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50条背街小巷今年将开展“微提升”
背街小巷作为城市的“毛细血管”,承载着市民的日常生活图景和城市的烟火记忆,但部分背街小巷却也因年代久远、设施陈旧成为治理难点。围绕“建设群众满意的城市管理”核心目标,自2023年以来,市城管办在全市组织开展背街小巷“微提升”行动,将城市精细化管理向街巷胡同延伸。
针对背街小巷复杂多元的现状,市城管办根据背街小巷所处区域、承载功能和设施条件的差异,将其划分为整治提升类、严管类、规范类,实施差异化分类治理。其中,整治提升类着重于路面修复、护栏维修更换等硬件设施的改造升级;严管类主要针对垃圾积存、占路经营、乱贴乱画等现象的整治;规范类聚焦于环境卫生改善与绿化美化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坚持以规划设计引领背街小巷“微提升”的提档升级,注重设计先行,体现背街小巷的自身特色,将“常态治理”与“特色治理”相结合,力求实现背街小巷的全方位优化。
各区(市)结合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开展背街小巷“微提升”行动。例如,黄县路之前墙面斑驳,雨天易积水,缺乏照明设施。市南区将硬件提升与文化植入相结合,一方面通过疏通下水道、重铺渗水砖和增设太阳能路灯等举措提升街巷硬件设施功能,另一方面在墙面手绘青岛里院建筑,赋予老墙人文气息,利用边角地打造“居民议事厅”,成为居民的“第二客厅”,从而使背街小巷成为“有温度、有故事、有活力”的公共空间。春光山色片区区间道路串联周边多处社区及单位,但路面破损严重,雨天易积水,影响群众出行。崂山区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通过对路面及人行道进行铺装,增设太阳能路灯、护栏和绿化带等设施,改善了道路交通功能,解决了市民出行难题。
2025年,市城管办继续对50条背街小巷开展“微提升”,扎实践行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充分发动市民群众参与到“微提升”行动中,通过倾听民意,推动居民的好建议、“金点子”落地实施,不断提升背街小巷“微提升”的群众满意度。
(半岛全媒体记者 郭振亮 通讯员 王剑锋)
- 【视频】青岛籍电影人唐国强发出邀约:华表奖与青岛相遇是光影的传承
- 主播遇见电影 山东青岛 说说我们的光影故事
- @青岛球迷,今天与里瓦尔多一起为青岛红狮队加油助威
- 青岛市区今日晴转多云,最高气温18℃,最低气温15℃
- 青岛用最美晚霞,迎接中国电影的荣耀时刻!
- 青岛故事|专访青岛演员傅达:干过销售员开过足疗店,中戏毕业的他回归影视圈,开辟新赛道成为短视频男一号
- 弘扬劳模精神 凝聚青春力量 青岛能源胶州公司所属金洲热力公司开展劳模工匠宣讲暨世界读书日学习活动
- 青岛商务学校:培育商业精英 领航美术高考
- 青岛烹饪职业学校:让学校成为生命成长的生态乐园
- 青岛交通职业学校:对接区域产业链,做交通运输类专业N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