矻,久久为功。2014年2月,青岛获批全国首个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2016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达到668.81亿元,为2010年的2.7倍。青岛金融产业占全市GDP的比重,从2010年的4.2%上升到2016年第一季度的6.9%,创历史新高。2016年,青岛跻身全球金融中心第46位,展现出新兴金融城市的活力。在财富管理中心的推动下,青岛市金融业跨越式发展,“财富青岛”俨然成为金字招牌。

  “‘十二五’时期青岛经济发展之所以实现逆势上扬、弯道超越、稳中向好,一条重要经验就是金融支撑显著增强。”2016年4月,李群在全市金融工作座谈会上表示。

  金融业的繁荣又反过来支持了实体经济向高端转型。数据显示,仅2016年第一季度全市就新增贷款542.2亿元,超过2015年全年新增贷款的二分之一。其中制造业新增贷款118亿元,近三成新增贷款流向制造业领域,主要投向以环保、技改和高端设备生产为主的先进制造业。

  结构更优化

  GDP健康度居首


  “GDP健康度体现的是一个城市经济实现平稳、健康、较快增长的发展指标,反映的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稳定度与健康程度。”青岛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程国有教授表示,青岛市GDP健康度位居首位,体现了本市经济发展质量提升显著,具备长期稳定发展的潜力。

  金融业的繁荣是青岛第三产业跨越发展的一个缩影。

  第三产业的繁荣程度高低,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在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青岛进一步实现了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

  数据显示,随着转方式调结构步伐的不断加快,青岛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逐年提升,2011年,青岛第三产业比重达到47.8%,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进入工业化后期发展阶段;随着工业继续向高新技术产业调整,第三产业加快发展,2013年第三产业比重达到50.1%,首次突破50%,占据主导地位。

  根据最新的数据,201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5479.61亿元,增长9.2%。第三产业比重达到54.7%。

  可喜的是,在第三产业成为拉动经济的主导作用后,其内部结构也趋向合理,金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等现代服务业比重加大,住宿和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行业比重回落。

  更“后现代”的产业结构,更高的占比,让青岛在跨过万亿大关时姿态显得更为轻盈。

  另一个能够体现青岛经济发展质量的指标是GDP健康度。2015年,人民论坛测评中心对15个副省级城市2014年四个季度经济增长数据测评后,青岛的GDP健康度得分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列第一位。

  “GDP健康度体现的是一个城市经济实现平稳、健康、较快增长的发展指标,反映的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稳定度与健康程度。”青岛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程国有教授表示,青岛市GDP健康度位居首位,体现了本市经济发展质量提升显著,具备长期稳定发展的潜力。

  解创新密码

  更多惊喜在路上


  谁掌握创新的密码,谁就掌握了发展的关键。青岛之所以能在新一轮竞争中赢得主动、走在前列,最根本的原因是把核心竞争优势建立在强大的创新能力、创业活力、创客潜力上。

  跨入万亿俱乐部的青岛,责任更大、担子更重。

  接受媒体采访时,李群表示,省委、省政府围绕着创新、创业做了一系列的部署和安排,特别是对青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青岛在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方面要走在前列,努力担当全省的龙头。实现这一目标是青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谁掌握创新的密码,谁就掌握了发展的关键。青岛之所以能在新一轮竞争中赢得主动、走在前列,最根本的原因是把核心竞争优势建立在强大的创新能力、创业活力、创客潜力上。

  从青岛“十二五”时期以及2016年上半年的经济情况看,创新指标都要高于其他增长指标,创新对青岛经济稳中有进发挥关键作用。

  一年半来,随着打造“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战略的深入实施,青岛在创新创业上取得了不少成绩。作为全国唯一同时承担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和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任务的城市,全市研发经费(R&D)、发明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授权量、技术合同交易额等在内的核心数据都被快速刷新,多项指标稳居副省级城市首位。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908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64家。66家众创空间纳入国家级备案,数量仅次于深圳,居副省级城市第二位。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如何引领城市走上新常态,青岛的决策层多次提到:“先要寻标对标找课堂,当学生。”在青岛对标学习考察的城市中,深圳是比较热门的地方。激活市场层面的创业创新,正是深圳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赛跑中处于领跑位置的核心原因。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城市发展核心战略的背景下,对标深圳,青岛有很多潜力可挖。

  记者拿到的一份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青岛的人才总量仅为深圳的37.9%;每万人中拥有人才数量不到深圳的一半,外籍专家数量仅为深圳的3.8%。

  青岛正在努力缩小这种差距。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是加快地方产业发展的新动力。近几年,青岛在这方面大动作频频。仅2016年,青岛共签约引进27所高等教育机构,包括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已正式运行的高等教育机构13个,青岛高校朋友圈不断壮大。

  同时,青岛注重发挥政策等优势,借鉴国内外人才激励的政策、办法,尽最大可能给人才提供良好发展空间。2016年11月,青岛市制定《“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建立多维度人才评价体系,对产业发展亟需、社会贡献较大的“偏才”“专才”,经评审认定后,给予其相应人才待遇。建立特殊人才举荐制度,成立特殊人才举荐委员会,邀请相关行业、领域的专家、学者担任委员,推荐具有特殊才能或作出特别贡献的人才。

  “功成不必在我”。更为可贵的是,青岛的决策层对于未来有着冷静且清晰的判断:创新创业不会一帆风顺、一劳永逸,也不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所以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

  可以预见,青岛的潜能将在“十三五”时期得到进一步释放,转型升级的红利将会为青岛带来持续不断的增长。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万亿 GDP 含金量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