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时评|“政绩”何以成败绩

2024-11-06 06:32 大众·半岛新闻阅读 (94056)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首席评论员 姚绍毅

据央视新闻11月5日消息,广西柳州将拆除位于桂柳路北侧的墩柱及搭建的附属设施。上述建筑正是已经烂尾的柳州轻轨的一部分。该工程曾试图“先上车再补票”,后被叫停。而拍板上马轻轨、被指搞“政绩工程”的两任市委书记,已经相继落马。

《廉政瞭望》杂志此前报道,在柳州各条主干线上,都能看到轻轨烂尾后遗留下的密密麻麻的桥墩,柳州人给这些桥墩取名“幻想柱”。

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基础设施建设往往是推动经济增长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然而,当建设项目沦为个别官员追求政绩的工具时,其带来的往往不是发展的福祉,而是沉重的负担和教训。广西柳州轻轨项目的烂尾及其背后两任市委书记的“政绩工程”闹剧,便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案例。

“政绩”成了败绩,缘于柳州轻轨项目一开始就充满了不合理性。未获审批便开建,这种“先上车再补票”的做法,无疑是对规章制度的公然漠视。时任市委书记郑俊康将轻轨项目视作一场豪赌,然而,这种盲目乐观的决策却没有建立在科学论证与合理规划之上。最终,一根根光秃秃的“幻想柱”成了城市伤疤,不仅影响城市美观,在交通高峰时还造成拥堵,给居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从更深层来看,这一事件反映出部分官员严重扭曲的权力观和错位的政绩观。两任市委书记被指背离高质量发展要求,不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大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他们为了个人的政治利益,不惜牺牲公共资源和民众的利益。在他们眼中,政绩就是看得见的工程建设,忽视了项目本身的可行性、可持续性以及对社会民生和经济发展的实际影响。这种短视的行为,也将他们加速推入了违法乱纪的深渊。

一座城市的发展需要脚踏实地、科学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应该基于城市的实际需求、经济实力和长远发展目标。柳州轻轨项目仓促上马,以致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不仅给当地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也让后续处置变得异常艰难,其2018年至2021年6月末形成的新增隐性债务就达176.95亿元。

柳州轻轨事件给其他地方政府和官员敲响了警钟: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权力观,政绩不是通过盲目上马的项目来体现,而是要通过切实解决民众关心的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来实现。任何项目决策都应该经过科学论证、民主决策,充分考虑可行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要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防止权力滥用,杜绝“政绩工程”的出现。

如今,柳州轻轨烂尾工程的部分设施拆除在即,这是对错误决策的一种纠正。但这个过程所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无论是经济上的损失还是对城市形象的损害,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