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援鄂返青医疗队员定点酒店:备下最高礼遇待英雄归来

2020-03-26 07:22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857691) 扫描到手机

酒店为医务人员定制布偶留念。

酒店房间舒适温馨。

酒店房间内准备了休闲书籍。

□文/半岛记者 王鑫鑫 图/半岛记者 孟达

“向最美逆行者致以最高的敬意!你们辛苦了!”3月25日下午,记者来到援鄂返青医疗队员的定点酒店——青岛海泉湾皇冠假日度假酒店,看到酒店大堂已经悬挂起耀眼夺目的横幅。正门口的广场两侧彩旗飘扬,每一面旗帜上都写着致敬的标语,欢迎氛围已经相当浓厚。

白衣执甲慷慨赴难,花开时节英雄凯旋。3月26日上午,青岛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的9名白衣战士将来到这里进行为期14天的休整。这期间,他们居住的环境是什么样子?饮食有哪些特色?记者提前进行了详细探访。

定制布偶专属“白衣天使”

“致敬英雄 欢迎回家”!一走进酒店房间,记者就看到了红彤彤的电视开机画面,8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电视机正对着的床上,摆放着欢迎回家的卡片。卡片旁边一个憨态可掬的小布偶尤其引人注目,它身穿蓝白色的防护服,左胸前绣着“中国加油”。

“这是我们为医务人员专门准备的小礼物。大家可以看到,这是一个穿了防护服的‘白衣天使’,是我们经过精心设计后,专门找相关厂家定制的,到时候会把对应的医务人员的名字印在上面,当他们回家时可以带走留作纪念。”酒店总经理杨华东拿起布偶介绍说。

记者注意到,房间布置十分温馨,细节之处堪称完美。床头柜上,特地码上几本不同类别的书,以满足医务人员的兴趣爱好;茶几上,准备了富有青岛特色的VIP欢迎果盘和鲜花;办公桌上,摆放着致敬“最美逆行者”的感谢信和欢迎信;洗手间里,除了常规的洗护用品一应俱全外,酒店还考虑到医务人员的洗衣需求,特意准备了脸盆和洗衣液。另外,酒店工作人员从电视上看到医疗队员由于长时间戴口罩、面罩,面部勒伤红肿,他们感同身受、无比心疼,所以特别准备了面膜,希望队员们利用休整的时间好好呵护皮肤,再现美丽容颜。

300余间豪华客房待英雄

“我们精心策划准备,就是为了让我们的英雄能够在酒店里也感受到家的温暖,得到最好的休养。”杨华东告诉记者,3月22日,酒店接到青岛市卫健委的正式通知,承担援鄂返青医疗团队休整的接待任务。当天,酒店召回所有管理人员,第二天又紧急召回370多名员工,为接待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因为医务人员是分批次返回休整,酒店已提前将300余间豪华客房准备好,这期间不接待任何其他客人,专为医务人员服务。所有医务人员入住的房间都是酒店最豪华最高配置的客房,均为海景房及山景房,房间内可欣赏美丽的山海景色。

在住好、休息好的同时,酒店也想尽办法让医务人员吃好喝好。他们考虑到白衣战士们远赴异乡昼夜奋战,最思念的是家的味道,为此,酒店围绕“健康+家的味道”打造美食体验,在确保医疗队员膳食营养的基础上,精心定制菜单,每日准备中餐、西餐及日式料理等品种,三餐荤素搭配、营养均衡。除每日三餐外,提供每餐水果,红茶、绿茶和咖啡包供应,房间小冰箱内的饮品和食品充足。

[ 战疫日记 ]

与她击掌的那一刻 是我的“高光时刻”

□半岛记者 肖玲玲

2月9日清晨5点,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紧急组织26名医护人员整理行装,奔赴武汉防控疫情第一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高现同也是其中一员。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高现同和队友们接管了重症病区。

“说起援鄂,其实我的心里不是没有纠结。”高现同说,就像那天晚上,得知他要去科室参加援鄂紧急会议,妻子在他临出门时说道:“家里老的老,少的少,你是家里的顶梁柱!”不去的理由千千万,报名的理由只有一个就够了——我,是一名医者。于是,高现同第一个报名援鄂。

40多天的时间里,从紧锣密鼓的培训、学习到上岗接收病人,从刚开始的忐忑不安到现在的有条不紊,高现同与同事们经历了很多艰辛也克服了很多困难。但最让他难忘的,是一名患者出院的一刻。“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自己的‘高光时刻’,或自豪,或温暖,或风光荣耀,或终身难忘。而我的那一刻,就发生在我们援鄂的第25天——那名刚生产二胎当天即被确诊新冠肺炎的二胎妈妈出院时,我和她击掌庆贺的时刻。”

这是一名特殊的病人,2月10日刚刚生产完就被确诊了,幸好宝宝没有感染。当天晚上,她就被转到了高现同所在的病区,2月11日,是她入院的第二天,也是高现同第一次上夜班。“医生的敏感告诉我,她极度恐惧和焦虑,她说自己失眠,要吃安眠药……”这时,高现同主动上前握了一下她的手,“当时她眼中不可思议的震惊我至今记忆犹新。然后她看着自己的手笑了,又哭了。”高现同大抵了解她的想法,“她以为像她一样的传染病人是没有人愿意握手的,再加上她刚生完二胎就被迫与孩子和家人分离,内心的恐慌和焦虑要比普通患者多得多。”

高现同告诉她,“你不要紧张,紧张反而对战胜疾病没帮助,最好的药就是你的信心,相信自己、相信我们。”高现同知道,此时很多像她一样的患者最需要的是开解、安慰和鼓励。“为了安慰她,我告诉她我的微信号,让她有问题随时联系我,她听到我的话,激动地流下了泪水。”

随着紧张和恐惧情绪的消失,这名病人的病情也慢慢好转。3月4日,终于康复出院。“出院前我去查房,我们两人不约而同地击掌庆祝。”

“欢迎你们再次来武汉,武汉人民欢迎您!”女患者噙着泪对高现同说。

拨云可见日,柳暗花已明。“近些日子,每天看着经由我们治愈的患者陆续出院。那些防护服后的缺氧与疲惫,远离家乡的牵挂与想念,都烟消云散。”高现同告诉记者,如今每次查房,都能明显感觉到病人们的情绪不像以前那么焦虑紧张,相对轻松一些了。

现在仍然有病人转到他们所在的医院,但他的心情却并不沉重。在最初接管病区时,“三天一下子就收满了,看到那种场景心里不忐忑不害怕那是假的。”而现在,病人在收缩集中,都是从别的医院转过来的,而非新确诊的。“胜利在望!心情都不一样了。”高现同笑着说。

看着一批批医疗队的撤离,听着家乡父老的殷切期盼,高现同说:“一切听从安排,坚守到底!”