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本期主题:宣传部长讲故事

胶州市委宣传部部长闫晓峰:我和村民一起感受文明新风

来源:青岛文明网      2016-06-21

   “莲花山下好风光,有山有水有村庄”。这句民谣里的村庄,就是洋河镇山相家村。今年春天因为一次工作调研,我又来到了这个村庄,村子山后的万亩采摘果园里果树新发春芽,郁郁葱葱;山间滑雪场、跑马场、儿童乐园等在建的旅游设施初现妆容;绿树围合的小山村,散发着一种静谧的气息。

       绕过美丽的盘山路,一进村口,我顿时眼前一亮。道路两旁醒目的遵德守礼标识牌,时刻提醒着村民遵守道德规范、涵养良好品德。村庄宣传栏上集中展示了村史村情、村规民约、善行义举、文化建设等内容,村道旁文化墙上精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洋河风光墙绘更是让人目不暇接。

       望着村内鳞次栉比的民居,听着山中布谷鸟悦耳的叫声,我的思绪也不禁飘向了远方。记得第一次来到山相家村,看到的完全是另外一番模样。九顶莲花山富含萤石矿,靠山吃山,改革开放以后,山相家村兴起了开矿的热潮,玉石般美丽的萤石矿虽然给村民带来了财富,但同时也破坏了村庄的环境。村外土地上裸露的矿区烟尘飞扬,机械的轰鸣声日夜不停,村庄道路脏乱、房子破旧、树木稀少。

       “闫部长,过去我们村啊私搭乱建,房前屋后垃圾成堆,农村陋习也长期存在,铺张浪费、互相攀比,严重影响了村庄的整体形象。就拿办丧事来说,一场普通的丧事,算上宴席、吹鼓手等等杂七杂八的开销起码要近2万块钱,花钱不说,繁杂的礼节往往让事主身心俱疲。”谈起往事,村书记相锡存感触颇深地跟我说,这些年村委会一直在探讨,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了,如何再把大家伙儿的精神富起来。“我们几个思前想后,决定还是让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从根儿上把这个问题解决好。就这样,在2004年,我们制定了第一版《村规民约》,并不断的进行修改完善。走,闫部长,我陪你到村里转转。”

       一路前行,还是走在熟悉的村庄道路上,但感觉却全然不同。家家户户门前整洁美观,“洁净庭院”、“五好文明家庭”整齐的悬挂在门口,相书记告诉我,山相家村的《村规民约》包含了社会秩序、村风民俗、精神文明建设三个方面,每隔2年进行一次修订,目前已经修订6次,内容不断得到完善。特别是在最新的一次修订中,村庄将环境卫生管理写进《村规民约》,由村庄配备2名专职保洁员,实行天天清理,不留死角。同时,对街道卫生实行分片管理,每片由村干部负责,每月组织村“两委”成员对村内环境卫生、街道绿化进行“10分制”打分,年底汇总得分,并依此奖优罚劣,通过有效的管理,村庄环境卫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此外,《村规民约》的制定还极大提高了村民的素质。2015年,恰逢市里推进“美丽胶州”建设,山相家村积极响应,成立了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为村庄移风易俗工作打开了新思路。在制定《村规民约》后,村里倡导厚养薄葬,谁家有丧事,只需要拿出300块钱,白事理事会按照标准统一办理,谁也没法攀比,大操大办的风气自然就消失了。“开始村里也有人抵触,我们就挨家挨户的做工作,终于有了第一个愿意尝试的,后来接受的村民越来越多,现在大家都明白了一个理儿,厚葬不如厚养。”相书记笑着跟我说到。

       看到村庄的变化,我的内心倍感欣慰。我们于2011年开始响应全省乡村文明行动号召,以“美丽胶州”建设为载体,积极建设美丽乡村。经过五年来的调研论证、探索尝试,我们创新实施创建标准化、考核导向化、验收现场化、管理动态化和内涵拓展化“五化”工作法,打造升级版乡村文明行动,“美丽胶州”建设的成效已初见端倪。尤其在去年,我们将工作重点由硬件建设转向软件提升,发挥全市108个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特色村示范带动作用,以移风易俗和文明创建为抓手,推进村规民约、“一约四会”建设和文明家庭创建。目前,全市574个村建立完善《村规民约》和白事理事会组织,先后有646个村开展“好媳妇、好公婆、好儿女”等个人典型评选活动,811个村全部开展“洁净庭院”和“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在全市农村形成了“在家兴文明新风、在外做文明公民”的村风民俗。

     离开山相家村的时候,已是夕阳西下,瓦房上袅袅的炊烟徐徐升起,在落日和煦的余晖、远处翠绿的青山的衬托下如诗如画。为了能够让更多的村庄像山相家村这样,既有美丽的村容村貌,更有文明的新风,我和我的伙伴们会一直努力下去。(胶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闫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