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走出书本关键在落实

2017-10-31 10:14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李红梅

  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真正让学生“活”起来,“做”出来。多一点阳光雨露、摸爬滚打,能让他们更茁壮地成长,更全面地成才。

  教育部近日正式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提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语文、数学等学科课程并列设置,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所有学生都要学习,都要参加。

  综合实践活动成中小学必修课,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现在很多孩子居住在水泥“森林”中,平时的轨迹就是从家门到校门,即使节假日,也往往被作业和辅导班捆绑。而不少学校因为害怕“出事”,连春游秋游都取消,更别说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社会实践了。早有专家指出,我国中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创新实践能力相对薄弱,应当学习在实践中分析和解决问题。此外,加强和改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也是中考、高考改革的重要内容。

  事实上,“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早在2001年就被写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此后十多年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有些地区和学校只将其当作学科课程的简单补充或延伸,有的甚至就没有开课。《指导纲要》的出台,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独立地位,为广大中小学校提供了操作指南,利于落地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课程,与语文、数学等学科有显著差别,也不同于一般的学生课外活动。其一,它是跨学科实践性课程,可能涉及多门学科知识。其二,它是动态开放性的,不以教材为主要载体,教师要成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

  文化课成绩只是衡量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能成为新时代的有用人才。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真正让学生“活”起来,“做”出来。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实施,中小学校要将其与学科课程同等对待,建立相对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按照课时安排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此外,还需建立健全指导教师考核激励、课程实施过程督查、师生安全保障等机制。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综合实践活动成必修课,就是让学生从生活和社会中更多地汲取营养。多一点阳光雨露、摸爬滚打,能让他们更茁壮地成长,更全面地成才。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 刘晓明]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