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强力启动 直面基层医疗难题

2017-12-29 07:32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家庭医生上门为老人巡诊。(资料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雪莲

  近日,一则“5亿中国人有家庭医生”的消息,引发社会强烈关注。让无数人表示自己的家庭医生在哪里?一提到“家庭医生”,大多数人想到的是私人医生,会时不时地上门诊察、打电话问询,但并非如此。

  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司有关负责人出面解释说:家庭医生不是私人医生,签约服务原则上以团队服务形式为主。所谓家庭医生,现在主要包括全科医生、乡镇卫生院医师和乡村医生等各种类别的医生。该负责人介绍,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覆盖重点人群,包括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疾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农村贫困人口、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在此基础上,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强力启动的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直面我国长期存在的基层医疗难题,寻求社区医疗的真正突破。

  记者采访了解到,家庭医生主要提供的是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防治结合。“监控慢病人群”、“接受咨询”以及“安排重点医院医生轮流坐诊”等都是家庭医生的工作范畴。签约了家庭医生,目前并不意味着有什么病找家庭医生就可以治,家庭医生与私人医生之间存在着根本不同。家庭医生更准确的定位是:维护居民健康、有序利用医疗资源与控制医疗费用方面的“守门人”。

  家庭医生签约的身边样本

  根据青岛市卫计委发布的数字,截至目前,已经有150万市民签约家庭医生。

  黄县路37号,一座德式建筑的院落里,是江苏路街道黄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了门,导医台后方墙上是醒目的“做社区居民健康守门人”,上方挂着横幅“我和家庭医生有个约定”。根据黄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数字,社区共有居民17295人,签约家庭医生的近6000人。

  在中心的家庭医生签约合约文书上,甲方为中心的家庭医生团队,包括团队长李国军、中医刘永芳、全科唐春婷、医师助理栾恬、公卫医师陆春梅、护理吕艳、药师李大伟、康复张业飞共8人。

  乙方为签约居民家庭成员,除家庭成员姓名、门诊统筹号、年龄等基本信息外,还有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情况信息,如是不是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恶性肿瘤等疾病。

  居民签约家庭医生,分初级包和个性化服务包两大类,初级包免费签约,个性化服务包根据不同情况每年收费20元、100元、200元不等。

  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的签约人,还可以获得7种免费提供的基本药物,包括治疗高血压的复方利血平片、双氢克尿噻、卡托普利、尼群地平、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药物二甲双胍和辛伐他汀。

  居民签约家庭医生后,可以扫码加入家庭医生团队的微信群,随时与医生护士进行沟通,还能获得免费中医康复理疗一次。签约协议期限为一年。

  在签约期内,家庭医生团队提供的服务内容包括:由家庭医生对签约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并制定健康管理方案;提供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社区康复与护理等服务,为预约就诊签约居民提供优先就诊服务;对签约居民通过绿色转诊通道优先转诊、预约至上级医疗机构;利用多种信息化途径(短信、微信、健康咨询热线、信息平台、移动客户端等)向签约居民提供服务;对于签约的慢性病患者,可酌情延长单次配药量。对于下转病人,可根据病情和上级医疗机构医嘱按规定开具处方。

  市南区12家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服务站,都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市南区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市南区人民医院、市立医院组成区域医疗联合体,为签约居民提供更为丰富的优质服务和双向转诊绿色通道。

  350万社区医院签约的底子

  “中心签约家庭医生的这些人,基本都是参加门诊统筹社区签约的人。”黄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李主任表示,参加门诊统筹社区签约的居民,对于社区医疗比较了解、接受程度高,也更容易签约家庭医生。

  青岛的家庭医生签约有很好的土壤,从2009年起推行的门诊统筹政策,让小病进社区成为很多人的共识,随着签约覆盖面不断扩大,签约人数也持续增加。目前全市门诊统筹签约人数已达350万人。

  十年前,青岛大医院一床难求、社区医院无人问津的现象已十分明显。青岛通过支持社区大病门诊、门诊统筹、社会力量办医等方式,逐渐将大医院的门诊患者分流到了基层。

  在医保部门政策引导的同时,卫生部门也在不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让居民就近看得上病。

  “2013年时,我们中心就试点社区全科医生了。”黄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团队长李国军表示,有了全科医生的试点经验,再做家庭医生签约,还是比较熟悉的。

  如同家人般的家庭医生

  12月26日上午10时许,黄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诊室里,李国军正在坐诊,这里平均每天的门诊量能达到百人左右。诊室里四五个病人,看起来和医生都很熟悉的样子。病人不需要排队挂号,拿出病历来,医生看一眼,直接从电脑里调出资料,病人的健康情况就一目了然。

  “哎呀,我真想打个吊瓶算了。”一位老人感冒咳嗽有些日子了,自己在家吃药不见好,就来社区医院找李国军。李国军详细问了她的病情、用药情况以及身体反应,然后给她新开了药,并嘱咐她原先吃的药不要再吃了,对她没效果。

  “感冒恢复有个过程,吊瓶就不用打了。”李国军一边写着病历,一边跟老人唠着嗑,“别着急,像你这种情况,感冒好了,咳嗽也不会立马好,还得有几天。”李国军的话,老人听进去了,不再坚持打吊瓶,说要先回家吃药。

  10年社区医生工作的经验,让李国军拥有众多“粉丝”,患者生病后愿意找他商量、听他的建议,就如同他是家里的一个医生。

  判断病情,推荐合适医院

  中心马路对面楼上住着老两口,都80多岁了,孩子经常不在身边。去年,家里的老先生到中心来,李国军看他的脸已经黄得非常厉害,黄疸很严重了。和老人聊起来,老人知道自己有胆结石,但因为害怕做手术,就一直拖着。李国军耐心告诉他,现在这种手术都是微创手术,不用担心,做完老人的工作,又做了老人家属的工作。最终老人去青大附院做了手术,手术后,老人开心地告诉李国军:“早知道手术这么简单,老早就去做了,才不会拖到现在。”

  上个月,家里老太太又过来,说脖子疼,但是也看不出什么毛病来。李国军给检查了一下,觉得疱疹的可能性非常大,让她再等等看,果然很快脖子上就出来了小疹子。李国军建议她到海慈医院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治得也很不错。

  在中心签约的一位80多岁的老先生,搬家后离得很远。李国军告诉他可以就近找个社区医院签约,就不用大老远跑了。但老人不肯,说习惯在这儿了。一天晚上,老人给李国军打电话,说自己感到非常不好,胸闷得厉害。李国军知道老人心脏有问题,让他赶快到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是严重的三支病变,需要做心脏搭桥手术。这么大的手术,怎么办?李国军建议老人让孩子联系北京阜外医院的专家,到青岛阜外医院做手术,最后手术非常成功。

  “开家庭医生会的时候,一位领导说,你们作为家庭医生,就要让居民感觉你是他们家里的一个医生,要建立一种家人般的关系。”李国军说,他特别认同这种说法,他觉得家庭医生就是要赢得居民的信任,即使很多病不能亲自治,但会根据病人的情况,有个基本的判断,为他们推荐合适的医院,建议合理的治疗方法,而病人也会把治疗效果向他们反馈,丰富他们的经验。

  “比如患者甲状腺上有结节,我就会推荐他去青大附院找一个专家,都不用活检,就能判断是良性还是恶性的。”李国军说,这样的经验,就来自于一个个患者的反馈。

  现状

  有些疙瘩,还需要慢慢解


  大病进医院、小病到社区。在全面推行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之前,分级诊疗工作也一直在努力推进着。但不少人对社区医院不抱太大希望。

  “我们家从老人到孩子,都在附近的社区医院签了约。”刘先生是比较早一批签约社区医院的居民,自己和家人平时有点儿不舒服,也会去社区医院看看,但他觉得社区大夫有的时候也靠不住。

  “前几天,家里孩子发烧,推拿了几次,烧还没退,推拿医生怕孩子有别的问题,就让我们就近找家医院给孩子验验血。”刘先生说,推拿医生还嘱咐,现在大医院交叉感染比较厉害,找家社区医院验一下就行。结果刘先生带着孩子去了社区医院,一看孩子发烧那么厉害,大夫直接就让去大医院验,说他们干不了这个活儿。

  对于社区医生,刘先生的感觉是,自己很难产生信赖感,也就是病不是很严重的时候,会去碰碰运气。社区医院里好大夫不太多,是很多人远离社区医院的重要原因。

  为了提高社区医院医生的水平,这些年来,卫生部门采取培训、大医院医生传帮带等方式,收到一些成效。

  李国军说,自己在社区医生里是幸运的。在青岛做社区医生的第二年,就有了到青岛市立医院进修的机会。在黄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时,市立医院的专家定点过来坐诊,心内的、呼吸内的、肾内的,这些专家教会自己很多。

  李国军特别难忘的是市立医院原大内科主任卢幸明,前年和去年,大约有一年的时间都在中心坐诊,一周至少来一次,就坐在李国军的对面。卢主任看一个病例给李国军讲一个,像耳石症的手法复位等,都手把手地教,自己受益匪浅。“原来碰到耳石症的患者,只能推荐他们到大医院去,现在自己就能治了。”

  李国军说,像卢主任这样一位专家,就可以带动整个社区医生的团队,提高团队的水准。

  但半岛记者采访了解到,有一些大医院医生对社区医生的帮扶,有点儿走过场。

  社区医院被冷落,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政策里规定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在实际操作中,有时打了折扣。有的社区医生很无奈地表示,本来患者通过社区转诊到大医院,是应该享受便利条件的,但实际情况往往是,患者通过转诊去大医院,还不如自己直接挂号来得方便。因为大医院根本不缺病号,所以也不太在乎社区医院转诊上来的病人。

  此外,社区医院尤其是公立社区医院所用的多是基本药物,虽然很多社区医院的药物种类也到了400多种,但不少居民还是觉得社区医院的药满足不了需求。

  突破

  家庭医生新政下的改变


  虽然和居民们离得更近的社区医疗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家庭医生制度的强力推行,有望使那些存在多年的问题得到突破。

  针对社区医院缺医生、缺好医生的现状,青岛市鼓励符合条件公立医院的内科、妇科、儿科、中医等医师或中级以上职称退休医师作为家庭医生提供签约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返聘公立医院中级以上职称的退休临床医师开展签约服务。

  青岛将加强基层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充实家庭医生队伍和提升家庭医生实践技能。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全科医生高、中级岗位比例,在人员聘用、职称晋升、在职培训、评奖推优等方面向开展签约服务的全科医生倾斜。区市把全科医生纳入当地人才引进优惠政策范围,落实全科医生特岗计划。

  为了更好地发挥医联体作用,青岛鼓励组合式签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制定医联体(医共体)内组合式签约服务方案,在引导居民与家庭医生签约的同时,自愿选择一所二级、一所三级医院,建立1+1+1的组合签约服务模式。区市要加强与二级以上医院对接,为签约居民提供更为丰富的优质服务内容和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为家庭医生提供有效保障,吸引居民签约,保障家庭医生工作需要。医联体内二级以上医院要制定签约优惠服务政策,吸引居民组合式签约。

  为了调动社区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今后将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逐步建立适应基层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的薪酬制度,依照签约服务所增加的工作数量和工作时间,对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予以倾斜,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而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的强力推行,使得社区医生和居民之间的关系更近。“我们现在只是建了微信群,下一步还准备开公众号,建更细的群,比如高血压病人群、糖尿病人群、孕产妇群等。”黄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李主任表示,以社区现有的人员配备,要做到频繁上门服务确实很难,但通过微信群等方式,可以及时与居民交流,让他们感到家庭医生就在身边。

   [编辑: 刘晓明]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