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大附院:一面墙八年三变"脸" 见证医患温情

2017-12-15 07:43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患者和家属正在看“感谢墙”。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徐军

  在青大附院普外科住院处,很多患者和家属走进来时,目光总被一面“感谢墙”所吸引,他们停下脚步,细看这面墙上的一封封感谢信。这些感谢信是众多患者和家属亲手贴上的。这面墙原本是普外科设置于2009年的一个“展示牌”,然而在过去几年时间里,“展示牌”变成了一面“许愿墙”,又从一面“许愿墙”变成了“感谢墙”。一面墙三次变化,见证的是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浓浓的温暖之情。

  “展示牌”变成了一面“许愿墙”

  普外科护士长赵萍介绍,2009年,为了向患者展示科室医护团队的服务理念,他们在病房走廊的一面白墙上设置了一个“展示牌”,上面绘有普外科的服务标语以及一些图画。不久,一些患者及家属在展示牌上贴上祝福语,祝愿家人早日康复,祝医护人员工作顺利。“展示牌”变成了一面“许愿墙”。

  不知何时开始,陆续有患者和家属在出院时,自发地在“许愿墙”上贴出写好的感谢信。这些感谢信有手写的,有打印的;有五六岁孩子稚嫩的笔迹,也有五六十岁书法家苍劲的毛笔字,八九十岁老人的打油诗;简短的感谢信短的有百余字,长点的达到近千字。还有几封感谢信上,是小孩子为普外科周岩冰主任作的素描。时间稍久点的感谢信,是四五年前的,最近的一封感谢信,是2017年12月12日贴上的。

  “许愿墙”转身变成了“感谢墙”

  在展示牌上,一封2014年的来信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在感谢信中,作者陶女士表达了对周岩冰主任和普外科医护人员的感谢后,表示愿意在自己百年之后,“将遗体捐献给青岛大学医学院,贡献给医学研究”。

  赵萍对陶女士的印象很深。2014年,陶女士因患有结肠癌,慕名找到青大附院普外科周岩冰主任。在此之前,陶女士和家人已经去过多家医院,当时陶女士已经是93岁高龄,考虑到手术风险,医生普遍不愿为她手术。在青大附院,周岩冰主任和科室专家仔细评估了陶女士的病情和身体情况,决定为她做手术。医生、护士准备充分,两个小时的手术顺利完成。大约手术一周后,陶女士恢复良好得以出院。“入院的时候是家人用轮椅推着她来的,出院的时候是老人家自己走着出院的。”赵萍回忆,陶女士的家人曾一度以为老人很难渡过这道险关,而手术的顺利和康复效果远远超过陶女士和家人的预料,一家人喜出望外。出院前,陶女士特地写下了这封感谢信,并许下了捐献遗体的承诺。

  现在,每月都有十几位患者及家属将感谢信贴在展示牌上,一年下来就有200多封感谢信,感谢信一层叠一层贴上去。日积月累,很快,一封封感谢信就贴满了整整一面墙,“许愿墙”转身一变,成为了一面“感谢墙”。

  “感谢墙”见证了患者的点赞

  赵萍说,疾病面前,患者和家属难免心情紧张、感到无助,对治疗效果和医护人员水平会有忧虑,而他们看到这一封封感谢信,心中的担忧可以释怀,增加对医生的信任和治疗的信心。这面“感谢墙”不仅见证了一位位患者对医院的点赞,而且也在悄然改变着青大附院普外科的每一位医护人员。“这些感谢信,对我们既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督促。”赵萍说。

  这面“感谢墙”让普外科医生和患者之间产生了共鸣,也拉近了医患之间的距离,医护和患者成了好朋友。今年元月,曾有一位住院的书法家不仅写了感谢信,在春节前还挥毫写下20多个“福”字和多副春联,普外科的护士们将这些“福”和春联贴在了科室里,节日的喜庆扑面而来。

  记者了解到,不仅普外科,在青大附院的多个科室,这样的“感谢墙”逐渐兴起。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